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數位音樂任君取?

http://i.ytimg.com/vi/wXGU_NudLio/0.jpg 

最近買了新手機iPhone 6,還沒摸熟不盡相同的操作系統,卻發現機內音樂庫,忽然多了一張唱片──愛爾蘭殿堂級樂隊U2睽違五年的新專輯《Songs of Innocence》,便二話不說,立即戴上耳筒播來聽。

原來U2最近搞搞新意思,把整張新碟放上iTunes,慷慨地讓樂迷免費下載,可謂造福人群,也多給了樂迷一個購買蘋果手機、電子產品的理由,同時亦讓U2的聽眾群,一下子增至全球超過五億位iTunes用戶,宣傳者言:「一次讓五億人口同步擁有U2」,夠霸氣吧!是次雙方合作,大概促成了一場雙贏的利益交換。

在這個唱片業蕭條的年代,數位音樂如下載歌曲、串流音樂服務,已成聆聽音樂的主流形式,實體方面,只有黑膠唱片在市場上愈戰愈勇,CD在未來日子,不見得有反彈跡象,假以時日,或將被歷史洪流淹埋也說不定。

免費回饋樂迷
其實筆者是沒有那麼悲觀的,因為好音樂才不致因為載體媒介迭變而遭淘汰,它們只是通過各種不同形式,廣播傳播而已。好像近年串流音樂服務興起,樂迷僅付出約四十九港元月費,就能欣賞聽之不盡的海量歌曲,猶如書迷走進一家偌大的圖書館,在各個樓層自由搜索好書珍刊一樣,愛音樂之人,身處無窮無盡無止境的串流音樂庫之中,是會樂而忘返的。現實空間有限,香港尤甚,能以虛擬數位音樂庫,適度解決唱片儲存問題,值得支持。

問題是音樂生產者——歌手樂隊的收益情況。根據資料,大名氣的U2,過往唱片也不見得大賣,甚至有每況愈下的趨勢,其中一個原因,便是今天低迷唱片市道所致。以「十分一」原則,音樂生產者往往只分得微薄利潤,CD客不多,賺的錢就更少了。


另一邊廂,唱片公司要養起「成頭家」,即使賺了大份,也未必有肉食,甚至隨時要倒蝕,所以唱片公司製作唱片愈來愈保守,以香港為例,本地唱片公司對新人不敢大做特做,就連一姐一哥,也多只發行單曲、EP,小試牛刀充撐場面,從前猶如工廠大量生產一般,歌手一年推出三兩張專輯的盛景,早已不復再。

所以,既然唱片客量不多,倒不如通過網絡發行,繞過製作上、宣傳上的繁文縟節,把製作成本控制至最低,再以免費或低價回饋樂迷,然後直接收取盈利,或是響應潮流、一家便宜兩家著之舉。

U2的《Songs of Innocence》提供免費下載,「唱片」收益當然免問,但據悉U2、環球音樂和蘋果三方簽署了協議,蘋果可在一些宣傳渠道上,獨家使用碟中的《The Miracles(of Joey Ramone)》,作為伴奏,給U2帶來的宣傳效益,相信也不少。這張專輯包括四首額外歌曲的豪華版實體唱片,隨後才於線下和線上各渠道正式發行,有了之前的造勢,屆時可能才是U2及唱片公司的掙錢時刻。

新時代模式
談到先發數位音樂專輯,不斷突破的英倫著名樂團Radiohead,早於二○○七年,便不倚賴唱片公司及發行渠道,於官方網站發表《In Rainbows》的數位唱片,並讓樂迷自行決定下載費用,意味著該碟既能價值連城,也可以一文不值,可算是獨創先河。後來實體專輯才正式推出市面,這不啻也是該樂團音樂以外的實驗式嘗試,但至少此舉令他們在數位音樂的歷史名冊,寫上一筆漂亮註腳。

想起電影《一切從音樂再開始》,戲中過氣唱片製作人丹(麥克雷法路飾),與業餘歌手姬達(姬拉麗莉飾)搭檔,在被唱片公司請食閉門羹後,勇敢放手一博,完全不向唱片公司靠攏,從作曲、填詞、編曲、歌唱、演奏、錄音到混音,統統「一腳踢」親力親為(譬如把錄音室搬到街頭、天台,便鬧出有趣笑話),然後集中火力,轉戰網上,自家發行「一蚊雞」(美元)專輯,即只直接收取一張普通專輯約十分一價錢。

最後憑著丹的人脈、姬達的動聽歌聲、新鮮獨特的發表形式,唱片下載量瞬間激增,就連唱片公司都對他們刮目相看,雖然蝕了「頭啖湯」,仍然欲招攬姬達到其旗下效力,但能夠自力更生的姬達,位置逆轉,當然對他們不理不睬。這個不僅是電影故事,還是捉緊時代脈搏的音樂人絮語。

是的,新時代便有新模式,唱片公司、歌手樂隊、樂迷,大概都得適時改變,找出適合自己的步伐,迎向這個時代的音樂世界。

(2014年10月17日,星島日報,副刊E07‧文化廊‧享樂主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