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山水的藝術呈現,大家定會想起氣韻深遠、氣勢磅礡的山水畫,本地攝影藝術家劉智聰的「人間山水」系列作品,卻叫人對山水有另一番想像,其鏡頭下,不見紀實了的山水風光,而是城中山水的意象與想像,喻為現代人的山水以至人生景遇。這條山水路徑,彷彿是一條通往觀照己身的心梯。
「人是很嚮往山水的,而山水某程度上是一種想像。既然是想像,那就好玩了。」走進劉智聰的「人間山水」現場,攝影作品中,那塊垂下來的布,像不像一道瀑布?那堆在地上的舊衫,像不像一條河流?那些在名車陳列室以布蓋着的車子,像不像一個個山頭?「或許這樣說,我通過想像,訓練自己的轉化能力。」
「人間山水」攝影項目,緣起自他獲得連州國際攝影節新攝影年度藝術家獎的2013年攝影作品《山水文明》系列,當時他走進人類曾經留下足迹的廢墟場景,捕捉綠色植物再次爬滿建築物的情景,「記錄了不自然的大自然。」該系列作品輾轉在各地展出,獨欠香港,這場《人間山水——劉智聰個展》,既是《山水文明》的延續,也成就了該系列正式在香港展覽。
「我對人與自然山水之間關係的想像,意猶未盡,想繼續探索。」這個攝影項目,便斷斷續續進行了六載,期間他亦開展不同企劃,好像開辦舊課本展示館,並在各處舉行相關展覽及出版著作,然而途人或見作為攝影師的他,在其「人間山水」場景中,拿着相機,到處攝獵的影蹤。
他走進城市中,尋找他對大自然的想像,但所指的城市山水,不是栽種於馬路旁的花草、在屋邨大廈豢養的樹木,抑或掛在家中作裝飾品的山水畫那麼簡單,而是充滿象徵、概念,以至轉化意味,譬如街頭上以藍色布幕蓋着的不知名物件、維修中大廈棚架撒開的尼龍網、屋邨走廊飄晾着的藍布陣等等,經他解說,的確形同山水,很有想像空間。通過拼貼、想像、轉化,山水處處,這些街頭掠影,貼滿一面牆。
轉個彎又有驚喜
經過他稱之為速寫一般的資料搜集過程,他進入狀態了,決定重施故技,再次闖進人去樓空、面臨清拆的荒廢家居,在一個貼了森林風景牆紙的飯廳裏,他隨手拾起棄置布料,砌成一個臨時的山水雕塑,呼應這個五味紛陳卻人去樓去的空間,由於布料屬於這個家居,這件臨時雕塑,儼如屋主遺下來的山水殘影,「棄置空間與物件,都很真實地道出該地曾經有過的生活故事。」這個畫面,凝固成一幀攝影作品,現掛在展場中。
於是這場展覽,不僅藉着攝影作品、雕塑裝置,展示他的攝影師姿態,就連他早年在英國修讀室內設計、曾從事電視廣告美術指導工作的身段,都映照出來。他表示自己非紀實攝影師,只是借用那些空間做創作,「荒廢家居成了我的臨時工作室、一天的工作室。」
為了讓觀眾親歷其境,他還在展覽現場,以舊布搭出一個臨時的山水雕塑,他從地攤把布料收集下來,「舊布料,反映不同人的回憶。」站在這個山水雕塑前,觀眾各有切入點,自行發掘,「有些人欣賞巔峰,有些人享受低處細節線條。」
說到底,他借用了山水概念,投射自我,觀照己身,隱喻人生,「這一刻,我不知道自己處於山中哪個位置,肯定不是高處了,反而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就像行山一樣,轉個彎,又有驚喜。」
(2020年7月9日,星島日報,副刊P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