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專題】獨立字主 民間書節

在影像橫流的世代,我們更需要書。書節的存在其中一個重要性,是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文字,通過親身參與、體驗活動,把人和書本、文字拉近關係,而非一買一賣的商業行為。

今屆《九龍城書節》將於12月上旬舉行,主辦單位籌措不足十萬元的成本,便一呼百應舉辦去了,仍然有聲有色,那不是一件很瘋狂的事情嗎?



從牛棚說起

「民間書節的重要性,是為小型、獨立書商、作者,製造空間和平台,他們在大型書展的浩瀚書海中,很容易便被淹沒了。」香港當代文化中心創辦人及總監、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校監黃英琦稱,外國許多文化活動,都來自民間,例如書節、電影節、二手書墟,廣州也有即將舉行的《廣州書墟》,「民間書節不是甚麼大不了的東西。」

談到本地民間書節的始祖,可能是2003年舉辦首屆的《牛棚書節》,雖然不是核心成員,但每年書節,黃英琦都會參與,與搞手如梁文道、俞若玫、廖偉棠等人稔熟,了解民間書節的運作,五年前跟Roundtable創會理事會主席沈旭暉談起民間書節,便一拍即合,促成《九龍城書節》的誕生。

相對之下,大型書節的攤檔租金昂貴,小本經營的書商、出版社,難以負擔,或被安排在場館邊緣角落擺檔,遭投閒置散,民間書節便令他們不必考慮太多商業因素。

推動文藝發展

本地民間書節,彷彿是近十年八載的事情,《牛棚書節》帶了頭,修頓球場舉行的《灣仔書節》、東角道一帶舉行的《銅鑼灣書節》、維多利亞公園等地舉行的《渣打書節》等等,陸續有來,筆者便曾夥拍幾位朋友,參與2007年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渣打書節》擺攤位搞書展,那片綠油油的書香味道和藝文景致,至今難忘。

「從前的本土藝術以表演為主,當時香港亦未有一些民間的空間,我認為民間書節跟民間空間,關係密不可分。」她憶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油街藝術村便曾舉行一些跨越式的藝術活動,氣氛很好,後來油街用地被政府收回,部分藝術團體搬到牛棚藝術村,許多活動也得以延伸,《牛棚書節》便在這個脈絡中發酵。她又表示,事實上,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在創立之初,地面空間便被規劃成能夠舉辦各種活動,推動民間文化藝術發展。

「觀眾心態也不一樣,他們到大型書展,似『趁墟』、朝聖多一點,但是否真的買到想買的書呢?特價兒童書或許更受歡迎。請來參加講座、工作坊的作家,以國際大名為主,較為忽略本土。」書,不是商業,而是文化,書節也要有氛圍。民間書節獨立自主,在公民社會是十分重要的,並發揮知識傳播的作用。「《九龍城書節》的定位,是扮演一個公民社會的平台,有許多文化活動發生,讓不同意念、論述得到充分討論。」

地區性是方向

今年的《九龍城書節》,繼續於香港兆基創意書院舉行,除了沿用地面偌大空間,還首次開放二樓的課室和籃球場,亦有被她形容為Maker Movement的創意地攤,書商攤位則從過去的十多個,增添至今年的三十六個,包括《號外》、kubrick、城邦書店、Blackpaper、水煮魚文化、文化工房等等,「他們能代表本地文化界、閱讀界和寫作界。」

講座方面,除了廖偉棠講西藏詩歌、羅永生講虛擬自由主義,亦有馬國明的《歐洲12國16天遊》新書發布會,文藝、學術得不得了,還有黃衍仁音樂表演、黃昏音樂會,以及紀錄片《張先生搞出版,繼續靠左》放映會,促成《九龍城書節》的首場首映會,「文學以外,藝術跨越也很重要,能推動本土文化發展,給予年輕人另一種觀賞體驗,思考不同生活方式。這些表演,在正規書展是沒有的。」

今年書節的合作夥伴,便有Co-China論壇、ComingSoon、香港文學館、文藝復興基金會、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和讀書好,她坦言陣容愈來愈強,「我們只是牽頭而已,民間書節要辦得成功,必須找不同的人和團體合作。」談到宣傳,她指facebook等網絡媒體,已帶來一定的宣傳效果,加上不同參與團體各自的網絡,便愈傳愈廣,「成為一個本土文化發展的重要活動。」

黃英琦稱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是很好的活動空間,但其實民間書節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發生,可大可小,不應以空間為概念。她希望不止一個《九龍城書節》,新界東北可以有,東涌可以有,將軍澳也可以有,「別小看普羅大眾,他們一定可以消化,你看今天農墟分布各區,可見價值觀、生活方式,會慢慢改變。」

地區性是民間書節的一大方向,她也認為值得做,學校禮堂便是好場域,但若要成事,應由區議會、NGO等地區組織牽頭,由她出任召集人的The Good Lab「好單位」,她也躍躍欲試辦一個《長沙灣書節》,「深水埗多新移民家庭,在鄰近地區搞書節,可以找他們擺攤位,我覺得普及性很重要。」

未來的書節,她希望能更加利用場地空間,如馬拉松式電影放映,也可邀請駐節作家、詩人,在天台小農場與觀眾談詩論書,通宵達旦,不受時間限制。一年搞兩次可以嗎?她笑着搖搖頭,「可以由別人來辦,比我年輕的人,一定有更新的念頭,我期待不一樣的民間書節。」這或許也是愛書人、文化愛好者的心事。



(2013年11月26日,星島日報,副刊E01‧今日館‧生活起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