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雜文】書籤

跟朋友在書店談書籤。

他告訴我,一見到製作精緻的書籤,就會忍不住買下來,當然他讀的書也多,那些書籤定有用得着的時候。

 我則很久沒有買書籤了,不是不看書,而是不用書籤,最「新」那張,應該是幾年前香港藝術館舉辦豐子愷展覽時,取得的紀念贈品。那張是立體書籤,十分精美,我保存至今。

不用書籤,其實是有原因的,緣於小時候的不愉快經驗。孩提時的我,經常到圖書館借書,當時仍然會用書籤,但有時忘了把夾在書中的書籤取出來,就這樣歸還了,追討無從。記得有一些遺失的書籤是很有紀念價值的,當然心痛,於是,久而久之,就不再用書籤了,現在買書多借閱少,書籤不會一去不返,但這個習慣仍然保留下來。

「那你怎麼記得讀到哪一頁?」朋友好奇地問。這個就好玩了,我會把頁數直接記住,為了容易記憶,我還會強逼自己看到某些特別的頁數才釋卷,譬如第五十頁、第一百頁、第三章、第八部,諸如此類。唞唞氣,再把書拾起,由自己掌握閱讀節奏。

既然是書籍設計,就會有停頓位,這就是實體書才有的趣味。電子書太方便閱讀了,彷彿沒有透氣位,而且所有事情都由科技去記錄在案、分門別類,找些甚麼,按一個掣就搜索到了,更不必理會書籤不書籤了。但這種閱讀狀態,讀者不覺得缺失了甚麼嗎?

(2016年5月9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