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竇靖童 踏上聲途

曾經在本欄寫過關於聲二代的文章,文中提及的王若琳、林德信、岑寧兒等人,現已成為亮眼歌手,當時卻未有談到王菲、竇唯之女竇靖童,如今她已出版首張英文專輯《Stone Cafe》了。

竇靖童去年來港參與Clockenflap音樂及藝術節,引起許多本地樂迷關注,當時筆者也嘗試提出訪問邀請,可惜始終未能成事,也罷,今天她出版英文專輯,一碟十曲(不計一首Hidden Track),可以趁機談談她了。

一九九七年出生的竇靖童,是天后王菲和音樂鬼才竇唯的女兒,一開始已備受注目,亦早已在歌曲獻聲,王菲一九九八年專輯《唱遊》的《童》,就收錄了她的稚嫩「童」音,這首歌顧名思義是王菲親自寫給女兒的歌,她後來又在《只愛陌生人》再次獻聲「Come on Baby」。

不負眾望接棒 


王菲退出幕前多年,偶爾亮相或開金口,已引起哄動,於是或許更多人期待她的下一代——竇靖童能夠接棒,後者也不負眾望的走上音樂之路。二○一○年,竇靖童跟隨嫣然天使基金「天使之旅」醫療隊,到達赤峰達里諾爾鎮學校,在篝火晚會上,十三歲的她以一首英文歌《I Need You》初試啼聲;兩年後,她以十五歲之齡在網絡發表第一首原創歌曲《With You》,後來又錄製了一段彈唱視頻《On The Beach》;翌年,其作品《Blue Flamingo》在iTunes上架,現在這首歌也以Hidden Track的姿態收錄在《Stone Cafe》裏;二○一五年八月,她在日本New Sunny音樂節的舞台演出,當然,本地樂迷對她去年十一月來港參與Clockenflap的表演,更加津津樂道。

竇靖童年紀輕輕,已備受關注,各種流言蜚語也無可避免的接踵而來,譬如早年傳出她跟繼父李亞鵬鬧不和,中性打扮的她,又被指性取向存疑。都甚麼年代了?這些事情又與其他人何干?重視和珍惜其音樂,才是對一個音樂人真正的尊重吧。但願她也學會王菲的我行我素,對冷言冷語、誇張報道,不屑一顧。

很好的起步點 


二○一六年,竇靖童終於出版英文專輯《Stone Cafe》,集合流行與搖滾的風味,好像《My Days》、《Explosions》等作品,就很有歐美流行曲格局,《May Rain》更加流暢悅耳,某些歌曲如《Bitter Sweet》、《River Run》滲進少許Trip-hop元素,《Drive》前奏一段敲擊樂醒神,營造出點點神秘效果。筆者最愛以肥厚Bassline布局的《Waiting on Gregory》,這歌節奏緊湊,旋律吸引,副歌尤其搶耳。

整張大碟不失青春氣息,唱作俱佳,竇靖童可是不足二十歲的小妮子,算是很成熟了,相信樂迷也滿意她在這張處女大碟的表現。值得一提,《My Days》的MV由美國老牌樂隊TOTO鍵琴手Steve Porcaro女兒Heather Porcaro執導,是一次聲二代遇上聲二代的合作。

竇靖童以一連串英文作品展露人前,不知是無心還是有意,個人認為是很好的起步點,大家大概難以把她跟王菲太過比較,對竇靖童的音樂發育是有利的。雖然如此,相信華語樂壇還是期待這位突出聲二代的參與。

(2016年4月29日,星島日報,副刊E05‧文化廊‧享樂主義)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專題】莫奈印象世界

將於周日(5月1日)拉開幕幔的《法國五月藝術節2016》,再次為本地觀眾引進不同類型的法式藝術,焦點項目要數《他鄉情韻——克勞德.莫奈作品展》,印象派代表人物克勞德.莫奈的十七幅真迹將被搬上場,也是這位畫壇大師在港展出最多畫作的一次,早已引起公眾談論和期待。展覽將於5月4日(三)開幕,屆時會否重現2012年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畢加索展覽萬人空巷之盛景?

