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7日 星期四

【劇場】陳炳釗 網上讀劇

疫情期間,戲劇單位雖難以在劇場築舞台,卻紛紛轉戰網上,錄播甚至直播演出節目。辦過兩屆《讀劇馬拉松》的前進進戲劇工作坊(下稱前進進)亦然,今屆《讀劇馬拉松》將改以網上錄播方式,讀演四套新文本作品。除了網上播送讀劇演出,他們的《聽搖滾的北京猿人2021》「上半場」網上廣播劇,也是新嘗試,亦少不了不定期推出、上周播放最新一集的《牛棚直播室》。有危有機,開闢新徑,能否拓寬觀眾群,繼而開創劇場新模式?


《讀劇馬拉松2020》主題為「文化差異」,讀劇導演為胡境陽、鄧灝威、周偉泉、陳冠而,劇作選自法國、意大利、台灣的作品,包括意大利著名電影導演柏索里尼的舞台劇本《夜長夢多》。前進進的《讀劇馬拉松》,一直強調邊讀邊演,演員不止坐定定圍讀,導演還以錄像投影、解說等不同元素,配合文本議題的呈現方法。這次既然在網上錄播,更敞開介乎劇場與錄像之間的可能性。

「讀劇是未成形的舞台作品,本質更開放,形式更曖昧,可以是劇場、錄像,也可以是讀詩。」前進進藝術總監陳炳釗續說,有導演計畫大玩錄像效果,通過剪輯,消除舞台空間或將之減至最小,不僅定鏡拍攝、記錄劇場,成本當然更高,「不過即使只有兩部錄影機,也可以花心思,度許多鏡位。」觀眾大概看到特寫、廣角鏡頭,得到更多驚喜,「這是舞台,但也是舞台做不到的。」

陳炳釗稱,讀劇是正式演出以外另一種呈現方法,「就算是經典劇作,若以讀劇演繹,注進新的質感,或能重新提起觀眾興趣。」特別是新文本,導演可能還沒想通以甚麼方法呈現,若從零開始築起一個演出,難度不低,於是讀劇演出,提供了一種替代處理,「可以減省布景、空間或某些變數,姑且先不去想那些問題,就集中呈現節奏、意象、結構等等。」陳炳釗留意到十多年前台灣開始興起以讀劇作為一種劇場活動,現在不止香港,讀劇於歐美各地愈見普遍,「一來讀劇是一個好渠道發表新作,二來由於票價較低甚至免費,觀眾進場也較輕鬆。」

因為是新文本,觀眾未必熟悉其劇作家及作品,進場看演出是個挑戰,今屆《讀劇馬拉松》藉着網絡推出,能否拓闊觀眾層面?陳炳釗點點頭,「以往沒想過這個問題,就看看這次反應會否更熱烈。」他笑言,在網上看讀劇也有好處,譬如看得累了便稍事休息,或先忙別的事情,容後再播。《讀劇馬拉松2020》也設演後談,以直播形式放送,因不受先前演出影響,「演後談可以盡情一點。」

問到讀劇是否適合或更適合網上發表,他不置可否,又指做劇場的,始終覺得面對面是最重要,「劇場最核心的是一個見面的活動」,然而對此模式並不抗拒,「如果以後有很多劇場演出在網上發生,包括讀劇,這可能是好事。」

前進進還於6月在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演出《聽搖滾的北京猿人2021》,由胡境陽編劇,陳炳釗執導,作品分為兩部分,現以網上廣播劇先行,陳導笑言,原來不少演員很「恨」做廣播劇。跟讀劇相似,陳炳釗覺得廣播劇都是未完成作品,「所有未完成的東西,自有一種魅力,還有很多可能性。」今時今日,廣播劇或許老派,但純以聲音呈現一個情境、描畫故事,在今天聽來,或帶來留白的新鮮感,所以他覺得廣播劇在網絡世界有發展空間,「比起舞台上布景、燈光、情緒填得那麼滿,廣播劇返璞歸真,用最簡單的方法說故事,如果講得動聽,或更能提供想像空間。」

有此安排,因為該作劇本較長,既不像傳統文本,又不似新文本,「支線頗多,既有現代也有古代,要求很多場景轉換、時空交錯,有點像電影,在劇場較難表現出來。我當然拍不到電影,而較似電影的媒介,是廣播劇,在呈現故事,以至帶領觀眾從一個空間置換另一個空間,那種意識流的狀態,廣播劇能跟電影一樣,快速跳躍。故事來到動盪社會就在眼前、人們的抉擇與行動,則以劇場表達。」他說廣播劇、劇場互相補足,又獨立完整,所以觀眾不必先追廣播劇才進劇場,「這不是偵探劇,觀眾以兩個獨立作品看待都可以。」

(2020年5月7日,星島日報,副刊P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