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孕生的意義

小時候學習中文,語文根底扎實、學識淵博的師長,總會把文字的字源、涵意,甚至最啟始的象形文字形態,都一一細述,令學生印象深刻,「孕」便是當中有形有義的例子:隆起的肚子裏懷有一子——教師當天這樣解說,讓筆者至今難忘。

孕,生命伊始。成孕可以很簡單,當精子與卵子不期而遇,胎兒便開始在母體中孕育成形——這是生物學上的解說,然而,生兒育女恒久以來都是牽涉文化、道德價值的問題,而且時代不同,人們想法迥異,部分現代人婚後選擇不生育,也有些未婚媽媽堅持十月懷胎獨力撫育下一代。孕育不單純是情欲高漲的昇華、愛情的結晶,孕育背後還衍生一大堆人類獨有的文化產物,遠高於殷海光在《人生的意義》談及的一般生物都擁有的物理層次,而這些,就不是那麼簡單的能從字面解釋的意識形態了。

從未婚媽媽心情出發

看電影學人生,單從文字學習不了的知識,或能通過電影語言學曉,以下幾套有關孕育的中外電影,能看出中西文化的大不同。剛在第三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播映完畢的法國鬼才導演法蘭索亞奧桑(Francois Ozon)最新作品《孕茫茫》(《Le Refuge》),就為孕育電影注入許多新鮮面向。

戲中一對年輕貌美的戀人Mousse與Louis,彼此沉醉愛海的同時,原來還沉淪毒海。一次Louis在頸動脈刺進毒針,身體負荷不了過量毒素,終撒手人寰,留下了吸毒後昏迷不醒的Mousse,以及她腹中的那塊肉。Mousse經搶救後漸漸康復,及後Louis的富貴媽媽言辭堅定的勸她趁早打掉胎兒,理由是癮君子懷孕及生育為危險的事。Mousse思前想後、痛定思痛,決定當未婚媽媽,還獨自逃到遠離原居地巴黎的地方躲避煩囂,待至新生命的哭啼聲來臨世間。那時她笑嘻嘻的,向特地前來照顧自己的Louis的同性戀弟弟說:「我天生好奇,就是想看看孩子的眼珠、皮膚、頭髮。」

生兒育女,當然不(止)是好奇那麼簡單。《孕茫茫》細膩而不煽情地描述了一個還要定期接受美沙酮戒毒治療的未婚媽媽,怎樣堅持到嬰孩呱呱落地的一刻。奧桑沒有堆砌一哭二鬧三上吊那些老套家庭悲劇的九流橋段,Mousse走的路縱使艱難崎嶇,但主要是源於自己的心理掙扎——無力而茫然,正如中文譯名《孕茫茫》所強調的事情。


外來因素(阻力?)僅是沒怎樣露面的Louis媽媽、沙灘上精神有點不穩的古怪婦人過分噓寒問暖而已,就連最普遍的經濟問題,也彷彿不存在似的(Mousse就住在一所前男友留給自己的偌大度假屋裏,每天沐浴在陽光與海灘之中,好不寫意),導演只為Mousse獨守空房而孕育的寂寞難耐、妒忌心作祟(看見Louis弟弟與工人搭上了時隱隱流露的落寞情緒)等等,加重表現力度,也令及後她與Louis弟弟的一夜逢場作戲,以至片末監人賴厚地把剛誕下的女兒交託對方手中,成了「『孕』海茫茫」的終局,一切顯得順理成章,看見Louis弟弟雙手接過女嬰後的溫柔眼神,觀眾知道該片雖稱不上是喜劇,但亦非悲劇,彷彿提供了未婚媽媽的另一個抉擇,雖然只生育而不照顧,不一定是明智決定。此劇也側寫了同性戀者對懷孕(Louis弟弟靜靜撫摸Mousse因孕育生命的隆起肚皮,充滿期盼)的心情和撫養下一代的態度。

生育生育,生後就要養育,作為中國人,讀者可能對Mousse的選擇不予苟同,這些「家長指引」式心態,在二○○五年上演、由爾冬陞自編自導的港產片《早熟》盡情的反映出來,筆者看來其實有點納悶。窮學生家富(房祖名飾)與名校女生若男(薛凱琪飾)初嘗禁果,及後若男珠胎暗結,家富父母到若男家提親,若男的父親卻嚷着要把女兒送往外國,吵成一團的他們達不到共識,最後小情人捂着耳朵,躲到好友的祖屋直到孩子出生。貧賤夫妻百事哀,同居後二人才知道愛情絕不能單憑飲水飽,自食其力地供養一個家庭並非易事,彼此想法遂出現了分歧。那時,兩家父母終於找到了他們,若男父親更要狀告家富誘姦未成年少女。

跟《孕茫茫》不同,《早熟》中未婚懷孕的主角,面對沉甸甸的家庭壓力,在導演鏡頭的安排下,小小的兩口子心理掙扎並非顯性畫面,這跟中國人社會的傳統道德觀和文化想像:從相識、拍拖、結婚、生育一步步的按部就班,不得僭越既定道德枷鎖,不無關係,而進場觀眾縱使不乏八十後、九十後,他們也自然而然的對號入座,成了一個個臨時家長,或關懷或可憐或責罵或嘲諷或祝福這對小情人。

期待帶子英雌故事
初嘗禁果、珠胎暗結,《Juno少女孕記》(《Juno》)正好用來跟《早熟》作中西比對。這套奪得超過三十項電影大獎的美國喜劇,調子輕鬆,跟《早熟》編織的沉重鬱結大相徑庭,主演的愛倫比芝(Ellen Page)彷彿調皮地反問觀眾:「少女懷孕又如何?」《Juno少女孕記》和《孕茫茫》同樣以懷孕者的個人心態出發,展開及結束故事。Juno接受了懷孕的命運安排,並作好了生產的打算,但尚未完成高中課程的她,自知難當母親重任,於是通過報章分類廣告,尋找合適的收養家庭,早早就為小人兒的未來前途作預算,比《早熟》演員角色以至觀眾的目光,更為遠大。

看《孕茫茫》和《Juno少女孕記》,電影已不止停留避孕與否的前設問題,以及嘮嘮叨叨重述上世紀的潮語:「母親的抉擇」,這些種種導演的落墨均輕描淡寫,反而把思潮重點回歸女角懷孕後的個人心理掙扎、真正需要與欲望,以及分娩後孩兒的去向,這些都為現代未婚媽媽作出勇敢代言。然而,Mousse與Juno都因「養唔掂」而假外求照料下一代,雖然放大了女性(母體)的情感,但仍不見女人擺脫作為生產機械,以及養育下一代還是不得不依賴男人的命運。「帶子洪郎」何時變成「帶子英雌」的故事,受人傳頌?

(2010年4月13日,星島日報,副刊E07‧文化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