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暖和、潮濕多霧、細雨綿綿,全都宣告春天已經到臨。「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歷來就有許多歌手化身Songbirds,頌唱與春天有關的歌謠,為新的一年敲響節拍。
雖說創作人總愛傷春悲秋,但翻查資料,春天似乎不及其他季節,尤其是秋冬,那麼普遍地給寫進歌詞中,而且多為舊歌題材(本地的如徐小鳳的《你是春日風》、羅文的《春雨》、甄妮的《春雨彎刀》等等,下文再續),與春天有關的近代華語流行曲,方大同的《春風吹》是其中較多人認識的一首,也有張敬軒的《春秋》,唱出了傷春悲秋。
有聽樂隊音樂的讀者,可能也想到二手玫瑰的《春天的故事》,歌中「誰在春天裏歌唱,誰在春天寫下了詩篇,誰在春天裏幻想啊」,幾乎寫出了不少詞人以春天為願景的寫作手法。蘇打綠第五張專輯《春.日光》,開啟了他們的春夏秋冬的大碟創作概念,該碟的春天意象便更濃了。
近年「春之曲」其中一首代表作,是汪峰的《春天裡》,這個春天,象徵着歌者的美好回憶。這位鮑家街43號樂隊前主唱,憑着於《中國好聲音》第二、三季擔任導師,更為港人熟悉,他的《春天裡》亦因多位參加者、一度鬧出了版權爭議的農民工組合旭日陽剛,還有蕭敬騰等歌手翻唱,因而得到更廣泛傳播。
這首歌道出了歌者心聲,「還記得許多年前的春天,那時的我還沒剪去長髮,沒有信用卡也沒有她,沒有二十四小時熱水的家,可當初的我是那麼快樂,雖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在街上在橋下在田野中,唱着那無人問津的歌謠」,字裏行間,是他的往事,有了滄桑告白的鋪排,於是後來被他唱至聲嘶力竭的一段:「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請把我留在,在那時光裏;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請把我埋在,這春天裏」,便來得震撼有力。
或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曲,陪伴筆者成長,一想到以春天為題的歌曲,鄭秀文的《不來的季節》那句:「春暖暖不到心內」的歌詞,便如唱卡拉OK般立即在腦海中浮現。不過,這首作品既然稱為《不來的季節》,而非《不來的春天》,還有「夏蟬把舊愁都喚來,秋意抹不去傷害,冬變春舊情偏不再」延續歌詞,把苦戀時四季縱然美麗但仍舊失落的心情,都一語道破。
另一首幾乎是條件反射,一想便想得出來的歌,是譚詠麟的《遲來的春天》。這個春天跟季節無關,詞人向雪懷只是把春天借喻為愛情,但遲來的愛情,也便是相識不着時,「不應去愛,無奈卻更加可愛,亦由得它開始又錯多一趟」,難免痛苦煩惱,「默強忍空虛將心去藏,強將愛去淡忘,矛盾繞心中沒法奔放」。張學友也有《春風秋雨》、《情人的眼淚》,唱出了春天的百般情緒。
華語樂壇其中一位很重要的女歌手齊豫,與潘越雲合唱的《夢田》,形容每個人心裏都有一畝一畝田、一個一個夢,這個夢田,用來「種桃種李種春風」,而且「開盡梨花春又來」,春天成了希望、孕育的時光。齊豫另有一首《春天的故事》,「黃昏的時候,我散步在小溪旁,見到一位美麗的姑娘,純潔又可愛……我不禁問她,春天的故事,她搖搖頭對我笑一笑,送我一隻小小銅鈴花」,猶如童話故事一般的寫法,凸顯了以春天入歌作品的敍事結構特色。另一位唱了不少春天題材歌曲的歌手,是蔡琴(《春風吻上了我的臉》、《你是春日風》、《我有一段情》等等)。
齊豫、蔡琴唱了不止一首跟春天有關的曲目,卻大概遠遠不及鄧麗君那麼多,隨便一數,便有《幾多愁》(「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失去的春天》(「問流雲,問輕煙,可見過失去的春天」)、《愛在我心中》(「你聽那雲雀唱出春的夢,你聽那流水帶來春風柔」)、《陣陣春風柔》(「又是一年芳草遍地,陣陣春風柔」)、《相聚更甜蜜》(「來年春天花開滿地,我和你還會再度相聚……前程萬里,春風得意」)、《恨不相逢未嫁時》(「冬夜裏吹來一陣春風,心底死水起了波動」)、《甜蜜蜜》(「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兒開在春風裏」)等歌曲,這亦反映上一代的歌詞創作人,特別喜歡「春來春去」。
說到「春去春來」,無獨有偶,原來不少中文歌都有類似的歌詞,包括許茹芸的《我有一簾幽夢》、陳淑樺的《春去春又回》、翁倩玉的《春去春又來》、鄧麗君的《無情荒地有情天》、曹格的《掌紋》等等,也算是春之歌不約而同的趣味。
(2015年3月20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