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寄生獸與日本中篇漫畫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parasite001.jpg

由山崎貴執導、新進男星染谷將太主演、改編自岩明均同名原著漫畫的《寄生獸》正在公映,這套採用大量電腦科技效果,演繹漫畫中奇形怪狀、與人合體的寄生獸,以至斬首吃人等殺戮畫面,都叫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是很出色的動漫改編真人版電影,沒有叫筆者這個先入為主的漫畫迷失望。

有留意日本漫畫,而又至少是八十後的讀者,大概不會對《寄生獸》感到陌生。這套岩明均筆下蜚聲國際的科幻漫畫代表作,早於上世紀九十年代面世,筆者看的是後來於二○○五年由出版社重出的「完全版」,一書八冊(早年推出的普通版則共十本單行本),尺寸較大亦較厚,彩頁頗多,成了櫃子裏其中一套亮眼珍藏。

因為這套集科幻、恐怖、動作、親情、友情於一身的漫畫,筆者對岩明均產生了濃厚的欣賞之情,尤其對他以冷峻色調處理血腥暴力畫面,感到著迷,後來便有一段頗長的時間,特意四出搜集他的舊作,但當然不是易事,因為部分年代已久,動輒是十多二十年前的作品,而且有些沒有本港出版商代理,當年台版有沒有給引進香港也是難以確定,總之在二手市場便是買少見少了。

雖然如此,筆者還是從不同渠道,找到了他的短篇作品《骨之音》、《七夕之國》(四期)、《雪之崖.劍之舞》。至於仍在連載中的新著《歷史之眼》,則由二○○五年開始推出中譯單行本,至今僅出版了八期,相當慢工出細貨。暫時未知其創作長度如何,若果也是在十期左右收筆,則會是他另一套中篇漫畫佳品。

畫風題材獨特
日本漫畫有一個讀者或已見慣見熟的情況,便是若果作品大受歡迎,作者以至出版社(漫畫雜誌)便樂此不疲的連載下去,已經是上一代的《龍珠》、《足球小將》便不在話下,觀乎這一代的《One Piece》、《Bleach》等等,也是沒完沒了,於去年十一月刊登了最終回的《Naruto》,便是由一九九九年開始連載,作者岸本齊史為同一作品足足畫了長達十五年的時間。相對一些一拖再拖的長篇漫畫,耐性不夠的筆者,對結構工整、節奏爽快的中篇漫畫,便更容易情有獨鍾。

或許不同讀者對中篇漫畫概念不同,若以剛被改編成電影的《寄生獸》為參考,筆者於本文嘗試以約十期單行本為準畫界,拋磚引玉,談談自己的心水選擇。岩明均的《寄生獸》固然是筆者經常掛在嘴邊的中篇漫畫,其他All Time Favourite的作品,還有望月峰太郎的《Dragon Head》(台譯《末日》,十期)、楳圖一雄的《飄流教室》(十一期)、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六期)等等,都是給許多人奉為經典的漫畫。

從上述幾套漫畫所見,筆者的口味都是一些畫風獨特、題材科幻並有恐怖色彩的作品。值得一提,筆者都收藏了這些漫畫,另一習慣是,筆者只儲港版,除非只得其他版本推出。

此外,由森秀樹作畫、酒見賢一原作、久保田千太郎編劇的《墨攻》(早年推出的台版名為《墨子攻略》),情節緊湊,也很不錯。筆者擁有的是本地出版社重出的全八集文庫版,當時出版社是因應即將上映、由劉德華主演的同名電影,而把原著漫畫重新包裝推出市面。

長話短說均有精品

講完經典,也有近年出版的上佳中篇漫畫,當中最得自己歡心的,便是漆原友紀的《蟲師》(十期)。漆原友紀是一位女漫畫家,畫出來的少年漫畫(如果大家當《蟲師》是少年漫畫的話),無論是畫風、節奏、題材,都有點不一樣。該作以類似妖怪的生命體「蟲」,以及熟悉這些生命體的專家「蟲師」為骨幹,撰寫故事,她的筆觸輕盈典雅,很有詩意,洋溢文學氣息,得到一眾文青支持,不是難以理解的事情。《蟲師》也有被改編成電影,由大友克洋監督、小田切讓主演,單看排場是不可多得的組合,但成品出來的效果又不是那麼理想。

至於筆者其中一位最喜歡的漫畫家浦澤直樹,一出手便是長篇大論,部分如《Monster》、《20世紀少年》等作品,卻因拖泥帶水及爛尾收場,而被人詬病,反而一套八本、以手塚治虫《小飛俠阿童木》為原形的《Pluto》,也夠躋身筆者喜愛之列,反正兩位漫畫家都是筆者偶像就是了。談到手塚治虫,他的《佛陀》便給筆者帶來頗多啟發,但其十五期的長度,又稍稍越過本文提及的中篇漫畫的界線。

近年還有兩套以「死亡」作為書名開頭——小畑健的《死亡筆記》(十二期)和間瀨元朗的《死亡預告》(十期),都十分好看。這兩套都有被拍成電影,但個人而言,還是較欣賞原著漫畫。若杉公德共十冊單行本的《爆粗Band友》,瘋狂抵死,也曾引起一時佳話。

本文只以日本中篇漫畫為旨借題發揮,漫畫好看不好看,跟長度沒有一定關係(當然情節太拖長太冗贅會影響故事質素),長話與短說均有精品,希望日後有機會再跟讀者分享。

(2015年1月29日,星島日報,副刊E05‧文化廊‧文化氣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