莫奈1840年生於巴黎,創作生涯足足長達七十載,其創作對後世影響深遠,事實上,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命名便來自其名畫《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他涉獵不同繪畫題材,既有人物也有風景,這次香港展覽,就聚焦他一系列風景畫作,「他熱愛大自然,能細膩捕捉光陰變化。」談到莫奈,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盧秀麗(Fione)難掩欣賞之情,覺得他對創作執着,而且不因循、反傳統,開創一個繪畫派別,「你未必能在畫作中看到明確綫條,但輪廓卻很清晰,和諧自然,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莫奈多年來曾踏足不同地域,這次展覽就特意根據其作畫地方分為四個展區,包括諾曼底與布列塔尼、巴黎及法蘭西島地區、倫敦及威尼斯,以及以《睡蓮》聞名的吉維尼,觀眾就像跟隨這位著名藝術家的足印,觀賞其創作一生,Fione以「愈趨成熟」形容他的繪畫進程,觀眾也能在作品裏感受莫奈的心路歷程變化。

諾曼底是他成長的地方,作品包括《埃特勒塔海灘上的漁船》等等;在「巴黎及法蘭西島地區」展區中,觀眾可在作品裏看到火車站等現代物事;「倫敦及威尼斯」的畫作,亦不乏建築物和生活風情,譬如《威尼斯的貢多拉船》等等;他在吉維尼時,畫風有了明顯轉變,印象味道更濃,好像名作《睡蓮》系列(三幅)等等,其中一幅畫面更是圓形的,相當特別。

「這次僅展出十七幅作品,沒有把他所有佳作都展示出來,我們選了一些較為人熟悉的畫作,這些展品都標誌着他不同時期的創作特質。」畫作也說故事,譬如第二展區展品之一《維特尼流域塞納河解凍,面向拉瓦古》,色彩暗淡,反映了畫家當時心境。「那時莫奈第一任妻子逝世不久,而他繪畫時氣溫僅得攝氏零下二十五度,他卻仍然堅持戶外作畫。」相對後來的《春天的吉維尼》,用色恬麗,反映他晚年在吉維尼的安逸生活。

Fione不諱言這次策展難度甚高,不足一年的籌備時間相對短促,也由於莫奈十分有名,不同地方有不同譯名,增添校對難度,但仍強調這次會有很不同的策展方向,譬如共分三個展廳,除了展示十七幅畫作,還設教育專區,重塑莫奈位於法國吉維尼的故居,讓觀眾更了解莫奈當年生活,其中公開他的食譜,讓人學習他如何煮食。「怎樣配碟,都有他自己一套。」還有花園,備有投影,讓觀眾被《睡蓮》環抱。她笑言期待莫奈展覽能像四年前《畢加索——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珍品展》一樣受歡迎,卻不着緊入場人數,只求有更多人藉着莫奈認識法國優良文化。「希望大家『帶走的』,不止那十七幅畫作。」

(原文刊於2016年4月28日《星島日報》副刊)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電影】兩面不是人/魚

今天男男女女都追韓劇,演出的俊男美女當然好看,不過如果片中沒了主角靚樣,又會否吸引到你呢?

《魚男突變》就是這麼一套韓片,雖然主角朴久由《Running Man》人氣主持李光洙扮演,但他一出場便戴上古怪笨拙的「魚頭」,除了他的舊照和接受人體實驗前的攝錄片段,他都沒以真面目示人,否則他豈會不是美男魚?

