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視藝】畫廊裏的快樂頌

這個時勢,造訪漢雅軒的《樂/觀》聯展,確是衝着主題而來,誰不想藉着作品,感染樂觀能量?漢雅軒主人張頌仁適時策劃這個展覽,也作如是觀,既認為藝術品往往都是樂觀的,又稱藝術家對「樂」,自有不同的表現方法,「通過藝術,人會發現許多不同的『樂』。」疫情當前,畫廊奏響快樂頌,願每一位看展的觀眾,重拾樂觀。


《樂/觀》展出的作品,既有藝術家提供,也不乏張頌仁的多年珍藏,可說是一次千挑萬選、精粹盡出的精選展,「作品一定有喜悅和值得喜悅的元素。」他笑說,對藝術家來說,創作便是通往快樂之路,但創作同時是艱難的,「有些藝術家,經歷長年掙扎,達至某種境界;有些藝術家,到了晚年,忽然解放,順手拈來,都是創作。」

張頌仁一邊引筆者在畫廊細賞畫作,一邊解說:「藝術品往往都是樂觀。」即使有些藝術品主題殘酷、悲劇,但悲劇講的,是人對自由的掙扎,最後無可奈何向命運屈服,達至覺悟的昇華。而欣賞藝術品,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尤其看見美善,就得到快樂。」藝術家作畫固然有其用意,當與觀眾感受相印,也有通曉之悅。

張頌仁為《樂/觀》如此設題,源自華裔美籍藝術家成瑞嫻的作品,「她的畫,似風景,卻抽象,也像宇宙圖,在風景中瞥見宇宙。」畫中圈圈點點,似精靈也像靈光,亦如「脈輪」,貫通天地宇宙,畫出了天人合一的狀態。她近年的作品,無論是取色抑或和諧感,特別讓張頌仁喜悅,「一幅畫,打通任督二脈,一定很『順攤』。」叫他一望便喜悅的作品,還有台灣已故藝術家葉世強的《一列葦》,一大片蘆葦在搖晃生光,叫他得見大自然、生命力之美,驚艷不已。

緣份到來時  

從展覽、展品的脈絡,可見他與藝術家的有趣淵源,好像香港已故藝術家陳福善,便是他認識很久的藝術家,「陳福善經常把『最緊要開心』掛在口邊,在他身上,開心和創作,幾乎相等。」展場上陳福善的《無題(陽台上的裸女)》、《無題(畫展)》,都是藝術家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落筆。「我在八十年代初認識他、開始為他辦展覽,那些畫作對我有很好的回憶。」至於他的本地著名藝術家「老友」陳餘生,英文名Gaylord,人如其名,已屆九十五歲高齡,一生動過不少手術,仍然對創作樂此不倦,「最叫他開心便是創作。」  

除了陳福善、陳餘生,漢雅軒曾辦過《三老》聯展的最後一「老」──本地藝術家朱興華的《啤一啤》,真過癮,畫中街坊在超巨大的樹下,乘涼喝啤酒,「朱興華很有人情味,作品稚氣又溫暖。」此時此刻,的確很需要「啤一啤」吧──但獨飲好了,勿聚會。  

內地藝術家馬雲飛一組兩幅的《幸福時光》,也叫筆者特別有感觸──疫情如此,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像畫中男女,毋須戴口罩,也能在街上相望而行?張頌仁笑說,這件作品捕捉了緣份到來、男女將要碰面的一剎那,「這種喜悅,屬於時機,非關人為,是意料之外的情感。」他續道,最窮途的時候,還有不可知的未知數,這種機緣,便是真正快樂的源頭,「表示人還有新的可能。」

面對災難,人是多麼的脆弱無力,只能期望,緣份到了,大家除下口罩相見的幸福時光。



2020年3月26日,星島日報,副刊P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