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電影】外星家庭
《美麗之星》是日本著名文學家三島由紀夫唯一一部科幻作品。事實上,三島由紀夫是科幻愛好者,曾是飛碟研究會早期成員之一,他認為,能夠最先完全克服近代人文主義的文學形式,就是科幻小說。
我沒讀過原著,但看了吉田大八執導、編劇的《美麗之星》,發現故事有頗多荒謬胡鬧的劇情,故事主人公大杉重一郎,成了天氣預報總是失準的氣象主播,他和他的兒女,居然在幾乎同一時間「覺醒」,認為自己是外星人,卻因「使命」不同而分別來自不同星體,鬧劇從此起。當中到底有多少是三島由紀夫「筆迹」,真的要讓電影和小說對讀一下才知曉。
大杉重一郎自覺是火星人和太陽系聯盟一員,背負着警醒地球人關注氣候變化、生態災難的重任,在天氣預報直播時,多次作出奇怪言論和動作,叫人側目;兒子一雄機緣巧合被議員秘書招攬,卻因而踏進爾虞我詐的政治舞台,他後來意識到自己是水星人,「水」「火」不容,他/議員秘書的立場跟父親正好對立,為加速人類/地球滅亡不遺餘力;女兒曉子美麗卻厭世,認為自己是金星人,扭轉地球對美的扭曲觀念。他們這一家,觀眾大概想像到會有非一般的結局。
然而,電影多次留下這個「外星家庭」煩惱自尋的筆觸:爸爸的UFO初體驗,是幻想還是真實?兒子投靠的議員秘書根本不是好東西,他跟一雄說的話(大家都是水星人)能當真嗎?女兒不也是被帥氣街頭歌手欺騙,被下藥後產生幻覺嗎?又例如爸爸在女兒房間裏,找到街頭歌手的CD,碟面反光,把UFO狀的圓形光芒射到天花板去,都道出錯覺幻象的喻意,加上全片騙局到處是的描畫,戲中所謂UFO、外星人,大概只是人的想像而已。
既然「科幻」只是幌子,戲中要講的,是家人、家庭、親情吧?
因為性格、價值觀各異而「來自」不同異星,地球很危險,但地球也實在很美,在這個美麗之星因緣際會,就好好珍惜能夠共處的每分每秒吧。
(星島日報,2019年1月9日,副刊E05.文化廊.沿圖有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