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專題】莫奈印象世界

將於周日(5月1日)拉開幕幔的《法國五月藝術節2016》,再次為本地觀眾引進不同類型的法式藝術,焦點項目要數《他鄉情韻——克勞德.莫奈作品展》,印象派代表人物克勞德.莫奈的十七幅真迹將被搬上場,也是這位畫壇大師在港展出最多畫作的一次,早已引起公眾談論和期待。展覽將於5月4日(三)開幕,屆時會否重現2012年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畢加索展覽萬人空巷之盛景?

莫奈1840年生於巴黎,創作生涯足足長達七十載,其創作對後世影響深遠,事實上,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命名便來自其名畫《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他涉獵不同繪畫題材,既有人物也有風景,這次香港展覽,就聚焦他一系列風景畫作,「他熱愛大自然,能細膩捕捉光陰變化。」談到莫奈,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盧秀麗(Fione)難掩欣賞之情,覺得他對創作執着,而且不因循、反傳統,開創一個繪畫派別,「你未必能在畫作中看到明確綫條,但輪廓卻很清晰,和諧自然,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莫奈多年來曾踏足不同地域,這次展覽就特意根據其作畫地方分為四個展區,包括諾曼底與布列塔尼、巴黎及法蘭西島地區、倫敦及威尼斯,以及以《睡蓮》聞名的吉維尼,觀眾就像跟隨這位著名藝術家的足印,觀賞其創作一生,Fione以「愈趨成熟」形容他的繪畫進程,觀眾也能在作品裏感受莫奈的心路歷程變化。

諾曼底是他成長的地方,作品包括《埃特勒塔海灘上的漁船》等等;在「巴黎及法蘭西島地區」展區中,觀眾可在作品裏看到火車站等現代物事;「倫敦及威尼斯」的畫作,亦不乏建築物和生活風情,譬如《威尼斯的貢多拉船》等等;他在吉維尼時,畫風有了明顯轉變,印象味道更濃,好像名作《睡蓮》系列(三幅)等等,其中一幅畫面更是圓形的,相當特別。

「這次僅展出十七幅作品,沒有把他所有佳作都展示出來,我們選了一些較為人熟悉的畫作,這些展品都標誌着他不同時期的創作特質。」畫作也說故事,譬如第二展區展品之一《維特尼流域塞納河解凍,面向拉瓦古》,色彩暗淡,反映了畫家當時心境。「那時莫奈第一任妻子逝世不久,而他繪畫時氣溫僅得攝氏零下二十五度,他卻仍然堅持戶外作畫。」相對後來的《春天的吉維尼》,用色恬麗,反映他晚年在吉維尼的安逸生活。

Fione不諱言這次策展難度甚高,不足一年的籌備時間相對短促,也由於莫奈十分有名,不同地方有不同譯名,增添校對難度,但仍強調這次會有很不同的策展方向,譬如共分三個展廳,除了展示十七幅畫作,還設教育專區,重塑莫奈位於法國吉維尼的故居,讓觀眾更了解莫奈當年生活,其中公開他的食譜,讓人學習他如何煮食。「怎樣配碟,都有他自己一套。」還有花園,備有投影,讓觀眾被《睡蓮》環抱。她笑言期待莫奈展覽能像四年前《畢加索——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珍品展》一樣受歡迎,卻不着緊入場人數,只求有更多人藉着莫奈認識法國優良文化。「希望大家『帶走的』,不止那十七幅畫作。」

(原文刊於2016年4月28日《星島日報》副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