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林強 文藝配樂家

跟台灣音樂人林強,談電影配樂創作過程。

「都是導演找我,我看劇本,知道故事到底講甚麼,有興趣,才有下一步。」對哪些電影特別感興趣?他不假思索:「文藝片。」

跟他合作過的導演,好像侯孝賢、賈樟柯、畢贛、趙德胤等等,多的是文藝片導演,「不是我不喜歡做商業片,而是我不會,商業片需要大量古典音樂,我沒有這方面的訓練。」

於是大家都說他是文藝配樂師了。「一個傳一個。現在找我的都是文藝片、獨立電影導演了。我的配樂性格也長成了。」



華麗轉身到幕後

林強早前來到香港大學,出席《與林強對話:電影配樂創作經驗》座談會,之前與筆者聊聊天,氣氛愉快得不得了,這位揚威國際也是《金馬獎》得獎常客的配樂師,一點架子都沒有,而且笑起來很真純,很可愛。

上世紀九十年代,林強以一曲《向前走》成名,拓寬了台語搖滾的向度,大家都說他是新台語歌運動的先鋒人物,出版了《向前走》、《春風少年兄》、《娛樂世界》等叫人津津樂道的專輯。直至碰上台灣著名導演侯孝賢,他不僅獲邀在其電影演出,還做配樂,林強的音樂事業從此改變,配樂工作接踵而來。

這個曾把搖滾樂、電子樂、台語歌等各種元素,毫無違和感地共冶一爐的音樂人,搔搔頭,說音樂是有繼續玩,但已經沒有歌唱了,「五、六年前,朋友找我去KTV唱歌,偷偷點了我的歌,我拿着咪高峰,有點唱不上去的感覺。」他笑說,一直有很多歌唱邀請,也有唱片公司洽談合作,「但我覺得好像已失去唱歌的能力。」他說,如果你是歌手,必須每天不斷練習,時刻保持唱歌的狀態,「我已經完全轉到幕後去了。」就是沒有很愛唱歌的感覺,也很少聽流行音樂。「對商業流行市場的了解也是不準確的。」

香港音樂市場萎縮,台灣以至全球的唱片銷量也一直下滑,林強覺得整個市場環境不能同日而語了,對音樂工作者也有很大影響,「除非你喜歡辦演唱會。現在所有流行音樂製作都為了演唱會,不像從前為了出版唱片。但我對現場表演的興趣不大。」他早已離開唱片業,轉到幕後配樂去了,沒甚麼大影響。「又或者跟真正的音樂家在錄音室玩音樂,有機會就發表專輯,或者放在網絡上讓人下載,或免費或付費,至少有作品給大家聽。我現在所有音樂創作都是往這個方向走。」

說起來,他也跟香港導演合作過,與杜琪峯見面時鬧出笑話:「看到他嘴角紅紅的,我就問:『杜導演你也像我們台灣人吃檳榔嗎?』他連忙說:『不是,紅酒!』」他跟王家衛也見過面,去年在青海省西寧市舉行的第十屆《FIRST青年電影展》,王家衛擔任評委會主席,林強是評委,開會時跟其他評委一起討論對入圍電影的意見。

如果能跟王家衛合作?「當然我會很開心,但人家是國際大導演,未必會找我吧。而且他的影片比較前衞,如果真的找我,我會多找黃耀明、劉以達一起玩。」他又寄語,音樂、電影工作不一定就要很密切的跟內地龐大資金掛鈎,「有時候,音樂、電影反而是比較獨立的、比較小資金、小製作,會更有性格。」

