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台北尋樂記

到台灣公幹,趁著工作與工作之間的夾縫,忙裏偷閒,在台北各處文藝氣氛濃郁的街頭巷尾,找找「樂」趣,也夠難忘。

之前多次來台,都沒有機會拜會Live House,這次便一口氣到訪兩個——Blue Note和海邊的卡夫卡,碰巧兩個地方都在羅斯福路,加上也在不遠處的茉莉二手書店等店舖,愛好音樂的遊客,可以在這裏消磨一整天。

經同行的傳媒行家介紹和引路,我們第一晚來到Blue Note,飲酒看騷。Blue Note打著「全台灣唯一演奏及播放純正爵士樂的經典Jazz Club」的旗幟,開業四十年,老闆蔡爸大有來頭,被譽為台灣爵士音樂教父,既組團又開店,孕育了許多代的爵士樂迷,我們拜訪當晚,表演的爵士樂團隊便十分年輕,得到機會躍上小舞台獻技,老闆這個教父角色,仍然十分吃重。

Blue Note地方不大,僅放了十來枱座位,但氣氛卻更加集中,客人拿著啤酒,一邊舉杯暢飲,一邊欣賞樂團演出,人生快事。店中還有老闆的唱片珍藏,他說客人可以隨便挑喜歡的點播。不知怎的,我居然想起村上春樹年輕時開辦的那家爵士樂酒吧Peter Cat。

藍調誠品茉莉

這趟台灣行,以Blue Note為音樂之路的起點,筆者享受了一個晚上,有了好開始。兩天後,傳媒團解散前夕,自由時間兩小時,筆者毫不浪費,連忙跑到附近不知來過多少遍的敦南誠品店,圖書沒有怎樣買,卻反而集中火力,逛設在地下的音樂部。

一年不見,這個偌大的音樂部,間隔內容變化了不少,近門口處是小食區,擺放枱子座位,讓客人歎咖啡,黑膠專區也設在當眼處──餐飲、黑膠,似乎是今天唱片店不能或缺也不能迴避的元素。幸而音樂區還是很豐富的,從樂迷未必統統認識的獨立廠牌出品,到流行音樂,再到台語音樂,都有跡可尋,還有音樂類書籍,讓客人打書釘。在這裏走一圈,還是很有「樂」趣的。

工作完畢,我在台灣多逗留兩天,看準星期六晚上,那家有名的Live House海邊的卡夫卡有演出,我就在當天下午,再臨該店所處的羅斯福路,順道尋找周邊的書店和唱片店——台灣特色小店多的是。先到毗鄰捷運公館站的茉莉二手書店和影音館,筆者還在尋找影音館的途中,在遊人眾多的路上,看見街頭表演的二人組合,年輕的他們翻唱了一些流行曲,但我志不在此,拍了照後,便轉身走進設在地庫的茉莉二手影音館。

沿著樓梯一直往下走,途經掛牆的Buena Vista Social Club海報,這家面積逾千方呎的店舖,便映入眼簾。店內唱片多得叫人眼花繚亂,先以中西區隔,再細分不同名目,筆者便從中到西尋寶去,最後給我找到黃國倫的《天使》,剛好跟家中他另一張早期專輯《掙扎》,湊成一對。

天籟歌聲洗滌心靈
於茉莉二手書店、影音館消磨了不少時間後,在踏上前往海邊的卡夫卡路上,糊裏糊塗摸上附近的二手書店,其中一家名為總書記樓上二手書店,就叫我印象深刻,除了藏書豐富、裝潢舒適有格調,該店近窗的位置,還放了一部黑膠唱盤,蓋上貼着的黑膠唱片,也寫了「總書記二手書店」幾個字,很親切、很不拘小節的感覺。那時店子播放齊豫的《The Voice》,齊豫宛如天籟的歌聲,叫筆者這個旅人洗滌心靈,聽著樂韻,便在沙發上呆了半晌,才捨得離開。

終於來到久聞大名的海邊的卡夫卡,跟Blue Note一樣,當晚演出不設門票,只須消費點菜就可以了,剛好筆者還沒吃晚飯,肚子餓了,便選了一碟肉醬意粉,又喝了當天第三杯咖啡,精神持續充沛。晚上八時許,一行四人的表演單位心電樂正式演出(事實上他們早在我們吃東西時,已經綵排兩三首歌了),曲風帶點迷幻的他們,愈演愈對辦,有趣的是,他們在表演期間,還播放跟音樂配搭的錄像,成了特色。不過,或許因為心電樂不夠名氣,當晚來客不多,但我們仍然很陶醉的欣賞這次猶如「包場」的演出。

台灣之旅,以海邊的卡夫卡作結,繞梁三日,飲飽食醉,心滿意足。一定要記住這條路線圖,下次再來訪。

(2014年9月19日,星島日報,副刊E07‧文化廊‧享樂主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