《魚男突變》有怪雞元素,背後訊息卻不難理解:年輕人失業率高,鋌而走險接受賞金的人體實驗,是社會還是誰的錯?支持實驗的財團在商言商,就連維權律師,說到尾都為了自己前途利益着想,你還能對誰寄予厚望?人類對異己初而害怕繼而憎厭,甚至有殺之而後快的極端想法——突變魚男在人類世界沒有好日子過,繼續實驗又不是,自尋短見也不是(吊頸不成反吊了魚鰓),兩面不是人/魚。

對於傳媒工作者,這部電影另有看點,戲中新進記者尚元(李天熙飾),直到最後,仍然堅持追求真相並公諸於世,好像很老套,但今天連講句真話都變得可貴,難道不值得我們向他學習嗎?又或者,如果我們是朴久,撐着兩腿頂着魚頭,也別忘了自己到底是誰。

(2016年4月27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劇場】焦慮的人聲

上星期看了《國際黑盒劇場節2016》首個演出──阿姆斯特丹劇團的獨腳戲《人聲》,也是我第一次欣賞荷蘭語的舞台作品。該劇由阿姆斯特丹劇團藝術總監Ivo van Hove執導,改編自法國著名詩人兼導演Jean Cocteau的同名作品,劇本寫於一九三○年,正正是劇中主要道具──電話漸趨普及的年代,全劇便通過電話以至科技,探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疏離,還有真實與虛假的質疑,可想而知這套劇作在當年是何等前衞。

來到二十一世紀,這個作品仍然成立,譬如全劇以簡約布置,挑通了對時代的指涉,令觀眾覺得發生在任何時候和場域都可以,主角還用了iPod之類的電子產品播放音樂,進一步拉近時代距離。當地著名舞台及電影演員Halina Reijn獨腳戲演出,其收放自如、帶點神經質的演繹,充滿感染力,觀眾定能從她反反覆覆跟電話對話,或自言自語,或咆哮,或哭泣,感受到她的焦慮和痛苦。

雖說是黑盒劇場,演出地點卻是香港大會堂劇院,僅一面台,沒了黑盒劇院的靈活性和多面性,不過《人聲》的舞台設計,基本上是面向對面台的觀眾,觀眾通過舞台上一個大窗口,看着(偷窺?)主人公全程在屋子裏走來走去,然而正規場地也無可避免帶來較拘謹的氣氛。

原文刊於2016年4月20日星島日報》副刊)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音樂】朝聖奇斯洛夫斯基

羅展鳳不假思索地說︰「奇斯洛夫斯基的電影,彷彿就是我的宗教,其電影音樂,則是救贖。」怪不得書籍設計師胡卓斌,把她的新著《無常素描:追憶奇斯洛夫斯基》,設計得像《聖經》一樣有紅色書邊,雖然本子不厚,但拿上手,仍然予人近乎神聖的感覺。

現任教於香港公開大學創意寫作與電影藝術課程的羅展鳳,自二○○四年開始著有多本關於電影音樂的作品,包括《映畫×音樂》、《必要的靜默:世界電影音樂創作談》、一書兩冊的《畫內音》及《畫外音》等等,《無常素描:追憶奇斯洛夫斯基》是她最新著作,書寫對象,正是她的導演偶像奇斯洛夫斯基,二○○七年,她首次踏足奇斯洛夫斯基的家國——波蘭,追逐他與他電影的足迹,後來寫成這本非一般的旅遊隨筆、電影隨筆作品。如果奇斯洛夫斯基是羅展鳳的神,這一趟,又何嘗不是一場朝聖之旅?

補敍一下,羅展鳳於一九九四年首次接觸奇氏作品,這部電影,叫《兩生花》;她第一篇電影音樂文章,對象是當時最觸動自己的《藍》,雖然該篇投稿不被接納,卻從此開啟她獨特的書寫世界大門;她在第一本著作《映畫×音樂》,許下心願:「下一站:波蘭」,二○○七年終於圓了心願,及至二○一○年,她才開始落筆整理這次波蘭之行,今天出書,醞釀需時。

「《兩生花》、《藍》、《十誡》的電影原聲大碟,我聽到爛,膠盒都裂開了。愛音樂的人,可能會很錫碟,但我不是這樣,我最錫的碟,都是最陳舊破爛的,所以我會買不同版本和二手碟。」這個大概不問可知。「但想起來,我可能是喜歡了其音樂才愛上那些電影,現在兩者已經分不開了。」剛才已提過了,她以「救贖」形容奇斯洛夫斯基的電影音樂——做功課、鬧情緒、想問題、寫文章……

