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音樂】別乾等美麗的新世界

久不久就聽到有人說,廣東歌已(會)死,筆者總會一笑置之。至少,我們今天仍然聽到許多好的廣東歌,特別是,本來不是以粵語為母語的歌手,都高唱廣東歌,好像在香港人氣愈來愈高的林宥嘉,最新推出的第五張錄音室專輯《今日營業中》,就特意收錄一首廣東歌《壞與更壞》,林宥嘉的粵語咬字,算是很標準了,怎麼不叫樂迷感動?

說起來,台灣歌手演繹廣東歌,已有一段歷史,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音樂、娛樂工業蓬勃興盛,不少外地歌手求打進本地市場,一度來港發展,唱唱一兩首廣東歌,甚至灌錄整張廣東大碟,好像羅大佑(與蔣志光合唱《皇后大道東》等)、張信哲(《最傷心是誰》等)、蘇慧倫(《我不是一個人住》等)、許茹芸(《留低鎖匙》等)、許美靜(《明知故犯》等)、陳潔儀(《揭曉》等)等等,不勝枚舉,亦首首經典。至於來自內地的王菲,在香港發迹後的成就之大,更是不消說了。

不過,隨着二千年後,台灣、內地音樂工業愈趨成熟,陸續生產許多明星歌手,此消彼長,香港音樂對各地影響力,的確不復當年勇,這是不爭事實。只是許多這一代的華語歌手,不諱言是聽廣東歌、看港產片長大的,在耳濡目染下,廣東話雖不致可以琅琅上口,仍然識聽識講,出道後一有機會,也願意試唱廣東歌。

觀乎不少新一代台灣歌手、組合,至少就在香港音樂會中,演繹廣東歌,好像魏如萱、徐佳瑩等等,今屆台灣《金曲獎》大贏家蘇打綠,也曾在紅館一口氣連唱廣東歌組曲,包括王菲的《曖昧》、《約定》、《迷魂記》、張國榮的《怪你過份美麗》和《追》,一點都不馬虎。

這一代母語非廣東話的華語歌手,高唱廣東歌,跟上一代要來港發展的前輩歌手,主要考慮市場因素的用意,未必一樣了──與其說他們偶一為之討好本地樂迷,倒不如說,他們要親口訴諸熱愛、支持甚至致敬之情吧。

說回林宥嘉,他早已唱過廣東歌了,二○一二年的《Concert YY黃偉文作品展》音樂會上,他便跟黃耀明合唱《親愛的瑪嘉烈》,廣東話之準繩叫全場驚艷,及至二○一四年,他又在《太平山下黃耀明演唱會》中,再次跟明哥合唱《漩渦》,所以,今天的《壞與更壞》,是有迹可尋的。

作為《今日營業中》第三主打,《壞與更壞》由林家謙作曲、黃偉文填詞、張子堅編曲、Eric Kwok與陳奕迅監製,是Made in Hong Kong的陣容,據悉這次更由林宥嘉偶像陳奕迅親自教他發音,樂迷大概可從這首歌,看出他堅持唱廣東歌所下的苦功和苦心。若不選你便任人指派

《壞與更壞》的曲式走大路抒情廣東歌路綫,歌詞或許更值得咀嚼,歌名當然可以指涉我們現在身處的時代與環境,但黃偉文所寫的,不盡然是頹廢哀歌,諸如「無論多麼壞,好心態」、「凡事都很壞,仍能愉快,才是崇高境界」、「留下差跟壞,請表態,若不選,你便任人指派」、「別乾等,美麗的新世界」等歌詞,都表達出積極正面的訊息。當下處境,唱自一位外地人口中,我們能更坦然地面對,並且抽離地審視嗎?

好的東西,當然值得珍惜、傳承,如果自己首先瀰漫失敗主義,反倒是別人「隔籬飯香」、多番欣賞,那又有甚麼用處呢?廣東歌如是,香港如是,即使現在是壞與更壞的時代,也別乾等,而是要用盡力去支持,才能建立美麗的新世界。

(2016年7月8日,星島日報,副刊E05.文化廊.享樂主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