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筆者總是對小店、個體戶有所偏好,它們的確有大型連鎖店所欠缺的個性、特色、人情味,跟老闆打交道、以彼此品味交流,已是樂事,不是一買一賣的生意關係那麼簡化淺薄。
本地獨立唱片店White Noise Records,行行重行行,經歷多次遷徙,仍然堅持賣唱片,已熬過了十個年頭的他們,即將舉行十周年音樂會,邀請新知舊雨聚首一堂。
十年三遷
談起唱片店,便有太多美麗回憶,好像陪伴成長的觀塘永樂唱片;大學時代流連忘返的佐敦Monitor Records與尖沙嘴89268 Records;出來工作後留下許多銀両的旺角下午三點、Zoo Records,以及去年10月,從銅鑼灣遷至太子新址的White Noise Records等等,它們都佔去我人生各個段落的不同據點。
剛經歷喬遷之喜的White Noise Records,首次離開港島區,轉戰九龍市場,負責人Gary苦笑起來:「少了很多熟客。」筆者在新店走了一圈,八百方呎的空間四正寬敞,特色唱片、精緻音樂,為店內每個角落洋溢型格品味,一個開揚的落地玻璃窗台,讓室內空間與室外環境扣連在一起,上海街的景致也為店子注進香港情懷,筆者還被多個手工木櫃吸引,原來Gary初到新店後,在附近購買木材,釘釘搥搥,親自製作多個度身訂造的木架和木櫃,「資金不足,唯有親力親為。」
太子地段,或許沒有他們的舊址銅鑼灣或旺角那麼人流暢旺,「信和中心是夠集中,但我不喜歡那種買賣匆匆的環境。賣唱片已不是甚麼大生意了,為甚麼還要侷侷促促那麼辛苦?」
租金是最大考慮
2004年,香港經歷沙士肆虐後,租金大幅下滑,做唱片代理、零售業的Gary,遂與兩位拍檔適時開辦唱片店,他們選了銅鑼灣近時代廣場的一個唐樓鋪位,月租五千四百元,2010年首次搬店,因為舊舖索價接近二萬元月租,「和拍檔傾過,如果要在原址租下去,得賣流行唱片幫補,但我們覺得沒有意思,便決定離去。」
香港其中一個最奇特的生態,是小店不停遷徙(或相繼結業),當中租金問題絕對是一大原因,White Noise Records的舖位,十年來也變化了三個面貌,包括2010年於銅鑼灣同區大舖換細舖,以及去年底渡海來到太子,有「三代同堂」的外地樂迷對他說:「怎麼每次來港,你們都搬了店?」
不怕顧客流失嗎?他搖搖頭。「那已不是考慮之列了,租金才是最大因素,上限只得那麼多,超出了就要搬走。」事實上,他們之前從堅拿道東的唐樓,搬到耀華街的商業大廈,已少了許多外國顧客,「十年前銅鑼灣充滿特色小店,今天已經變得不一樣了,沒必要『死守』下去。」也對,銅鑼灣叫筆者懷念的,還有早已結業、以文藝書香滋潤讀者心靈的阿麥書房。
比較不少同類型主力售賣外國音樂唱片的店子,White Noise Records的貨品,算是更加偏鋒另類,他們迄今熬過了十年寒暑,叫樂迷欣喜和尊重。人生有幾多十年?不少同業都轉行或轉型去了,Gary仍然堅守陣地,但問及唱片業景況,他不諱言灰心,「『灰』是必然的,因為你不知道還可以做甚麼來發展生機,不過,其實只要能平衡租金,堅持下去又不是想像中那麼困難。」
但他當然也想過放手不幹,「其實搬來這裏前已考慮不做了,做得那麼辛苦,又要蝕錢,為了甚麼?但想到我們有一批貨底,沒了唱片店,怎樣辦呢?還不是要租個貨倉安置吧。相信這個行業許多人都是如此。」對Gary來說,交流是最重要的,「店舖始終是據點。」
市場沒變過
唱片店生意難做,營業方針不變,但開拓業務是必須的。除了加強網絡買賣,近年黑膠唱片有復興的勢頭,不少唱片公司伺機印製或復刻黑膠唱片,大型唱片連鎖店也紛紛闢出偌大的黑膠專區,White Noise Records新店,也設黑膠區,「我們一直都有賣黑膠唱片,這類貨品的銷售情況,是有輕微上升的,但不及坊間其他店舖那麼熱賣,我們也沒有因而特意進貨比較流行的唱片。」
他稱無論是因為CD還是黑膠唱片,多了人留意音樂,始終是好事,但講到潮流,他就有點不以為然,又指黑膠唱片之於外國市場,從來都不是潮流,「一旦牽涉潮流,我就不敢看好了,因為勢頭一過,往往會銷聲匿跡。」加上港人生活環境狹窄,黑膠是時間、空間、音樂的享受,不是人人都揮霍得起,「不過,現時新店空間多了,我們都想做得好一點,譬如做些分類,日後或會從不同地方搜羅二手黑膠唱片,給客人尋寶。」
Gary還摩拳擦掌,想在新店舉辦放映會、講座,「未必好像在堅拿道東唐樓舊舖時,舉行In-Store音樂會,現在想搞些沒做過的東西。」他們也不時在不同場地舉辦音樂會,好像之前的Toe音樂會,便取得相當好的反應,「賣唱片、舉行音樂會,是相輔相成的,希望多些事情發生。」
他們在4月中旬,還有一場十周年紀念演出,邀來兩隊首次在港獻技的日本樂隊Hotel New Tokyo和A Picture of Her,一行二十多人,浩浩蕩蕩,樂迷有福了,但作為搞手,Gary坦言壓力很大,「嘗試挑戰自己,做到就做。」想起近年音樂會、音樂節愈來愈多,Gary也有看法:「這幾年的確多了很多音樂節,但招徠的客人,未必就是樂迷,他們有時候抱著嘉年華的心態參與,其他的Indie Shows,你不會看到他們出席,我覺得音樂會的市場沒有變過。」
如果市場沒有變過,改變的是人們的心態,要小店經營下去,支持是最重要的,別要在沒了時才懂得「R.I.P.」。
(2014年4月1日,星島日報,副刊E01‧今日館‧生活起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