許多時刻,她都以奇氏電影音樂為配樂,愈工作,她愈要聽,譬如寫文,她很輕易便隨着音樂進入狀態,她甚至清楚記得哪篇文是聽着哪一張碟完成的。「所謂『宗教』,能令你平靜、釋放和面對自己。」

奇氏電影與音樂以外,對她最接近宗教和救贖的,是巴赫的《馬太受難曲》,還有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及音樂。「香港生活太忙太累了,每一天都需要處理各種事情,但一聽到這些音樂,能讓我重新面對自己,以及釋放負面情緒。」但她沒計畫出版一本專寫安哲羅普洛斯的著作,也沒想過要去他的故鄉希臘。「只是奇斯洛夫斯基,無論如何都要寫下來。」

在羅展鳳的學校辦公室書櫃上,一整套奇斯洛夫斯基《十誡》VCD,就放在當眼處,她告訴我,這是舒琪從前創立的創造社所製作的,十分珍貴,「你一定要寫出來,Tribute一下,當年創造社可是發行了許多很厲害的外語片。」《十誡》十碟整齊排列,碟邊便拼現出導演的樣子,很有心思,難怪她至今仍然那麼珍而重之。「《十誡》第一誡應該是我看過最多次的奇斯洛夫斯基作品。」

對許多樂迷讀者來說,該書有一個特別吸引的章節──「跟普理斯納的三次會面」,記載了她與奇斯洛夫斯基御用配樂家齊畢尼夫.普理斯納(Zbigniew Preisner)見面的事情,雖然她早於《必要的靜默:世界電影音樂創作談》,已寫出了「哲理型電影音樂家:齊畢尼夫.普理斯納」的專屬章節,過往也陸續寫過《兩生花》、《藍》、《白》、《紅》、《十誡》等奇氏電影音樂。「直至我在旅程中,才收到普理斯納經理人的回覆,表示答允接受訪問,而我也通過舒琪順利找到波蘭的當地翻譯員,整個過程算是很順利的。我沒有宗教信仰,但也覺得很感恩。」她笑說訪問偶像時十分緊張,最關心他與導演的關係和合作事情。「我還當面多謝他,因為他的音樂,我展開了書寫電影音樂的人生。」她也到了奇斯洛夫斯基在華沙的墓園。「這是我最接近他的距離。」

現在看回《無常素描:追憶奇斯洛夫斯基》,她覺得還有許多東西未寫下來。「會想,日後是否還有修訂版?或許心血來潮,便再寫吧。」有些人有些事,在生命中佔上重要位置,並非偶然,並引領自己走不一樣的路。冥冥中自有主宰,那不就是宗教嗎?

(原文刊於2016年4月15日《星島日報》副刊)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小小說】小偷

這天晚上,他再次來到那個大廈單位門前,躡手躡腳、屏息靜氣,就像一隻隨時撲向獵物的貓,靜待下手時機。

他盯上了這個單位超過一個月了。他是那種很有耐性的人,沒有充分調查、十足把握,他是不會鋌而走險。

調查所得,整幢大廈,只得這戶人家的大門安裝密碼鎖,意味着只要找對密碼,他不必鎖匙都可以自由進出,對這位不是慣犯,個性又不粗暴的小偷,很有鼓勵性,於是連日來蟄伏在樓梯門後,偷看戶主按密碼的手法——○、八、一、三、七、四、○、九,然後在心中反覆背誦起來。

他也留意到這位單身漢,每逢周六晚上都不在家,直至翌晨八時才回來,不就是下手的好時機?於是他選了今天,一個星期六的晚上,待至凌晨三時,幾乎連鄰戶打鼻鼾的聲音都聽到了,肯定戶主今天不回家(在他調查記錄,戶主從沒試過凌晨一時後才回來),他輕輕推開樓梯門,一個信步跨到目標門前,按下八個數字密碼。

