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6日 星期四

漫話美日蝙蝠俠

每次有《蝙蝠俠》電影上映,總叫筆者興奮,最新一集《蝙蝠俠:夜神起義》,當然也不例外,誰叫我這個漫畫迷,那麼喜歡蝙蝠俠這個英雄角色?

喜歡蝙蝠俠,大概是童年時期開始種下的情意結。筆者雖對美國超級英雄式故事,沒甚好感,尤其是對那些基因特變、擁有異能的超人,感覺頗有距離,但唯獨是《蝙蝠俠》讓我着迷,可能因為漫畫中的冷峻氣氛、主角具人性化的設計,相當討好,而蝙蝠俠的造型也神秘有型,穿一身灰黑色緊身衣服,披一件斗篷,威風凜凜,再配戴面罩,正邪難辨,各種設計都很吸引。朋友知道筆者喜歡蝙蝠俠,都說我「很Dark」,我不以為然。

跟原著造型神似
因為喜歡《蝙蝠俠》,年少時曾購買《蝙蝠俠》的美國漫畫,在日本漫畫藏書中是絕無僅有。當年坊間推出過一些《蝙蝠俠》的中譯本,好像《Batman:Year One》、《Batman:Year Two》、《蝙蝠俠:再戰開膛手》、《蝙蝠俠:死裏逃生》等等,我都有買下來,這些漫畫書度為A4 Size,比日本漫畫單行本大,畫風亦跟日本漫畫不盡相同,但仍教我看得津津有味,並珍藏至今。今天重看,發現電影中哥頓警長(加利奧文飾),跟原著的造型十分神似,可見電影團隊製作認真,就連細節、配角都仔細斟酌,兼顧得到。

上述中譯美版漫畫,均由自由人出版社製作,他們從美國DC Comic買下版權,推出中文版,未知當時銷情怎樣,反正筆者身邊就沒有同好分享閱讀心得。漫畫封套還沒丟掉,上面貼有未褪色漫畫店名字的貼紙,提醒筆者當天是在銅鑼灣中心的自由人專賣店,歡天喜地的把漫畫捧回家。

美國漫畫始終非筆者所好,買了幾本《蝙蝠俠》,又重新投進日本漫畫世界的懷抱——慢着,日本漫畫也有《蝙蝠俠》?沒錯,麻宮騎亞就曾推出兩期完的《Batman:Child of Dreams》,單單是封面,就盡得原著的黑暗氛圍神髓,叫蝙蝠俠迷如筆者,忍不住買下來收藏。故事講述日本女記者八木優子,為了採訪蝙蝠俠,不惜從日本遠赴美國,沿途遇上了小丑、企鵝等《蝙蝠俠》著名反派,當然也跟蝙蝠俠連繫上了,從而發展更多枝節出來。

筆者是因為《Batman:Child of Dreams》,才認識麻宮騎亞的,卻沒有看回他早期的《魔法陣都市》、《快傑蒸汽偵探團》等專為少年讀者而畫的成名作,反而後來曾一度追看他畫風比較成熟深邃的《JUNK:末代英雄》。無巧不成話,跟《Batman:Child of Dreams》一樣,《JUNK:末代英雄》又是一套英雄本色。

如果說麻宮騎亞的《Batman:Child of Dreams》,是日本仿效美版原著漫畫的作品,那麼浦沢直樹的近作《Billy Bat》,就是把蝙蝠俠的故事、原形吸收後,再重新編繪的日本漫畫,可說是在地化的《蝙蝠俠》,想看日本風味的《蝙蝠俠》,應該欣賞《Billy Bat》。事實上,浦沢直樹取材其他作品,不是第一次了,前作《Pluto》就是向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阿童木》致敬,這次沒有言明模仿對象,因為《Billy Bat》的確是全新故事,只是稍為借用一下蝙蝠(甚至不是蝙蝠俠)的形貌而已。

分飾天使與魔鬼
該作講述美籍日裔漫畫家凱文.山縣,看見自己筆下那外形稚趣的蝙蝠俠Billy Bat,竟從畫紙跳出來,站在跟前與自己對話,比利的未卜先知叫他驚訝不已,幾乎由他擺弄而作畫的故事,成了一頁頁的預言書,他希望以一己之力阻止兇案慘劇發生,但自己卻捲入命案之中,不能自拔。《Billy Bat》名句:「你是黑,還是白?」道出每個人心中都有分別飾演正和邪的天使與魔鬼,但比利似乎從頭到腳至翼,都是黑色的。

說起來,日本跟蝙蝠俠有何干?蝙蝠俠布斯偉恩,不就是向忍者大師拜師學藝、鑽研格鬥技擊之武術嗎?《Billy Bat》也有忍者角色出現,單行本第三集就以忍者作封面,內容提及,為了爭奪卷軸,伊賀派和甲賀派兩幫忍者,紛紛亮出刀劍大開殺戒。手持卷軸的勘兵衞,使出了渾身解數,好像疾走、日本劍術、放暗器等等,把卷軸化身的蝙蝠比利,護送到紀伊的百地三太夫。


難道布斯偉恩的師傅,就是勘兵衞嗎?雖說年代相差太遠,但在創作世界中,既然蝙蝠俠能在美、日兩地左穿右插、振翼高飛,又有甚麼是不可能?

(2012年7月26日,星島日報,副刊E07‧文化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