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香港博物館節》日前舉行,以「穿越」為主題,其中一個特備活動《「我要做館長」體驗之旅》很有趣,為公眾揭開經常退居幕後的一館之長神秘面紗。這趟邀來幾位館長現身說法,趣談館長的工作經歷苦與樂。
司徒元傑:貴精不貴多
拜訪館長之旅,第一站尖沙嘴香港藝術館。「是館長、製作人,還是活動策劃人?我都說不清了。」從巴黎回來不久的香港藝術館(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館長司徒元傑,是《「我要做館長」體驗之旅》其中一位講者,為最近的繁忙工作,多添這一筆。
專屬中國書畫範疇的他,明年便要慶祝在香港藝術館工作三十周年,這次接受訪問時,他把PowerPoint都搬上場,圖文並茂暢談館長之道,貫徹他的認真風格,「雖說舉辦活動最重要,但當館長,首先還是要做好藝術研究,只知皮毛,演繹便膚淺了,我們要把所知的,加以發揮、介紹推廣、用得其所。」
除了知識,館長還要具備敏感度,能把握機會促成展覽,「構思了展覽,便得找對的展品,或向美術館、收藏家借取,那殊不容易,得靠經驗累積,所以館長須時刻留意相關資訊。」不過,借到寶物,不懂演繹,也是徒然,「我也不太認同名牌效應,反而小中見大,名不經傳、看似很平淡的藝術品,你卻能講出其背後意義,造成議題,讓觀眾深刻,就更加有意思。」
叫他最深刻的展覽,是2009年的《繁華都市——遼寧省博物館藏畫展》,當時他只向遼寧省博物館借來包括著名的《姑蘇繁華圖》、《西湖十景圖》在內的十多件藝術品,叫對方嘖嘖稱奇,「我借的部分東西,他們都不知道是館藏,我甚至糾正一些藏品名字的正確寫法。」他還自掏錢包,請了五天假,親抵杭州、蘇州,按圖索驥尋根究柢,拍攝了二千多張相,好作古今對比,後來在展覽展出。最後展覽成功,印證舉辦展覽,展品貴精不貴多。
香港藝術館擴建及修繕在即,這位資歷深厚的館長,還要充當搬運大隊長,為約一萬六千件藝術品,找個好貨倉暫存,「我們的藏品數量那麼龐大、那麼重要,而且博物館對儲藏要求,好像溫度、濕度、保安等等,特別嚴謹。搬屋已經那麼痛苦,何況是一所博物館呢!」工程需時,香港藝術館或到2019年才再會公眾,司徒館長期待新館設施更加豐富,更加與時並進。
羅欣欣:培養觀眾群
香港文化博物館位於沙田,採用四合院布局設計,每次進出都踏過小橋流水,景色怡人,跟位於尖沙嘴繁華鬧市的香港藝術館,氣氛截然不同。所謂文化,集各家之大成,現時館外就有一尊李小龍巨型雕塑,供遊人觀賞,館內也正舉辦《潛行.夢空間》、《時間遊人》等跟本地藝術家接連的當代展覽,還有趙少昂作品展,頗有不拘一格、百花齊放的味道,「本館結合歷史和藝術範疇,有着多元性。這幾年開始,我們趨向以跨界別方式辦展覽,讓觀眾有不同體驗。」
一級助理館長羅欣欣,曾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藝術,自1998年便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工作,專職當代藝術,「我們的工作,包括研究、策劃展覽、連繫藝術家和收藏家商討展覽內容、購藏藝術品、邀請捐贈等等,每天都繞着這些事情轉着。」
她辦過的展覽中,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的《藝想天開——啟迪潛能之旅》,結合多元智能的理論,讓孩子的潛能得到啟發,「博物館一向予人肅靜規矩的感覺,我們便設計了一個空間,孩子在其中能夠隨意走動玩耍,對文化博物館、對我都是一次挑戰,過程很開心。」
2000年正式開放的香港文化博物館,有着服務新界區市民的目的,跟其他鄰近市區的美術館不同,香港文化博物館或許不太就腳,但想起來,《畢加索——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珍品展》、《吉卜力工作室場面設計手稿展——高畑勳與宮崎駿動畫的秘密》等曾經引起哄動的展覽,就在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證明只要展覽好,地點多遠都有人專程前往欣賞。「培養觀眾群是我們的任務。」
