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日 星期四

【劇場】王維 以「怪人」重生

熟悉本地劇壇的讀者,大概不會對香港話劇團前演員王維陌生,他在該團演戲逾二十載,演過《驕傲》的Jason、《頂頭鎚》的林家振、《太平山之疫》的李子存等不同角色,去年毅然離團,向未知探索,「原因很簡單,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回復演員自由身的他,參演本地另一大團──中英劇團《科學怪人.重生》的「怪人」一角,戲內戲外,迸發不一樣的化學作用,對他而言,該劇也充滿喻意,恰恰是一場「重生」。

在訪問中,王維說過「感恩」二字。他不諱言,在香港話劇團獲取了很寶貴經驗,包括人生經驗、藝術經驗。回首過往的演戲路,不乏喜歡的角色,古裝有《德齡與慈禧》,「考驗演員功架,是見真章的作品。」時裝有《驕傲》,他便憑該劇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主角(悲劇/正劇);外國劇有Arthur Miller的《The Crucible》(港譯《靈慾劫》),「如有機會,我想再演多次。」

他說,到了某個年紀,會很想去體現自我價值。當去年自覺準備好了,便決心追隨心意,「在一個體制裏,個人某程度上只是一枚螺絲,主要責任,是令這個體制運行暢順,也就是說,你要有共性,盡量減少個性。這個世界,不是圍着你轉的。」你想有更多個性,就得走到體制外,「人生苦短,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沒嘗試。」近年王維成立了工作室DoubleDouble,以配音、拍片等為主要工作,有了後盾,時機成熟,「便決定全身投入。」

《驕傲》

然而,離開香港話劇團不久,就碰上疫情,《科學怪人.重生》安排於10月演出,只望一切順順利利,「從前可能會怨天尤人,覺得時機不好,但現在平常心多了。老實說,全世界不一樣要面對疫情?我算得是甚麼?」

從香港話劇團跑到中英劇團,這個轉折,他笑說充滿戲劇性。2019年4月,他離開香港話劇團後,不久就收到中英劇團藝術總監張可堅的電話,對方邀他出演《羅生門》的武士一角,可惜當時他的父親初患腦退化,他想花更多時間照顧家人,便婉拒邀請。

「人家主動邀請,你拒絕,下次就不敢再找你,這是人之常情。」他本來覺得從此絕緣於中英舞台,想不到今年年初,他再次收到中英劇團的電話,這次在電話另一端的,是該團助理藝術總監,也是《科學怪人.重生》導演盧智燊,「他問我,還有沒有興趣一齊玩?那時我簡直覺得自己是鹹魚翻生。」雖然他只看過《科學怪人》一個電影版本,以及National Theatre的舞台劇版本,但機會當前,他已不再多想,立即答允,「那時我甚至連要演哪個角色都不知道呢!」

後來他當然知道,自己將要演繹「怪人」。他過去演過無數角色,有忠有奸,甚至反串演過女人,但這次卻是他第一次演非人類的角色。「這個角色,顧名思義是個怪人,甚至稱不上是人類,是由人類的屍體,東拼西湊,再以化學手段激活,是正宗的行屍走肉。」他續道:「當世人都認定你是怪人,甚至是一具會行走的屍體,但你卻有思想,那便是痛苦的根源。」他又說,印象中沒演過那麼絕望的角色。

「怪人」是一個高能量也歇斯底里的角色,「都一把年紀,人到中年,才演那麼劇烈的角色,好氣好力的時候卻沒有機會。」於是他提前三個多月在家鍛煉,跳繩、健身,不幸地用力過猛,把自己弄傷了,觸及肩膀和腰部的舊患,得不斷看醫生,針灸推拿,「幸好後來中英劇團請了一位很有心的形體指導黃俊達,當我們的形體教練,他給了我們很多方法,因為只靠自己想像是行不通的,要有一套科學的方法,回歸本源,由零開始,去尋找自己的身體。」得到專業指導,事半功倍,他和導演也滿意自己的形體表現。

他也翻看過往相關作品,總括而言,不同演繹大同小異,離不開一個「怪」字,「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坦言要在舞台扮演怪人,不能與電影版本相比,後者憑藉化妝特技、鏡頭特寫,在造型上已贏了一大截,「但舞台劇的優勢是,我可以向觀眾呈現整個畫面,也就是整個身體,你全身都可以做戲。」他便把演繹重點放在肢體上,多以肢體語言說故事,不大依靠聲綫,「聲綫只是輔助。」

他期待觀眾在劇院裏,看到由他賦予新生命的「怪人」,觀眾也期待,他怎樣在另一個舞台「重生」。

2020年10月1日,星島日報,副刊P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