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6日 星期四

【漫畫】當羅浮宮遇見漫畫

法國疫情嚴重,藝術愛好者遊法必到的羅浮宮,不知再會何時,卻仍有漫畫家筆下的羅浮宮,讓觀眾搭上想像號快車,在美術館馳騁。羅浮宮開展了「BD Louvre」(「當羅浮宮遇見漫畫」)計畫,本地著名漫畫家利志達,便於2月推出《蟾宮事變》,成了「BD Louvre」計畫香港第一人,加上兩位大名氣的日本漫畫家松本大洋與浦澤直樹,其相關著作《羅浮宮的貓》和《夢印》的中文本,也分別於2月、3月出版,無論讀者是否到過羅浮宮,也願意藉着不同漫畫家的風格筆觸,觸摸羅浮宮以至館藏名畫的輪廓。


「BD Louvre」計畫於2003年展開,策劃人為Fabrice Douar,廣邀各地漫畫家合作出版以羅浮宮為題的著作,除推出實體漫畫,還舉行原稿展覽,創作條件是一張「空白支票」,他們可在閉館後自由走動,還被允許進入一些平常不被開放的展廳,於是建築、藝術品也好,館內細節細部也好,均是發展故事的苗頭。

香港漫畫迷熟悉的幾位日本漫畫家,如荒木飛呂彥(《JoJo奇妙冒險》等)、谷口治郎(《孤獨的美食家》等),還有文首提及的松本大洋(《惡童》等)和浦澤直樹(《20世紀少年》等)等等,便是參與漫畫家之一。日本漫畫家如此響應熱烈,除了因為日本是漫畫大國,漫畫家人才輩出,還因日本跟法國同樣視漫畫為藝術(法國以漫畫為「第九藝術」;日本漫畫家的社會地位甚至比藝術家還要高?),這個結合漫畫與藝術的計畫推出以來,當然同聲同氣。筆者在接觸他們的「BD Louvre」漫畫中文本前,早於2016年,已在東京六本木森美術館,參觀了羅浮宮特展《LOUVRE No.9~漫畫、第九藝術~》,欣賞過他們,還有其他歐洲「BD Louvre」漫畫家的原稿。

筆者讀過部分「BD Louvre」漫畫,值得咀嚼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就是看不同漫畫家筆下的羅浮宮和館藏名畫(時刻被遊客簇擁的達文西《蒙羅麗莎》便老是常出現),各顯風格,已可堪回味,其中以畫風寫實細膩著稱的谷口治郎《羅浮宮守護者》,最叫人歎為觀止,該書大度設計,而且彩色印刷,叫每一頁每一格,都美不勝收、賞心悅目。

把「BD Louvre」漫畫比對起來,還是故事見真章。利志達在《蟾宮事變》以冷峻詭秘筆風,演繹了一個原子彈再次爆炸、複製人出沒注意的科幻設想。浦澤直樹的《夢印》,則離不開常於日漫登場的夢想、冒險主題,相當易入口,故事裏那記「夢印」符號,一直追隨他的讀者,該不難看穿那是浦澤老師「簽名」一般的創作伎倆(《20世紀少年》的「朋友」符號、《BILLY BAT》的蝙蝠符號等等)吧。

靜聽畫的聲音

還是谷口治郎的《羅浮宮守護者》和松本大洋的《羅浮宮的貓》,最叫筆者歡喜。谷口治郎的《羅浮宮守護者》,主人公於抱恙狀態來到巴黎,卻居然在羅浮宮等地,不經意闖進半夢半醒之境,跟羅浮宮的守護者(如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等等)相遇,展開了一場追隨偉大藝術家足迹的奇遇。書中一段「羅浮宮是幻夢中的迷宮,坐落在夢境與現實的邊界,在漫長的歷史之中,將收不盡的、從遠古到十九世紀的藝術品蒐羅在此,每件作品都有一位聖靈進駐」,準確地道出主題。

谷口治郎作品素有濃厚的人文氣息,也見文學、藝術修養,並有東洋味道,《羅浮宮守護者》主人公遇見的「聖靈」,就有來自日本的,好像明治時期日本洋畫風潮領導畫家之一淺井忠,還有大文豪夏目漱石(谷口治郎早於《「少爺」的時代》畫過他了),畫出了法日兩地藝術之間的互維影響(主人公在梵高臨終之地奧維遇上梵高,對方稱日本為浮世繪的國度,更想向他請教關於日本的問題)。書末講述二戰時期羅浮宮作品遭撤離的一段往事,同樣饒富藝術史意涵。

筆者愛貓,當然把松本大洋的《羅浮宮的貓》,讀得津津有味,羅浮宮的群貓,會講「Merci」(多謝)呢,多可愛!松本大洋的筆下世界,童趣、魔幻又浪漫,既講住進羅浮宮的貓,也講都市傳說一般的「入畫者」──這隻能隨便進出羅浮宮甚至名畫的小白貓,能不叫人羨慕嗎?詩意起來,其中一隻羅浮宮的貓鋸子,臨終時的遺言:「隨着時間流動,葉子也將一片片凋落,我也會在那時結束,而世界還是會持續流動運轉下去」,又教人黯然神傷。

看畢漫畫,「有沒有聽過畫的聲音?是否回應過它們對你的細語?」,縈迴作響。下次到訪羅浮宮,觀摩名畫,一定要靜聽畫的聲音,哪管誰跟誰是不是「入畫者」。

(2020年4月16日,星島日報,副刊P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