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沒有太多人好像筆者一樣,抱著不低於對村上春樹發表長篇新著的重視心情,期待其最新短篇小說作品《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其實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一向保持水準,一本短篇小說集動輒有三數篇優秀佳作,往往布局刁鑽精警,寥寥數語,就把讀者的心神給揪住了,讀後回味無窮,值得更多關注。
談到村上春樹短篇作品的重要性,忠實讀者應該知道,村上春樹不少短篇,後來給發展成長篇,好像《發條鳥與星期二的女人們》便是《發條鳥年代記》三部曲的基石,《螢火蟲》則在五年後巧妙地成為《挪威的森林》其中一幕。到底他的創作心情是怎樣的?他曾在書中(《螢火蟲》)這樣寫:「短篇寫作期間,感到可能有說不完的事,只好改長篇來寫。」
他這種長篇、短篇,再長篇、再短篇的創作節奏,一收一放一輕一重,追隨者的閱讀節奏,也無可避免受他影響。也有人批評他「炒冷飯」,但其實視乎你怎樣看待村上春樹的作品,老實說,他的文字世界的紋絡、肌理、設定、人物、構思、氣氛、命題,都是很貫徹的,說此新談彼舊,都不盡精確,正如你不能老是要求村上春樹在作品中解釋這、解釋那。那便是村上Style,他在《1Q84》寫過:「不說明就不明白的事情,是說明了也不會明白的事情。」好一句自圓其說。
殺人不見血
筆者身邊不少朋友,便是因為《遇見100%的女孩》,而一腳栽進村上春樹浩瀚的文字世界,這篇短篇小說集的知名度,大概不亞於《挪威的森林》、《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海邊的卡夫卡》等他的長篇大論。收錄在《遇見100%的女孩》中的《四月某個晴朗的早晨遇見100%的女孩》,當然是其中一篇叫人難忘的小說,YouTube亦有一段由Boston University Film Production製作、改編該作品的短片《100% Perfect Girl》(英語旁白),公諸同好。
許多人說村上春樹的文字,有著獨特的冷峻奇詭氛圍,難以被拍成影像,但除了非商業性質的《100% Perfect Girl》,由法籍越南裔導演陳英雄執導、松山研一和菊地凜子等人主演的《挪威的森林》,亦於二○一○年在各地公映,跟《100% Perfect Girl》一樣,都不是日本導演的作品,或許是當地人對村上作品抱有濃重感情,因而積累成沉甸甸的拍攝包袱,不敢輕率亂碰亂試。
當然也有日本導演勇於挑戰,於二○○八年離世的市川準,便根據村上春樹的短篇故事《東尼瀧谷》,在二○○四年拍攝了同名電影,該片由宮澤理惠主演、坂本龍一配樂,比起《100% Perfect Girl》、《挪威的森林》(值得一提,這套電影的配樂,由英倫著名搖滾樂隊Radiohead的Jonny Greenwood負責)的日本製造純度高得多。
《東尼瀧谷》收錄在《萊辛頓的幽靈》中,二○○五年由台灣時報出版,這本小說是筆者其中一本最喜歡的村上短篇結集,除了《東尼瀧谷》,鬼聲鬼氣的《萊辛頓的幽靈》、極短篇《綠色的獸》、把海浪形容成張牙舞爪將人活活吞進肚子裏的兇猛怪物的《第七個男人》,都十分精采。
筆者最喜歡的村上春樹短篇故事,是《螢火蟲》的《燒掉柴房》。那分明便是一個講殺人的故事,但卻「殺人不見血」,全文隻字不提「殺害」、「死亡」等強烈字眼,只以燒掉不起眼的柴房為隱喻,表達一個人在人間蒸發,明明沒有繪影繪聲,卻就是叫人讀後毛骨悚然、雞皮疙瘩,是很高明的寫法。《螢火蟲》繁體中文版本,由張致斌翻譯,不是大家看慣的賴明珠翻譯文字,若由後者處理,不知效果會是怎麼樣呢?
失去女人為主題
村上春樹在《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之前的短篇「新」作,是獨立成書的《睡》、《襲擊麵包店》、《圖書館奇譚》插畫精裝版單行本,村上春樹的文字,配上Kat Menschik的插畫,把讀者引進一個刺激感官的超現實世界。
至於新作《沒有女人的男人們》,收錄了七個短篇故事,均圍繞「失去女人」這個主題,乍聽之下已經很有想像性,試問村上春樹小說的男角,何曾試過「失去女人」呢?他在書中駕輕就熟地描繪這些男人的情欲處境,譬如《Drive My Car》舞台劇演員家福喪妻、《Yesterday》的木樽把女友推給別人、《獨立器官》的整形醫師渡會抱持獨身主義、《雪哈拉莎德》的羽原在奇怪的「陸上孤島」接受代號「雪哈拉莎德」的救援……他們各自遭遇不可思議的經歷。
另一故事《木野》,據說可能是村上春樹下一部長篇的原型,主人公木野開酒吧、愛爵士樂、在店裏放養一隻灰色的貓……種種設定,還是村上得很。還記得他那個「長短長短」的創作節奏嗎?在他的後繼長篇小說來臨前,讀者們,溫好書吧!
(2014年11月20日,星島日報,副刊E05,文化廊‧文化氣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