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伊東豊雄 建築思

被譽為世界九大新地標建築之一的台中國家歌劇院(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計畫今秋開幕。這個外形獨特的歌劇院,正是由鼎鼎大名的日本國寶級建築師伊東豊雄操刀設計,以世界首創「美聲涵洞」(Sound Cave)概念,獨步天下。設計背後,他自有理念:「我想做一個跟人的身體相似的建築!」

愛在外地做建築

2005年,台中國家歌劇院的國際競圖,由伊東豊雄獲得首獎,十年匆匆,一晃眼,歌劇院現已竣工,伊東先生早前來港,參加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辦、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協辦的「一座建築就是一齣歌劇」對談及座談會,侃侃而談他的建築美學與理念,譬如台中國家歌劇院,便指涉身體。人有眼耳口鼻,四通八達,互相牽連,這個歌劇院也一樣,由宛如「洞穴」的不同管道融會貫通,「開放於大自然。」

於2013年捧走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獎的伊東豊雄,在日本做過不少劇場建築,好像能容納一千八百位觀眾的松本市民藝術館(Matsumoto Performing Arts Centre),但沒有一個能跟台中國家歌劇院的複雜程度相比擬,後者由許多曲牆組成,不以樑柱直角支撐,「沒有兩個曲面是完全相同的!」

建築難度極高,匠心獨運,製作時間長達十載。歌劇院的設計可不是專為台中西屯區那塊土地而設,他反而想藉着特色建築為該地注進能量,又打趣說,如果參加日本的建築招標比賽,這個設計方案難以勝出。「日本人的管理規劃十分嚴謹,對建築設計的態度才沒那麼開放,高難度建築構思不易通過。」反而台灣有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主要城市互相競爭,都有築起嶄新建築的雄心,充滿活力。「所以我很喜歡在外地做建築。」

他坦言那麼多年的建築作品,要數這次難度最高,不過2001年開館的仙台媒體中心(Sendai Mediatheque),也是很大挑戰,柱子彎彎曲曲,有些甚至呈扭曲狀,以營造在森林裏、大樹下讀書的氣氛。他摸摸頭,笑著說:「起初都有疑慮,是否真的可以做出來?」關關難過關關過,今天就連難度更高的台中國家歌劇院都搞定了。

自在便是美

何謂一個好的建築?「人在裏面,覺得自在,就是好建築。」譬如法國二十世紀建築大師、功能主義之父Le Corbusier的作品,他特別欣賞對方在印度的建築物,「他簡直是天才!」他最喜歡的個人作品,除了仙台媒體中心,還有岐阜媒體中心(Gifu Media Cosmos)。「落成後,我再次走進去,看到有許多人使用,而且他們都很開心,讓我得到很大滿足感。」就像一個廚師,煮好餸菜,食客吃得津津有味、乾乾淨淨,廚師就最歡喜了。他又笑說自己經常勝出圖書館建築項目的比賽,有關作品特別多,談到最欣賞的圖書館,是七十年前Alvar Aalto初期設計的圖書館。

對於香港的印象,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滿街密密麻麻的大樓,而是——「香港的中華料理很好吃!」他對這個高密度城市,感到難以置信,又認為香港和新加坡是亞洲的中心點。伊東先生每次到港都來去匆匆,對本地建築認識不多,最有印象的,是香港滙豐總行大廈和中銀大廈,都出自大師手筆。假如伊東先生要在香港做建築,他不會選擇設計高樓大廈,反而屬意小規模的公共建築,好像圖書館、劇院、美術館。不過,隨著他的西九M+博物館設計方案,最終沒有勝出設計比賽,港人可要繼續期待伊東先生的作品了。

日本或不再適合居住

伊東先生從小熱衷棒球,年輕時對建築興趣不大,及後考進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後又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才漸漸走出自己的路,並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今天日本建築界人才輩出,伊東豊雄、安藤忠雄、隈研吾等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建築家,已屆七旬的他說:「日本當代有許多比我年輕的建築師,他們都活躍國際舞台,不少作品都很繁雜、洗煉,境界很高,但跟我的設計方針很不同。」

他認為西方往往把建築物,視為一個個獨立個體,就像盒子一樣,與外隔絕,但亞洲從前的建築設計,都與大自然融合,對此他覺得可惜,希望把這種亞洲建築概念,發揚光大。「但不是走回頭路,而是以新科技表現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譬如設置緩衝區模糊建築物內外分野,以及多利用天然能源、自然通風、減少熱負荷等等,而他最有能源效益的作品,是岐阜媒體中心,後者驚人地減少了一半能源消耗。「環保建築是大勢所趨。」

我們都是看《天空之城》長大的,未來建築,會跟天比高,還是相反地開發地底?伊東先生笑了起來,「我常常都有這些幻想。台中國家歌劇院那既懷舊又創新的『洞穴』設計,不也像地底建築嗎?」上月熊本發生地震,他感歎日本地震頻仍,或許有朝一天,日本變得不再適合居住,「人類對這些自然災害,還沒認識得夠深,以為單靠科技就可以解決問題,甚至以為人可勝天,其實大自然是很強大的,人類必須有這種自覺。」

(2016年5月5日,星島日報,藝文薈P01‧Focu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