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音樂】集資音樂風潮

這是一個只要有想法,事情就會發生的神奇年代。

群眾集資的興起,令獨立創作和發明,邁進一個美好的劃時代,美國如Kickstarter等走在時代尖端的群眾集資網絡平台,今天已大行其道,只要有好創意,甚麼東西的製作成本,都能籌募得來,獨立創作人和發明家,從此不必再依賴大財團,羊毛出自羊身上,普羅大眾(網民)有拍板決定集資方案能否通過的權利。

近年香港也有FringeBacker,為個人和團體募集經費,辦得頗為有聲有色,緊接而來便有音樂旗幟鮮明的330ipo和MusicBee(音樂蜂),或令音樂界掀起一陣「蜂」潮。

音樂蜂於今年三月正式推出,以香港音樂為招徠,收取成功個案集資金額的百分之十五為行政費用,首個集資的音樂項目,是創辦人之一林一峰的大碟《Crossroads》,他計畫籌募二十萬港元,近日已超額完成,帶來一個好開始。

在音樂蜂接過一峰的棒,還有林二汶、黃靖、李拾壹,以及最新「上架」的黎曉陽,後者於去年十一月才出版首張單曲《天行者》,現在便向大碟創作挑戰,計畫籌措十五萬港元,錄製其首張個人創作專輯《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 A Start》。

群眾掌權的年代

音樂蜂另外兩位創辦人謝國維和馮穎琪,都是活躍音樂界的幕後創作人,他們當然了解今天音樂人所面對的處境。「在這個行頭工作了那麼久,我感覺到主流的沒落,Momentum十分低落,雖然如此,整個音樂界卻沒有減弱。」馮穎琪稱主流樂壇太計算,創意受到限制。

於是,資深還是新進的音樂人,音樂蜂同樣歡迎,她有一個野心,便是主流歌手都使用音樂蜂。「張學友、陳奕迅、林憶蓮,當然不需群眾集資,但若連Market Leaders都參與,就能帶領業界。」

可能有音樂人想做一張只得一個音的專輯,甚至有歌手想製作全音樂的大碟,主流唱片公司不一定認同,「但只要有樂迷支持,就能成事。」謝國維也有同感,覺得傳統的方法不一定成功,好像從前流行哪種歌,現在不一定也是如此,只是主流樂壇愈來愈Play Safe,不敢嘗新。「但創作最重要的,便是帶出從未見過的新鮮感。」群眾集資便讓更多有趣音樂計畫發生。「只是模式轉變了。」

形容群眾集資形成三贏局面(音樂人、群眾、平台)的謝國維,坦言現時本地群眾集資,仍處於萌芽階段,卻有很大的拓展空間,他們一邊做一邊教育大眾,雖然不敢輕言香港一定行得通,而且暫時亦不見很大規模、很成熟的先例,但不少年輕人已接觸過群眾集資,「得看年輕人接受新事物的程度。」

他又說,其實不少Digital Product都能成功,只是時機問題,現在是群眾掌權的年代,他們希望有權Make the Choice,支持他們想支持的音樂計畫。「我們也想讓人知道音樂是有價值的,音樂不是免費、唾手可得。」音樂蜂或能成就更多音樂計畫,不論是出版黑膠唱片、舉辦音樂會、推出音樂相關產品。他又說網民很聰明,會思考計畫是否值那麼多錢。「群眾也不是早買早享受,但支持者不止樂見其成,還渴望參與,想陪伴音樂人和計畫成長。」

經濟環保學

黎曉陽是九十後,他稱新時代講求速度,購物往往能即時擁有,群眾集資卻是先付錢,靜待計畫成功,這一點是需要學習和習慣的。「慢下來不是壞事,能讓你多添幻想。」

但有好諗頭,都要懂得寫Proposal,謝國維稱他們會給予不同單位意見,怎樣表達出來會較易讓大眾理解和接納,「第一次寫Proposal,可能會遺漏很多東西,譬如運送方法、運費,都需要考慮。我們希望計畫成事。」

群眾集資,成事靠群眾,會否加劇市場主導?「如果硬要迎合市場改變自己,也沒有人喜歡吧,忠於自己便是最好。」黎曉陽笑言,《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 A Start》的個人色彩更加濃厚,反而之前出碟的顧慮更多。「成敗自己負責。」如果失敗?「會靜下來沉澱一下,再作嘗試。」

謝國維則以外地群眾集資網站的計畫為例,表示過往未能成事的計畫,往往在那些平台贏得掌聲,正正是對創意的鼓勵,也像市場調查,欠缺市場支持的話,就不要做了,或者調整修改,千錘百鍊。

馮穎琪笑說,有樂隊對是否參與感到遲疑,擔心計畫有機會出現變卦,或者實踐不了當初承諾,這些心理關口是需要衝破的。

音樂蜂暫時以中文為介面語言,她不諱言只是階段性,而音樂蜂即將發表更多新面孔的音樂計畫,也有「舊人」排隊推出創作方案,現時不少主流唱片公司,都對這個新模式抱觀望態度,她表示歡迎合作。「這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資金方式,是經濟環保學。」

新時代來了,樂迷準備好善用自己的選擇權,表態支持嗎?

(2015年4月17日,星島日報,副刊E07‧文化廊‧享樂主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