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憑《淪落人》先後捧走第十三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導演」、第三十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等獎項的陳小娟做訪問,地點敲定其昔日住處、《淪落人》部分取鏡場地──愛民邨。
由於之前應太多記者要求在該地採訪拍攝,免得太過重複,陳小娟特地帶我們走到一個公園去,那兒居高臨下,可遙望靜樸屋邨,然而走着走着,我們又忍不住在那些綠黃條理斑駁的樓景按動快門。這是《淪落人》的色調,或許也是香港的色調。
「不敢說要傳遞甚麼大義,如觀眾能享受這兩小時,有感動過、有笑過,已經OK。」除了導演獎,《淪落人》還得到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新演員」獎項殊榮,作為執導首作,成績算是斐然。
這位年僅三十一歲的小妮子,表現得很謙虛,認為如能令觀眾喜歡、關懷戲中角色,進而體會到不同處境的人跟我們迥異之處,只是遭遇、背景不一,便是她所願,「其實大家都很可愛,都值得追求美好的東西,包括夢想、友情甚至愛情。」也希望觀眾離開戲院後,「用一個更平等的角度,看待路上跟自己不同的人。」得到獎項加持,她盼該片更獲關注,讓這些訊息散播廣遠。
陳小娟於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系修讀環球商業學,曾到哥本哈根商學院、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作交流生,畢業後在香港恒生銀行當行政管理培訓生\見習經理,二○一二年辭去工作,決心追逐電影夢,在香港浸會大學攻讀電影電視與數碼媒體藝術(製作)碩士課程,後於第三屆「首部劇情電影計畫」(大專組)獲勝,得到資金開拍首部自編自導長片《淪落人》,二○一九年公映,賺獲掌聲與獎聲,一鳴驚人。
許多人或以為《淪落人》裏的人與事,有許多陳小娟的身影,事實上她家裏沒請過外傭,她從前接觸的,多是朋友家中的外傭,「她們與僱主真的有不同關係,有些僱主只當她們是下人,有的很親密,友好得會傾心事。」直至唸大學時,在交流活動裏認識菲律賓學生,「完全不是許多人對外傭的印象,我覺得她們跟其他大學生沒分別,便想,為甚麼同是菲律賓人,因為不同身分(大學生和外傭)來港,待遇會有那麼大的不同。」再想想,外傭跟僱主有沒有別的關係?會否建立了超越工作關係的感情,昇華至友情、親情呢?為甚麼沒有人好好的講她們的故事?《淪落人》的底蘊便是這麼樣醞釀出來。
黃秋生是資深演員,跟他合作可有緊張甚至害怕?她笑了笑,答案很快就出來了:「沒有啊!」她稱秋生是一個未必會告訴你下一步怎樣做的人,也就是說,他不一定跟足劇本細節完全演繹,有時候跟他溝通後,他可能模稜兩可:「我都不知做不做啊」、「看看Roll機後的感覺如何吧」。
譬如昌榮是一個胸部以下癱瘓病人,他們經過一輪資料搜集,了解到這類病人雙手會縮起來,「秋生知道我有此要求,一開始是不願意這樣做的,他覺得下半身已經沒戲唱,已局限了發揮,至少雙手可以演一下。我便解釋,這是事實性問題,再加游說,他才照做。」不過到了拍攝第二天,秋生又頑皮起來,打趣說常常忘了雙手不能動,太麻煩,又想「動手」了,「『不行,要連戲啊!』」她憶述時也笑了起來。
在戲中演昌榮家務助理Evelyn的菲律賓籍女主角姬素.孔尚治,曾於大學唸政治,十多年前來港參與香港迪士尼樂園舞台演出,後來轉職教育工作,近年創辦學前活動教育中心,「她第一次來試鏡,我覺得她太靚、有教養、有貴氣,本來認為她不太適合演這個角色。」但知道她在演技上是有潛質的,捕捉情感亦佳,於是請她不化妝、穿着簡樸,下次再來試鏡,然後便選定她了。
拍電影,團隊合作,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有一幕,水壺鳴響,「劇本寫明:舊式有氣笛水壺,但美術團隊太年輕,找來一個沒氣笛的水壺,最後我帶了家中的水壺回來補拍。」作為一個年輕導演,還要是一個女的,在相對男性主導的片場世界,或會輸蝕,陳小娟笑言的確遇到團隊對自己不夠信任的時候,「也不怎麼樣的,我覺得值得堅持的事情,便盡力解說,有需要時也會作出遷就。」
她又指資深演員都不愛NG,「NG不代表你做得不好,而是想你做得不一樣,或者我想要多一個不同版本。」又或者演員即興Improvise,「是呀,Improvise得很好笑,但那場戲明明是傷感的,變得搞笑,我無法接受。」
她認同近年本地電影出現新氣息,算得上是小小小陽春,也多了片商向新導演招手,「然而那會不會是泡沫?我有擔心,也視乎創作者、片商是否堅持質素下去。」她坦言,今天電影業,新人易了入行,但要做出成績,卻更困難。對未來有沒有信心?「不敢說,但有信心大家會見到新導演的成績。」也有信心大家會看見不同類型、題材的電影出現。
「我們這批新導演,可說是困難時代比較幸運的一群。」她續道,他們受惠於因着香港電影行業出現斷層、年輕導演獲較多支持的當下,「如果沒有『首部劇情電影計畫』,我好肯定現在只能繼續當個助理編劇。」她甚至覺得,比他們年長十多二十年的導演,可能面對更多困境,「他們或有一種要鍛煉很久、『紅褲子』出身的思維模式,但他們正正經歷(香港電影)走下坡的階段,所以可能直至約兩、三年前,才開始捱出頭來。」
芸芸新進電影工作者中,她跟《翠絲》導演李駿碩、第四屆「首部劇情電影計畫」大專組得獎者黃綺琳(作品《金都》)、《點五步》編劇黃智揚最稔熟,「我們會共享資訊,譬如哪些影展值得報名參與等等,互相支持。」他們也會互相提醒,「新創作人,不是奉旨要平的,也不能Sell成本低!」接下來的創作,她願意繼續與年輕班底合作,「作為一個新導演,如果連自己都不去Bring Out一班新團隊,還有誰給他們機會?」
(2019年5月2日,星島日報,副刊P05.Ar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