「咯喳——」

門鎖開啟的機械聲,在這個連空氣都不流動的悶寂晚上,顯得異常響亮,做着暗事的他心慌起來,但既然來到這一步,他不打算後退,便學着戶主,輕力把大門推開,大門再次發出「咯喳」的清脆聲響,就像關節發出的「咯咯聲」。他吞吞口水,邁步向前。

關上大門後,他站在玄關處,稍候片刻,待眼睛逐漸適應黑暗環境,才開始行動。在他眼前是一個約二百方呎、四四方方的「大廳」——除了二人座位沙發、可調校高度的茶几/飯桌、電視、地櫃、書櫃等等,還設有開放式廚房,旁邊那個房間應該就是睡房,所有間隔,全都塞在這「大廳」裏,一目了然,雜物也相當多——香港的現代家居,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最佳體現。

他仔細看清室內布局後,便踏出步伐,怎料左腳卻像絆到了甚麼似的,他狠狠地摔了一交。個子不高、身形瘦削的他,身手頗為靈敏,在倒地前一刻,他以雙手保護頭部和面部,才不致摔個頭破血流,但雙手要突如其來承受全身重量,倒地時前臂仍然感到莫大痛楚。

他忍痛爬起來,簡單檢查手部沒有斷骨,呼了一口氣,心感已屬萬幸了。「到底是甚麼鬼東西!」出師不利的他,既驚又怒,連忙打開手電筒,轉身一看,竟發現玄關處左右兩牆的下方,緊緊拉着一根魚絲,因為呈透明狀,大白天可能都難以看見,何況現在已是夜深?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魚絲不是講玩的,不可能無緣無故被拉上牆,唯一可能性,是用來提防小偷的機關。倒楣的他,似乎選了一個高難度的偷竊目標。但既然走了進來,他唯有硬着頭皮、小心翼翼地繼續往前走。

這家主人應該很愛讀書,挨牆那幾個書櫃已經擠得滿滿,地上還擺放一疊又一疊半身高的「書柱」,卻排列得很有心思,居然梳理出一條「單行道」,通往沙發、茶几的位置,他沿着書柱前進,但故意放慢腳步,生怕又絆到甚麼,令他葬身「書」海就不好了,小偷也有小偷的尊嚴。

他順利打開大廳的地櫃、茶櫃,但除了一些日用品,沒有其他值錢東西,直覺告訴他,睡房才是重點。不過房門是上鎖的,他沒有感到奇怪,戶主既然那麼謹慎,在玄關處裝設魚絲機關,睡房上了鎖有甚麼好出奇。於是他帶來的鐵線終於派上用場了。畢竟只是普通房門的鎖,他不消一會兒就把它開啟了,但一打開門,他就嚇了一跳,在黑暗中,他竟然看到門後站着一個人!

定睛一望,原來門後裝有一個全身鏡,他剛才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影像,他忍不住笑了起來。定過神後,他才發現,這個房間是洗手間,不是睡房。那睡房在哪裏呢?他回頭細看,發現沙發有三層高,應該是沙發牀,平日收起來釋放空間,睡覺時才拉出來。他想到自己的劏房蝸居,也不過如此。

既然大廳兼具睡房和廚房,一眼望盡,似乎沒有值錢東西可以藏身。且慢,電腦呢?不不不,他大搖其頭,現代人愛用平板電腦,沒有Laptop、Desktop有甚麼出奇?而戶主現在應該便隨身攜帶平板電腦。也就是說,他連一個可以輕易拿走的貴重物件都找不到!他恨死了現代家居!

