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1日 星期二

【人物】黃俊達 身體說故事

《趙氏孤兒》是家喻戶曉的中國民間故事,將它改編而成的京劇、電影、電視劇,或許讀者都有看過,現在由本地年輕導演黃俊達,改寫成一套只有五位演員、沒有布景及道具的形體劇場,演員只運用身體的可能性,通過一連串高難度及具危險性的動作,呈現故事中各種細節,甚至殺戮場面,誠如該劇宣傳所說:以汗水代替血,用身體說故事,叫觀眾敞開另一種觀劇體驗。

「現在是一個難辨真相的年代,我們熟悉的《趙氏孤兒》故事,《史記》卻不是這樣記載的,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版本?」 

最初的《孤兒》,或可被理解為《孤兒1.0》,是二○一○年在歐洲發生的,當時黃俊達於法國巴黎賈克.樂寇(Jacques Lecoq)國際戲劇學校修讀兩年課程及動作研究所課程,畢業後,他希望跟來自不同國家,包括克羅地亞、意大利、瑞士、韓國的同學,一起創作,又想向他們講中國故事,中西交融,便找到《趙氏孤兒》的題材,他在腰包裏掏出五千港元,便領着同學們周遊列國表演,孕育了團體精神,這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二○一二年,他把這套劇帶到台灣《藝穗節》,卻把原本的西方演員,換成香港面孔,是為《孤兒1.5》。去年七月,黃俊達又在北京南鑼鼓巷排演《我要安樂死》,該劇一句對白都沒有,純粹以演員的肢體語言,探討自由、生命等深邃問題,給內地觀眾帶來很大衝擊,後來便獲邀在九月的《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表演,他遂帶同在南鑼鼓巷工作坊結識的學員,演出《孤兒2.0》。「已不止說故事,還引申探討何謂真相。」

演出後迴響很大,該劇再到國際戲劇奧林匹克陝西分會場演出,這次回到香港,可說是載譽而來。香港以後,團隊便繼續到廣州大劇院、中山藝術中心表演。「希望能建立一個大家擁有共同戲劇語言的團隊。」他便經常稱呼「隊友」為「小伙子」,「有『火』嘛,最貼切。」

從歐洲回港後,黃俊達曾於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待了一年,擔當導演和演員訓練,他在很著名的《打轉教室》的角色,便是助導,現在雖然有個人發展,但他與被他視為恩師的鄧樹榮,仍然關係密切和合作無間。鄧樹榮也是很重視形體劇場的戲劇工作者,想挑戰傳統的戲劇模式,黃俊達希望能協助他,一起做好形體劇場的教育工作。

「香港有不少主流劇場,但戲劇類型很多,不能只有『Pop Song』,我所做的便是『Contemporary』,希望讓香港觀眾認識這種戲劇語言。」

(2015年3月31日,星島日報,副刊E07文化廊答客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