連美嬌:像導演作統合
九龍、新界後,筆者來到炮台山,走進成立兩年的油街實現,跟館長連美嬌(Ivy)和一級助理館長朱瑞平(Jennifer),在這個翻新後歷史建築二樓的開揚空間,閒坐聊天。
Jennifer以香港藝術館作起步點,Ivy則曾在香港藝術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香港文化博物館工作過,得到豐富經驗,來到油街實現,她們建立了不一樣的藝術空間,「細館有其靈活性,容易達成小目標。」
在中大藝術系畢業的Ivy,走上館長之路,卻感覺經常都在創作,「策劃展覽、活動,需要創造力,我經常以藝術創作的角度,思考和回應問題。」跟其他公營博物館不同,油街實現的展覽,便經常邀請客席策展人策劃展覽,她形容這是一個互相影響的過程,又以導演之於電影製作,來比喻館長的工作,「好像催化劑一樣,有意識地把不同人與事整合在一起。」她又稱館長職務跟藝術創作十分接近,許多課題如跟社會之間關係等等,都能探討得到,她以「迷人」來形容館長工作,「叫許多人都羨慕,也吸引從業員一做就做很久。」
Ivy和Jennifer都覺得,籌備僅九個月、去年舉辦的《正 反》展覽最難忘,翻閱活動小冊子時,萊安德羅.埃利希的《大樓——油街實現》、伍韶勁的《月園》等等,都是吸引眼球的作品,「《大樓——油街實現》是一塊四十五度的大鏡子,投影地面那塊仿油街實現外牆,人們躺在其上便是創作一部分,這個作品很能說明油街實現,那不設門檻、強調參與、享受創作的性質,參與者在藝術裏面都能找到自己。」《香港博物館節》首屆舉行,館長們用心策劃,我們又參與了和欣賞了哪些展覽和活動?
(2015年6月30日,星島日報,副刊E02)
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電影】賤熊出沒注意
玩具有了思想,能夠說話走動的電影,我們早就有了經典的《反斗奇兵》系列,日後大概還要多把剛上映第二集的《賤熊》系列,掛在口邊。
熊出沒注意,那麼多以動物為形象的卡通人物、產品角色,熊算是其中一種最受歡迎的動物,好像小熊維尼、趴地熊、輕鬆小熊、熊本熊、LINE的熊大,形象大多走可愛、懶洋洋路綫,《賤熊》的Ted外表當然可愛,但卻非純品,反而「麻甩」、毒舌、死心眼、賤賤格格、粗口爛舌,甚至飲酒、食煙、「隊草」樣樣齊,跟外表反差極大,卻反而盡得萬千「粉絲」歡心。
電影繼第一集《賤熊30》取得成功,三年後製作團隊再接再厲推出續篇,《賤熊2》一開始便講述Ted與美艷收銀員美蓮(謝茜嘉芭芙飾)共偕連理,但兩人婚後並沒有從此幸福快樂大團圓結局,Ted一方面要為爭取「人權」官司纏身,一方面還要逃避被活捉解剖的凶險,情節算是頗為緊湊的。
有大量粗話和不文笑話的《賤熊2》,未必老少咸宜,但作為成人觀眾,應該會看得很爽,我看片時就聽到全場笑聲此起彼落,觀眾一邊大叫:「好得意!」一邊高呼:「好賤呀!」這種複雜交錯的快感,又的確是其他電影難以取代。
話說回來,真實的熊從來都位處食物鏈最頂層,是體形龐大的雜食性動物,自有其凶殘一面。可不可愛,是人類的主觀願望吧。
(2015年6月29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熊出沒注意,那麼多以動物為形象的卡通人物、產品角色,熊算是其中一種最受歡迎的動物,好像小熊維尼、趴地熊、輕鬆小熊、熊本熊、LINE的熊大,形象大多走可愛、懶洋洋路綫,《賤熊》的Ted外表當然可愛,但卻非純品,反而「麻甩」、毒舌、死心眼、賤賤格格、粗口爛舌,甚至飲酒、食煙、「隊草」樣樣齊,跟外表反差極大,卻反而盡得萬千「粉絲」歡心。
電影繼第一集《賤熊30》取得成功,三年後製作團隊再接再厲推出續篇,《賤熊2》一開始便講述Ted與美艷收銀員美蓮(謝茜嘉芭芙飾)共偕連理,但兩人婚後並沒有從此幸福快樂大團圓結局,Ted一方面要為爭取「人權」官司纏身,一方面還要逃避被活捉解剖的凶險,情節算是頗為緊湊的。