沮喪的他,小心越過玄關的魚絲,回到大門,準備趁天未亮便全身而退,但他無論怎樣扭動門把,大門仍然是鎖上了。「難道這個大門,推進推出都要密碼開啟?」他拼命讓自己鎮靜下來,輸入剛才得以進來的八個數字密碼,卻沒聽到「咯喳」的機械聲,他也當然無法扭開大門。

最可怕的事情是,他看到在密碼鎖屏幕上,由「三」字變成「二」。「難道只得三次輸入密碼機會?」他狠狠地踢了大門一下。望着天快要亮了,他只得蹲坐下來,捧着頭,被困在本來要盜竊的家居中,無計可施。

這裏還要是二十層樓高,從窗口爬下去絲毫無損的機會,也太渺茫了。雖然八個數字組合的可能性實在太多了,他還是深呼吸了一下,決定碰碰運氣,把密碼倒轉次序,再次輸入。

沒有反應。他反了反白眼,然後激動得胡亂輸入八個數字,但這次有反應了,卻不是大門開啟的機械聲,而是接駁電話的聲響。

「喂,喂!」他嚇得捂着口,不敢作聲,但通話器另一端,不慌不忙地說:「穿着格子襯衫、牛仔褲、戴黑框眼鏡的你,是賊人嗎?」怎麼會被他知道的?「不用四處張望,你抬頭看看,對,就在你頭頂上方,有一個鏡頭,對,就是這個,當密碼鎖輸入三次不正確密碼後,就會通過電腦程式,自動駁通到我的手機,告訴你,我會連影像都交到警局,你稍坐一下,相信他們半小時內便到達。」

他張大嘴巴,一句說話都說不出來。「對了,你剛才有沒有關上洗手間門?沒有?那就糟了,我在洗手間裏養了一條蛇,牠嗅得出我的味道,會乖乖聽話,但對着其他人,卻變得很兇狠,所以我習慣把洗手間門鎖上,免得客人不小心把門打開……啊,牠來了,你最好躲藏一下……不好意思,我的家太小了,不過香港一般的家居都是這樣的吧……」

2016年4月13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復刻王家衛之音

剛結束的第四十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其中一個焦點節目,是「花樣的年華:澤東25」,把今年慶祝成立二十五年、由王家衛與劉鎮偉創辦的澤東電影十四套代表作,搬上大銀幕,只是反應太熱烈,戲票手快有手慢冇,慢半拍的筆者最後還是購不到票,無法到現場重溫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幸好有唱片公司把其中四套電影的原聲大碟,以DSD Remastering數碼編製,重推市面,好讓樂迷/影迷以音樂重構影像。

這四張電影原聲大碟,包括《墮落天使》、《花樣年華》、《春光乍洩》和《東邪西毒(終極版)》,據悉暫時以《花樣年華》銷量最佳。其實王家衛的電影原聲大碟,過往曾多次發行,忠實粉絲大概早已儲齊,但不少已成絕版,於是這次重新製作計畫,對想把唱片據為己有的樂迷,尚算驚喜,特別是四碟製作精美,不但隨碟附送多張畫面構圖絕美的明信片,還有「書仔」裝載圖文記錄,譬如《春光乍洩》就收錄了王家衛談及該片的電影音樂,從挑選配樂到拍攝二三事,讀來有趣,當然有收藏價值,對絲粉來說這是數位音樂所無法取代的喜悅。

四碟風味迥異

許多人都知道,王家衛在不同電影裏都注入獨特個人音樂口味,令作品更趨風格化和強烈化,而四張大碟聽來風味迥異,卻同樣動聽。《花樣年華》中,日本著名配樂家梅林茂那首主題曲《Yumeji’s Theme》,在戲中穿梭反覆響起,至於中國戲曲如《妝台報喜》、《情探》、《紅娘會張生》等等,國語時代曲如周璇的《花樣的年華》等等,三扒兩撥,就把那個懷舊年代的輪廓都勾勒出來了。至於爵士歌王Nat King Cole的《Aquellos Ojos Verdes》、《Te Quiero Dijiste》和《Quizas Quizas Quizas》,也同樣運用精妙,為主角周慕雲(梁朝偉飾)和蘇麗珍(張曼玉飾)的愛情故事,唱出優雅而性感的情調。

