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眼中,觀塘或只是本地一個二線區域,毫不起眼也鮮有踏足,但對網上組織「altermodernists.藝們」兩位年輕女生而言,觀塘卻是一個有趣兼好玩之地,她們近日便推出了「尋藝.GPS」版面,繪製一幅創意空間路線圖,把早前走訪該區八個地方的成果,予人分享,除了電子版,還設印刷版,觀眾按圖索驥,在創意小店穿梭往來,又怎會迷途?
攝影師沖咖啡
上周跟著《工廈裡的人》作者之一黃熙麗,拜訪觀塘工廈父子兵,這趟便尾隨「altermodernists.藝們」Cindy和Elaine的步伐,再次踏進觀塘工業區,這個機械燃油味道愈來愈少,卻創意生機愈來愈濃郁的地方。
繞過觀塘道,我們首先敲上Latent Image by Eddie(潛像工作室)的雅致大門,那裏原來是Cindy和Elaine因為一次開會而偶然發現的。Eddie正在招呼客人,忙碌沖泡咖啡,我們趁機參觀一下。正職為攝影師、曾於有「攝影記者搖籃」之稱的觀塘職業訓練中心任教的Eddie,在他的小空間裏擺放不少個人作品,門外就有一排攝影作品肩並肩展出,店內放著數張由職訓取回來、充滿顏料和歷史痕跡的枱子和椅子,很有型格,相對之下,精緻具品味的布置擺設反而更多,令一室充滿空間感,之前亦曾有Live Band演出,以及相展、工作坊舉行——到底這裏是影樓、表演場地抑或咖啡店,實在難以定義。
後來Eddie為我們親手煮Hand Drip Coffee,火燃五十秒,不多也不少,他笑說四、五年前曾學沖咖啡,現在偶然化身咖啡沖調師,打開門口做生意,「純粹想試試自己沖出來的咖啡是否入流。」
早年因為工作關係,在香港、內地兩邊跑的Eddie,於北京酒廠國際藝術園的偌大Studio中,也曾設Coffee Corner,成了一班藝術家聚腳處,也是現在工作室的雛形。自2013年5月底開始,Latent Image by Eddie便開放了Coffee Corner,至今已累積不少相熟客人,健談的Eddie說,這裏引來不少有趣朋友,包括畫家、陶藝創作人,但強調這裏是他的工作室,攝影是他的興趣、專長、研究和搵食工具,接一單攝影工作,是沖一百杯咖啡也可能賺不到的,而攝影給他的樂趣,也遠大於咖啡。「試過有客人讚我有諗頭,想出這個Studio主題的Cafe,我便澄清,這裏極其量只是Cafe主題的Studio。」
Latent Image by Eddie現時逢星期四至六下午二時至八時開檔,他透露紅磡的店子即將開幕,繼續走休閒、個性化的路線,屆時觀塘的工作室便只得星期六的開放時間,「也要招呼這裏的熟客仔。」
在秀茂坪長大的Eddie,在觀塘設工作室是有情意結的,他一口氣抒發對觀塘發展的看法:「變得乾淨企理了,不是不好,但事情是否就要一刀切?舖租貴了,小本經營的特色小店捱不住,只得大財團進駐,豈不是一樣扼殺創意?海濱花園已經夠美,我就經常在那裏跑步,為甚麼還要花五千萬元建音樂噴泉?」從前的光景或許混亂,但充滿生命力,「生活便該如此。」
廣告人辦畫廊
離開咖啡香撲鼻的Latent Image by Eddie後,我們來到位於觀塘工業中心第四期的l'apres-midi(晏晝畫廊),怎料卻喝上了第二杯咖啡,原來這家畫廊也設Coffee Corner,集展覽空間、辦公室、餐飲於一身,Elaine笑言這種混雜性很「港式」、「茶餐廳式」。
l'apres-midi現正舉行Tubbyfellow的2014年三百六十五日日曆展,插畫師於去年每天都畫上一幅以日本動漫作者和人物角色為題的日曆,包括在當天生日的井上雄彥、宮崎駿、柯南等等,還特意在2015年1月2日畫了剛離開了我們的本地資深配音員林保全。
l'apres-midi負責人Leonard,早於2008年在大坑設立手作鋪和畫廊,當時該區仍然是靜幽幽的,後來租金給炒起,他便洋洋灑灑寫下《大坑無大坑(在消失中?)》一書,顧名思義,字裏行間擠滿了對該區的情懷和感受。然後他撤出大坑,在2014年中進駐觀塘,跟朋友合資這個辦公室連展覽場地的空間。「這裏租金比較便宜、方便。本來想租港島區,但已經沒有地方了。」曾留學法國的Leonard,是自由身廣告美術指導,又是另一則正職補貼副業的個案。
小時候住在順利邨的他,看著觀塘多年來的變遷,苦笑起來,「遲些可能要寫多本關於觀塘的書。」他已收到消息,一家知名廣告公司即將搬進觀塘,加上酒店、高級食肆愈來愈多,觀塘「Soho化」不是想像不到的事情,「其實都幾驚,不知何時會步大坑後塵,又或成了酒店區、高級商業區,我們這些小店,可能隨時都要搬走。」現在租約只得兩年,藝術展覽卻須長遠計畫,「很難Plan。」而香港的公司和店舖,「彷彿走不出結業、搬遷、隱居的命運。」營運接近一年,他稱不止展覽場地,還計畫舉行音樂表演、講座,但如果租金上漲,他表示也得無奈撤退,「始終敵不過錢。」
觀塘藝遊完畢,Elaine談及「altermodernists.藝們」的成立緣起,表示想為普羅大眾引進一些較小眾但有趣的藝術空間,遂把目的地鎖定觀塘。Cindy接著說:「網上也有人介紹觀塘文藝地方,但很零碎、不全面,我們便以『旅客』的心態,發掘故事。」
「尋藝.GPS」個性空間採訪,以店主為重心,從人出發,Elaine續道:「香港有許多人做著這些有趣事情,卻沒有太多人知道。」說起來,Elaine和Cindy的居住地點,一個西環一個元朗,跟觀塘風馬牛不相及,經歷了這個尋藝過程後,她們均覺得觀塘富人情味,充滿色彩,跟昔日的想像截然不同,Cindy說:「這裏的人都很努力,許多店主都有正職在身,在公餘時間發展個人志趣。」從她們的路綫圖所見,觀塘真的有許多不為人知,但很值得去的藝術空間,「千萬別把它們遺忘了!」
(2015年2月3日,星島日報,副刊E01‧今日館‧生活起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