報答侯孝賢

獨立電影,錢都不多,但林強不介意,現時一年為五、六部片子做配樂,他也很想一年只接一次電影配樂,「但獨立製作沒那麼多錢,必須多接一些才行。」為了配樂,他甚至會跑到拍攝場地,就算長途跋涉。「畢贛拍《路邊野餐》時,我就去了貴州凱里市,跟劇組見面,看看凱里的城市,然後回到台灣,他們拍好了一些片段,讓我在互聯網下載,我家電腦有兩個熒幕,一個放影片,一個做編曲,看看導演想要哪種樂器的聲音,我便在電腦上編一編,他們感覺對了,就採用。」如果導演有需要,他們還會到錄音室,「我有些樂器是不會的,譬如色士風,就要找樂師。但這個比較少,因為一般獨立導演的資金不多。」

最難忘的一次「配樂」,是跟內地導演劉傑合作的《碧羅雪山》,講一個雲南少數民族的故事,導演邀他為片子做一些音樂,他看戲後,居然說:「不用配樂。」他可不是開導演玩笑,而是覺得片中少數民族的歌聲、舞蹈,已是最佳配樂,但劉傑還是堅持:「既然都找你了,你不如就做一些試試吧。」盛情難卻,他便索性做一首音樂,表達他對電影的喜好,導演最後把這首曲子放在片尾,也就是說,該戲從頭到尾都沒有「配樂」,直至片尾音樂才揚起。更有趣的是,這套電影後來得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佳音樂。

跟侯孝賢的合作呢?「他差不多比我大二十歲,我沒有辦法把他當朋友,他一直是我的長輩,所謂合作,是他有一些『命令』,我去完成。當然他不是真的在命令我吧,但我是這樣想。我們甚至沒有『討論』工作,我的音樂他想用就用,不用就改,我完全沒關係。」

他第一部電影演出、第一部電影配樂,都是侯導的作品,現在有工作找他,他都很願意做,也沒有談多少錢,「就像我來報答他。」就算侯導交代的工作,他都不會做,「好像《刺客聶隱娘》,因為唐代、古代的樂器我都不會,『不會?你不會去問嗎?』好呀,『命令』來了,我就做了。」《刺客聶隱娘》後來得了《康城影展》會外賽電影原聲帶獎、《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原創音樂等獎項。

如果沒有侯導?「或許仍在唱歌吧?」玩甚麼類型的音樂?「很難說。完全沒想。」但是筆者可是很期待啊。

後記:林強與香港音樂人

談着談着,我成了一個小粉絲,取出收藏多年他早期的專輯《春風少年兄》和《娛樂世界》求簽名,這兩張專輯非從二手市場得來,而是一張一張新碟買下來的。他甫看見自己的舊作,口中喃喃:「為甚麼香港會有?」「已經很久了!」「第一張唱片《向前走》,如果是個孩子,已經二十七歲,大學畢業、出來工作了。」

他就說了,早已放棄歌唱,但始終沒有捨棄電子音樂,「不像黃耀明,他既愛電子音樂,也仍然在唱歌。達明一派就做得很好。」原來他跟黃耀明見過兩次面,有談過一起做些甚麼,但不了了之,卻反而跟劉以達在十多年前合作了一曲《我是螞蟻》,林強就是主唱者,但據悉專輯沒有發行。

除了劉以達,跟他合作過的香港音樂人,還有前Virus主音兼結他手Seasons Lee(李嘉強)和盧巧音(她也是前Black & Blue主唱)。二○○一年,《香港藝術節》節目之一《鏡‧花‧緣》,由林強與竇唯擔任音樂監製,盧巧音演出,Seasons Lee等人彈結他,「那時候竇唯仍跟王菲談戀愛,我跟他沒講兩句話,他整天都被記者追着跑,所有人都問他跟王菲的事情。」

我只有林強兩張專輯《春風少年兄》和《娛樂世界》,收錄那首同名成名作的處子專輯《向前走》卻遍尋不獲,雖然通過音樂串流平台,我還是更喜歡稍後推出的《春風少年兄》和《娛樂世界》,只是隨着這次訪問,收藏的心癮又起了,既然香港難覓,不知道台灣二手唱片店會有嗎?

(2017年10月20日,星島日報,副刊E05‧文化廊‧享樂主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