遠赴阿根廷取景的《春光乍洩》,本來就是一個很異國風情的故事,選曲方面也一絲不苟,王家衛談及這套電影的音樂時,便表示自己如何被巴西作曲家Caetano Veloso專輯《Fina Estampa Ao Vivo》感動,並抽取當中的《Cucurrucucu Paloma》,作為主角黎耀輝(梁朝偉飾)踏進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前的預兆。另一個對這部電影很重要的音樂人名字,是來自阿根廷、擅長製煉探戈音樂的Astor Piazzolla,該片就有其三首作品《Prologue(Tango Apasionado)》、《Milonga for Three》、《Finale(Tango Apasionado)》,王家衛也在「書仔」講述他與Astor Piazzolla兒子Daniel討論音樂版權的事宜。這張大碟當然也收錄了很具象徵意味的Danny Chung的《Happy Together》。

重推陸續有來

至於《東邪西毒》那一張碟,則是「終極版」的電影原聲專輯。許多人都知道《東邪西毒》原版早於一九九四年出品,花了四年時間重新剪輯的「終極版」,則於二○○八年在《康城影展》首映,其後也在香港等不同地方播放,卻未必知道「終極版」的音樂創作也有段故事,話說王導當年在港欣賞了國際知名大提琴家馬友友與其領軍的絲綢之路合奏團音樂會後,便邀請對方為「終極版」配樂,後者找來管樂家吳彤負責國樂部分,又邀了作曲家李勛和Eli Marshall處理弦樂。這張《東邪西毒(終極版)》電影原聲大碟,樂迷既抓住了原版作曲人陳勳奇和Roel A. Garcia為該片寫下的主旋律神髓,也欣賞到馬友友的提琴功架,以及整個團隊的重新整理,交織出一首氣魄宏大的武俠交響史詩。

篇幅有限,未能為《墮落天使》原聲大碟說上幾句,有緣再續。《墮落天使》、《花樣年華》、《春光乍洩》和《東邪西毒(終極版)》,只是「澤東25」電影原聲大碟重推計畫的第一波,據悉其他電影原聲大碟將陸續有來,在這個年頭,當然還少不了發燒制式和黑膠版本的分兒,以滿足堅持實體唱片樂迷的不同需要。

《旺角卡門》和《阿飛正傳》,則由於不是澤東出品,無論是影片抑或唱片,重出之日恐怕還是遙遙無期矣。

(2016年4月8日,星島日報,副刊E05‧文化廊‧享樂主義)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雜文】最雞皮疙瘩的事

每個人憎惡恐懼的事情都不一樣,有甚麼東西最叫你抓狂、頭皮發麻、渾身起雞皮疙瘩?

對我來說,最深刻的畫面,有兩個。其中一個,是在幾年前到馬來西亞旅遊時看見的。那時候當地朋友帶我到處閒逛,走着走着,我們來到街市。街市是很能品味當地風土人情的地方,我也眼界大開,只是有一個畫面,我無法忍受──我在街頭巷尾一大幅牆上,看見數十隻簷蛇在爬行!我的眼睛只對上一秒,便立即別過頭去,快步離開,但身上雞皮疙瘩久久不散。

另一次深刻經驗,是最近發生的事。一個夜深時分,我在已打烊的相熟小店裏,跟幾個朋友喝酒談天。忽然,店內一隻貓跑了出來,盯着走廊假天花一角出神,老闆笑着告訴我們,牠大概發現老鼠在假天花上走動。

我起初覺得有趣,走到牠旁邊一起留意頭頂上的動靜,後來真的聽到一些微小腳步聲,還稱讚貓兒耳朵靈敏,但不久,我們竟然聽到假天花傳來異常雜亂的腳步聲!老鼠數量之多不看可知!我們嚇得急急跑回店內(涉事假天花在店外),直到聲響不再,才夠膽離開。老闆告訴我,假天花沒有洞口空隙讓樓上生物跑下來,但此情此景,還是讓人膽顫心驚。

我也聽過朋友洗澡時曾遭飛曱甴爬行身體,又有朋友拍打蜘蛛時數隻小蜘蛛從其爆開肚子往外跑,如斯畫面,只消想想已要打寒顫了!

2016年4月4日,星島日報,副刊E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