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異形》前傳,《普羅米修斯》與《異形:聖約》幾乎已把異形誕生\培育之謎揭盅,相信經過不久後出爐的續篇(據說尚有兩集)繼續解畫\解謎後,就能跟一九七九年的《異形》首集順利接軌,順道把人類起源一併探查出來,而戲中的歌曲\樂曲,綻放暗示\啟示色彩,對故事發展有着指涉與推進的作用。
《異形:聖約》的聖約號,因為接收到一些不明雜訊,發現了鄰近星體,因而放棄原本航道,而降落在危機四伏的星球上。那些雜訊後來被分析為美國已故傳奇歌手John Denver的鄉村民謠《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既John Denver又Take Me Home,幾乎被認為是人類在異星發出的求救訊號,雖然這是否就值得聖約號冒險前往看個究竟,觀眾自有想法,而事實上,好奇殺死貓。
「Home」這個概念,在《異形》系列故事中大概有多重意思,《普羅米修斯》是女考古學家伊莉莎伯與偉蘭(也就是偉蘭企業創辦人)等一行人與「神」對話的朝「聖」之旅,他們誓要找出「工程師」的所在地,即人類起源,於是他們的「Home」,便是比地球遙遠也更根本的家園,就算《普羅米修斯》劇末船員全軍覆沒,伊莉莎伯仍然要求大衞繼續前往「工程師」的母星。而聖約號遇上的《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當然非求救訊號,而是誘餌──對異形而言,作為宿主的人類,當然要回牠們的家(巢穴)吧。
Take Me Home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在異域裏縈繞不停,大衞卻自顧自的哼着歌謠,請君入甕。有看《普羅米修斯》的讀者都知道,大衞是奸的,好奇心和創造欲特別旺盛,把「工程師」煉製的生化武器黑色液體,加進人類(荷蘭)飲料中,靜靜地、陰險地看其身體變化。大衞在《異形:聖約》的戲分同樣多,米高法斯賓達一人分飾兩個生化人──大衞與禾達,而一開場就定焦在大衞的誕生一刻。
一個光潔簡約室內,偉蘭望着由他創造的生化人大衞,讚歎完美,雙方說了一些意義深遠的話:「我是你的父親。」「創造你,因為我們可以。」「你創造了我,誰創造了你?」「你會死,我不會。」後來偉蘭命令大衞彈琴,大衞遂坐在鋼琴前,問他彈甚麼,偉蘭着他選擇,大衞便奏了一段華格納歌劇《萊茵的黃金》的《諸神進入瓦哈拉》。導演如此選曲,當然意有所指。
《萊茵的黃金》為華格納聯篇歌劇《尼伯龍的指環》第一部,其餘三部曲為《女武神》、《齊格菲》和《諸神的黃昏》。恰巧香港管弦樂團於二○一五年起,由音樂總監梵志登開展一個四年計畫,每年演出《尼伯龍的指環》一個部曲,明年一月便上演《諸神的黃昏》。
《尼伯龍的指環》可說是華格納最重要的作品,創作靈感源自北歐神話,而他的其他作品或多或少都滲進神話、傳說元素,好像《羅恩格林》和《帕西法爾》就以聖杯騎士的故事為題材。《尼伯龍的指環》的北歐神話底蘊,與前傳首集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呼應,而北歐神話中既有巨人也有神,諸神甚至由巨人生出來(巨人是最早的生命),對照電影,《普羅米修斯》開幕,一巨人(工程師)飲下黑色液體,身體立即分解崩裂,並跟其他物質結合,形成萬物,包括人類,這一點似乎也跟神話貫徹。
說回《萊茵的黃金》。故事中青春女神芙萊雅,擁有一雙迷人藍眼睛,體態性感豐滿。觀眾應該不忘《異形:聖約》開首映入觀眾眼簾的畫面,正是大衞如寶石般美麗的藍眼睛,而他那健碩均稱的身材,亦在貼身衣物中表露無遺。無可否認,大衞以《萊茵的黃金》之姿登場是多麼的耀眼。
迎來諸神的黃昏
《異形:聖約》從一開始就道出了該片的關鍵詞──創造。巨人創造了人類;人類創造了生化人;生化人創造/改良了異形。而創造也跟完美扯上關係,人類(偉蘭)自詡為神,創造了神一般的生化人(大衞、禾達)──他們不死,彷彿全能、全知,比人類更完美。大衞/禾達則從自戀到創造完美生物──異形。
北歐神話裏的神並非全能,甚至也得面臨滅亡命運,這跟《異形》的故事相通,從《普羅米修斯》和《異形:聖約》所見,巨人可能已被滅族,而巨人亦原因未明地打算向地球發動生化攻擊(《普羅米修斯》),一旦事成,或異形踏足地球,人類生命將被毁於一旦。
《異形:聖約》劇末,大衞/禾達一聲令下,華格納作品再次響奏。對了,《萊茵的黃金》才僅僅是幾部曲的開端,再來的會是《諸神的黃昏》嗎?「諸神」是指人類、巨人、生化人,還是異形?
(2017年6月16日,星島日報,副刊E05‧文化廊‧享樂主義)
相關文章:銀翼科幻配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