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化藝術氣氛濃濃,高雄當然也有文創區,我這次到訪的,便是位於鹽埕區的駁二藝術特區。恰巧當地捷運又有鹽埕埔站,遊人不必轉車就能抵達,十分便捷。
出閘後,我沒有怎樣東張西望,沿着一個棄置的偌大草地往前走,看着一家大小在放風箏、情侶在牽手漫步,繞過隨處擺放的大小不一裝置藝術作品,不久就到達了。
各地的文創區,總有其文化歷史。「駁二」也就是第二號接駁碼頭,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內,建於一九七三年,原為一般的港口倉庫,後來得一眾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推動,把這個棄置空間再利用,再於十年前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接手經營,終成今天這個面貌。
跟其他地方的文創區、藝術村相似,駁二也有藝廊、商店、餐廳等等,主要進駐舊建築物裏,遊人到訪,猶如走進文化歷史中。戶外空間亦有不少雕塑和裝置作品,牆身塗滿Graffiti,加上氣氛獨特,吸引不少途人拍照。
我在售票處買了一條通行證手帶後,立即圈着手腕,幾個藝廊任我行。可惜時間不夠,只有走馬看花,觀賞在駁二大勇區C5倉庫舉行的展覽《影像入侵實驗室》中,陳盈均、蔡士弘、羅天妤、杜珮詩等人的作品,以及一個闡述當地歷史的展館,去不了所有收費藝廊。下次再來,必須預備至少半天時光。
不過,傍晚前往駁二還是有好處的,那兒接近碼頭船塢,遊人可往沿海一帶空間來回走,日落黃昏,西下夕陽金燦燦的灑落遍地,既有Magic Moment,又有火燒雲,一路上有大量影友佇立捕捉醉人美景,我也加入他們的行列——駁二雖然有趣,但大自然永遠是最美麗、最驚奇的藝術品。
(2016年7月4日,星島日報,副刊E05.文化廊.沿圖有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