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友Tim和Amy的婚宴上,Paul吸了一口氣,來到十二號桌子前。一個熟悉──不,應該是曾經熟悉的面孔,Kate,就像等待甚麼似的,安靜的坐着,看着他自遠而近。
「嗨!」「好久不見!」
「影了相沒有?」「一起去?」
兩人幾乎是同步說出話來,他們都忍不住笑了。Paul鬆了一口氣,多年不見,默契仍在。
Paul和Kate還沒跑到台上,一對新人已熱情地向他們招手。「恭喜你們!」Paul上前大力地跟Tim和Amy握手,Kate附和:「新娘好靚啊!」Tim裝吃醋:「新郎不帥嗎?」Paul打圓場:「新郎幾時都那麼帥。」四人「嘻嘻哈哈」一番,就像從前一樣。
「新人站在中間,朋友站在他們左右。」攝影師指揮若定,這一晚,他不知講過類似的話多少遍。Paul和Kate互望了一下,然後再一次分開,男的靠新郎、女的靠新娘那邊跑去。
「一、二、三(喳──),多來一張,一、二、三(喳──)。」
那天Paul從途人手上拿回相機,四人探頭望向相機小屏幕──以夕陽下綠石槽海岸為美麗背景,四人笑得開懷。
時光跳接,五年前,台北之旅,他們一行四人,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成為彼此的團友。當時Tim還沒向Amy求婚,Paul和Kate仍是戀人。
當晚,他們在海鮮餐廳吃晚餐,魚蝦蟹一桌都是,他們喝着台灣啤酒,台啤酒精濃度不高,還是河畔美景醉人。「不如我們以後一年旅行一次?」他們舉杯,以皎亮明月作證,許下他們實現不了的承諾。
翌年,Paul和Kate分手了,分手原因,不外乎是性格不合激情過了諸如此類,他們畢竟太年輕。在愛情跑道上,Tim和Amy沒有等待中途棄權的他們,去年Tim向Amy求婚成功,今年結婚,一口氣跑到終點去。
「Those good old days!」十二號桌子上,一位男子跟在旁兩位女伴,指着婚宴例牌播放、熒幕上的「成長片段」,嘮叨的說着舊事。Paul和Kate看到那張綠石槽四人合照,一閃而過。
「後來,」Kate好像自言自語般,跟坐在旁邊的Paul呢喃:「我有再去北海岸,那次是獨個兒去。」Paul好奇地「哦」了一聲。「想靜靜地再一次融進那寧靜而美麗的環境中。」Kate告訴他再訪時間,Paul算了算,那剛好是兩人分手半年後的事,然後,心一痛,說不出話來。
「成長片段」又映出另一張讓他們眼熟的畫面。「那不是John嗎?」在照片中,John在Halloween主題鬼屋前,一身可怖鬼怪服飾,扮着鬼臉,Tim和Amy扮着被嚇倒。
John是Paul和Kate的Common Friend,是當時撮合二人的「媒人」,他們拍拖的時候,每次見到John,都以「媒人公」來稱呼他,John總是調皮地回應:「我這個做『扯皮條』的,可不是浪得虛名。」
因為Paul的關係,John後來跟Tim和Amy也稔熟,照片上三人共度Halloween的情景,Paul就不清楚了,因為後來不知是刻意還是甚麼,Paul沒有怎樣跟John碰面。「他今晚好像沒有來?」Paul左顧右盼,除了John,他還不見其他認識朋友的影蹤。整個世界好像只得Paul和Kate似的。
熒幕上又亮着一位貌似日本大叔的男人,搭着Tim和Amy肩膀,兩人手上一起拿着證書。在場大概只有Paul和Kate知道,這位大叔是他們的日語老師,四人曾經一起上課。兩人分開後,就再沒有上堂了,Tim和Amy卻仍然努力學習,後來考試成功,取得證書。如果他們沒有分手,這幅照片,應該多了兩個人和兩張證書。
Kate苦笑起來。「怎麼好像看着我們的『成長片段』?」她的話有點大聲,鄰座賓客聽見,望着他們,竊竊私語,Paul和Kate更是尷尬,臉紅起來,頭低低的。
一對新人在一片歡呼聲和掌聲下進場,「兄弟」「姊妹」拋紙碎,氣氛高漲。Paul和Kate拿出手機拍照,Paul看見Kate頭上黐了紙碎,小心翼翼地把它撥走,Kate定睛望着他,Paul又是尷尬,別過頭去。
婚宴如常進行,幾道菜輪流上場,被陌生人包圍的Paul和Kate,愉快地談着近況,Amy喝了點紅酒,臉有點紅,卻沒有醉意。
婚宴尾聲,Paul的手機響起。「喂喂……我差不多走了……你在尖沙嘴?……嗯嗯,好的好的……一起回去吧。」Paul站走來,輕拍Kate的肩膀,輕聲說:「我先走了,遲些約出來好嗎?」Kate微笑着點點頭,揮手跟他道別,看着他自近而遠,沒入人群中。
(2016年10月26日,星島日報,副刊E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