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漫話美日蝙蝠俠

每次有《蝙蝠俠》電影上映,總叫筆者興奮,最新一集《蝙蝠俠:夜神起義》,當然也不例外,誰叫我這個漫畫迷,那麼喜歡蝙蝠俠這個英雄角色?

喜歡蝙蝠俠,大概是童年時期開始種下的情意結。筆者雖對美國超級英雄式故事,沒甚好感,尤其是對那些基因特變、擁有異能的超人,感覺頗有距離,但唯獨是《蝙蝠俠》讓我着迷,可能因為漫畫中的冷峻氣氛、主角具人性化的設計,相當討好,而蝙蝠俠的造型也神秘有型,穿一身灰黑色緊身衣服,披一件斗篷,威風凜凜,再配戴面罩,正邪難辨,各種設計都很吸引。朋友知道筆者喜歡蝙蝠俠,都說我「很Dark」,我不以為然。

跟原著造型神似
因為喜歡《蝙蝠俠》,年少時曾購買《蝙蝠俠》的美國漫畫,在日本漫畫藏書中是絕無僅有。當年坊間推出過一些《蝙蝠俠》的中譯本,好像《Batman:Year One》、《Batman:Year Two》、《蝙蝠俠:再戰開膛手》、《蝙蝠俠:死裏逃生》等等,我都有買下來,這些漫畫書度為A4 Size,比日本漫畫單行本大,畫風亦跟日本漫畫不盡相同,但仍教我看得津津有味,並珍藏至今。今天重看,發現電影中哥頓警長(加利奧文飾),跟原著的造型十分神似,可見電影團隊製作認真,就連細節、配角都仔細斟酌,兼顧得到。

上述中譯美版漫畫,均由自由人出版社製作,他們從美國DC Comic買下版權,推出中文版,未知當時銷情怎樣,反正筆者身邊就沒有同好分享閱讀心得。漫畫封套還沒丟掉,上面貼有未褪色漫畫店名字的貼紙,提醒筆者當天是在銅鑼灣中心的自由人專賣店,歡天喜地的把漫畫捧回家。

美國漫畫始終非筆者所好,買了幾本《蝙蝠俠》,又重新投進日本漫畫世界的懷抱——慢着,日本漫畫也有《蝙蝠俠》?沒錯,麻宮騎亞就曾推出兩期完的《Batman:Child of Dreams》,單單是封面,就盡得原著的黑暗氛圍神髓,叫蝙蝠俠迷如筆者,忍不住買下來收藏。故事講述日本女記者八木優子,為了採訪蝙蝠俠,不惜從日本遠赴美國,沿途遇上了小丑、企鵝等《蝙蝠俠》著名反派,當然也跟蝙蝠俠連繫上了,從而發展更多枝節出來。

筆者是因為《Batman:Child of Dreams》,才認識麻宮騎亞的,卻沒有看回他早期的《魔法陣都市》、《快傑蒸汽偵探團》等專為少年讀者而畫的成名作,反而後來曾一度追看他畫風比較成熟深邃的《JUNK:末代英雄》。無巧不成話,跟《Batman:Child of Dreams》一樣,《JUNK:末代英雄》又是一套英雄本色。

如果說麻宮騎亞的《Batman:Child of Dreams》,是日本仿效美版原著漫畫的作品,那麼浦沢直樹的近作《Billy Bat》,就是把蝙蝠俠的故事、原形吸收後,再重新編繪的日本漫畫,可說是在地化的《蝙蝠俠》,想看日本風味的《蝙蝠俠》,應該欣賞《Billy Bat》。事實上,浦沢直樹取材其他作品,不是第一次了,前作《Pluto》就是向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阿童木》致敬,這次沒有言明模仿對象,因為《Billy Bat》的確是全新故事,只是稍為借用一下蝙蝠(甚至不是蝙蝠俠)的形貌而已。

分飾天使與魔鬼
該作講述美籍日裔漫畫家凱文.山縣,看見自己筆下那外形稚趣的蝙蝠俠Billy Bat,竟從畫紙跳出來,站在跟前與自己對話,比利的未卜先知叫他驚訝不已,幾乎由他擺弄而作畫的故事,成了一頁頁的預言書,他希望以一己之力阻止兇案慘劇發生,但自己卻捲入命案之中,不能自拔。《Billy Bat》名句:「你是黑,還是白?」道出每個人心中都有分別飾演正和邪的天使與魔鬼,但比利似乎從頭到腳至翼,都是黑色的。

說起來,日本跟蝙蝠俠有何干?蝙蝠俠布斯偉恩,不就是向忍者大師拜師學藝、鑽研格鬥技擊之武術嗎?《Billy Bat》也有忍者角色出現,單行本第三集就以忍者作封面,內容提及,為了爭奪卷軸,伊賀派和甲賀派兩幫忍者,紛紛亮出刀劍大開殺戒。手持卷軸的勘兵衞,使出了渾身解數,好像疾走、日本劍術、放暗器等等,把卷軸化身的蝙蝠比利,護送到紀伊的百地三太夫。


難道布斯偉恩的師傅,就是勘兵衞嗎?雖說年代相差太遠,但在創作世界中,既然蝙蝠俠能在美、日兩地左穿右插、振翼高飛,又有甚麼是不可能?

(2012年7月26日,星島日報,副刊E07‧文化廊)

2012年7月11日 星期三

發展臨樽頸位 簡體書業新局面


每年《香港書展》,都有不少內地書商擺檔,吸引書迷執平貨,但據筆者一些業界朋友所言,受各種因素影響,簡體書的銷情已不如數年前般熾熱。另一邊廂,代表優良繁體書銷售平台的誠品書店,即將在港設分店,品牌效應不容小覷,會否對簡體書市場,構成進一步衝擊?如果勢頭持續,而繁體書紛紛北上拓版圖,內地書業新貌,又會否化簡為繁?

匯率升了書價貴了

本地的簡體書市場曾蓬勃一時,相關書店開了一家又一家,但隨著人民幣匯率持續上升,簡體書不再是便宜貨,加上電子閱讀的衝擊,不少曾經發大財的二樓簡體書店,都相繼結業,加上近年中港矛盾愈演愈烈,港人反簡體字的情緒高漲,各種因素拼湊起來,為簡體書市場帶來不少影響。

雖然仍見《香港書展》吸引內地書商參展,但據悉內地出版社並不熱衷來港展銷,當中不少只是國家指定的交流行為,他 們的主要業務據點並非香港,銷售額也承托不了經濟效益,大概只有二線發行商,會主動前來散貨。

早前跟聯合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陳萬雄博士傾談,熟悉兩岸三地出版市場的他,坦言近五年來,內地書的發展已到了樽頸位置。其實,按道理,港人應該愈來愈習慣閱讀簡體字才對,但他稱簡體書的銷售,卻不見得有大幅增長,就以該集團旗下三聯、中華、商務的書店為例,簡體書僅佔總銷售額不足一成,不僅因為人民幣匯率上升,書價本身也貴了,原因是內地社會整體物價上漲,圖書價格也不斷增長,加上裝禎設計等製作工序愈見用心,投資大了,成本自然上升。「簡體和繁體精裝書的價格,現已相距不遠,但純文字書的不同版本售價差距,仍有一定距離。」

不會全面塌陷

在本地經銷台版書籍的里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國華則認為,近年內地實體書店市場萎縮,亦對香港造成直接衝 擊。「內地書商被網絡書店打擊沉重,後者部分書籍以低至兩折發售,所以內地政府於2009年實施『限折令』,勒令新書打折不得低於八五折的發行價,但至今仍未見很大的約束力。」

除了相當吸引的折扣優惠,買書滿一定價錢還會免費送貨,不少港人也從這個渠道購買簡體書。「尤其是一些不獲書店進貨的冷門書、專業書,捧場客自會懂得門路。不平不快不多,作為顧客,為何幫襯?」人民幣升值、本地店舖租金昂貴,顧客也向網絡書店靠攏,書店能否做成生意,有數得計。

陳萬雄博士又指,簡體書要在市場佔優,種類多元、創意革新的元素,是很重要的,以取悅口味廣泛、具國際視野的香港讀者,並補充兩岸出版的不足──內地每年出版約二十萬冊新著,相對台灣的三萬本、香港的一萬本,是以量取勝。「若好像台、港著眼於出版流行書籍,一定會影響市場,如果簡體書市場萎縮,或因書種不夠多所致。」

純粹售賣簡體書,可能生意難做,但他認為簡體書市場在港不會全面塌陷,恰巧近日灣仔三聯書店,就打通三樓的活動區,引進更多簡體書,佔去全店圖書的六分一,他們還在簡體書櫃貼上藍色的書類字牌,以茲識別。「我覺得簡體書市場仍然蓬勃,相對而言,繁體書出版有一定局限,就香港而言,出版書類愈趨保守。」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常務副總經理葉佩珠不諱言,本地出版書種、冊數下降,為滿足讀者需求,便增添簡體書 以填補台、港圖書的從缺。「我們是香港書店,十分重視本土出版,但不會獨沽一味,強調開放多元。」

北上拓展版圖

下月誠品書店將在銅鑼灣希慎廣場開業,引起全城關注,優良繁體書品牌當前,會否對簡體書業造成進一步影響?葉佩珠搖搖頭,指誠品雖然代表着優質台灣文化,但不會就此跟簡體書對立起來,事實上台灣的誠品信義書店,就設有一個頗大的簡體書區。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委員、香港報業評議會副主席張圭陽博士也稱,誠品書店最成功的地方,是營造一個品味閱讀空間,英文書、繁體書、簡體書不拘,若能提升香港讀書風氣,他樂見其成。「我讀書,著重內容、設計,語言版本不是重點。站在讀者立場,如果質素一樣,就由價格決定購買行為。」

張博士說出了重點,事實上,書價、書種一直是簡體書的市場優勢,但觀乎當前的環境、條件,簡體書未必會朝著領先兩 岸三地書業市場的走向發展,反過來說,台、港的繁體書也積極北上,拓展版圖,好像聯合集團於廣州開辦偌大的聯合書店,誠品書店也將於2014年在蘇州開設旗艦店,看得出他們一步步進軍內地市場的部署,而由誠品舊部策劃的大型文化書店方所,也於去年在廣州開業,或延展「誠品模式」。另外,北京王府井書店亦設 港台版圖書展示銷售專區,進口逾二千冊繁體書籍。

但進入內地市場,須過審檢這一關,陳國華續道,現在內地進口圖書審檢程序已經簡化,可由圖書進出口公司自行審檢,再經新聞出版處確認,書商亦只須付增值稅,「營造一個有利營商環境,讓進口書補足愈見萎縮的書業市場。」今天,內地人反過來認為繁體書廉宜,甚至有人民幣兌港幣一比一的情況出現,可見繁體書將在內地愈來愈吃香,值得書業仝人思索未來發展的經緯度。

(2012年7月11日,《星島日報》,副刊E01.今日館; 2012年7月16,《頭條日報》,P50、P51.共同空間.紅人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