有大量粗話和不文笑話的《賤熊2》,未必老少咸宜,但作為成人觀眾,應該會看得很爽,我看片時就聽到全場笑聲此起彼落,觀眾一邊大叫:「好得意!」一邊高呼:「好賤呀!」這種複雜交錯的快感,又的確是其他電影難以取代。
話說回來,真實的熊從來都位處食物鏈最頂層,是體形龐大的雜食性動物,自有其凶殘一面。可不可愛,是人類的主觀願望吧。
(2015年6月29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音樂】搖滾繆斯 概念創作
今年有兩隊最叫樂迷注目的天團駕到,一隊是Blur,一隊是Muse,恰巧兩隊都在今年推出新作,而且都是載譽重來香港演出的英倫樂隊。
Muse於早前推出第七張錄音室專輯《Drones》,這次樂隊還玩起概念大碟來,以深層生態學(Deep Ecology)、情緒差異(Empathy Gap)、第三次世界大戰等題旨串連起來,看得出這隊天團級樂隊,至今仍然是野心勃勃。
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成軍的英倫樂隊Muse,僅僅以Power-trio的三人姿態,便奏出能量澎湃的刺激搖滾樂章,擁有高強歌唱技巧的主音Matthew Bellamy,於初出道時更被拿來跟班霸級樂團Radiohead靈魂人物Thom Yorke相提並論,他們的早期作品也經常被拿來跟Radiohead比較,現在回想,早熟的他們在當年可是從一開始便備受注目的明日之星。
從《Showbiz》、《Origin of Symmetry》、《Absolution》,到《The Resistance》,他們的音樂,也逐漸昇華至硬搖滾、古典音樂、電子音樂交融並濟的樂章,成就出一首首Progressive Rock、Alternative Rock、Space Rock等多變曲風的作品,氣魄宏大,經常叫樂迷體驗盪氣迴腸的激動音樂快感,很有大腕風範,輕易便跟同期樂隊區別起來,也讓後起之秀欲追無從。
去人性化戰爭故事
二○一二年,Muse於倫敦奧運會上,獻唱主題曲《Survival》,繼而於同年推出第六張專輯《The 2nd Law》,為樂團攀上音樂事業另一高度。他們先後於二○○七年、二○一○年來港獻技,一度引起哄動,今年即將在九月再臨香江,同樣令樂迷期待。
Muse的新碟名為《Drones》,從封面可見一隻手拿着控制棒,那支棒又成了另一個體積較小的人的頭部,後者同樣手持控制棒,操控者面前是一個熒幕,熒幕裏是一列列排列整齊的人,層層操控之意,是畫公仔畫出腸。說起來,Matthew對陰謀論、神學、UFO等課題有濃厚興趣,《Drones》有如此意念,又顯得順理成章。
該碟圍繞一個去人性化的現代戰爭故事,主角喪失信念、自我放棄(《Dead Inside》:「You're dead inside」、「Confine me then erase me」),繼而接受一個「Drill Sergeant」的軍事式洗腦,成為殺人機器(《Psycho》:「Are you a human drone?Aye, sir!」、「Are you a killing machine?Aye, sir!」),期間不乏心理掙扎(《Mercy》:「Save me from the ghosts and shadows before they eat my soul」、「Can someone rescue me?」),然後醒覺起來(《Defector》:「I'm free」、「You can't brainwash me」),並重新獲得牽絆(《Aftermath》:「You will never be alone, we're bound together)。
追逐前輩身影
《Drones》專輯曲風,從一開始的激情暴烈,過渡至緩和細膩,樂迷的情緒和節奏,也被緊緊的牽動,短促的結尾曲也是點題作《Drones》,是一幕向當權者、好戰者的詰問:「Our lives between your fingers and your hands. Can you feel anything?Are you dead inside?」,這歌以Acapella的歌唱方式演繹,餘音裊裊,以此作結恰到好處。
整張大碟意念完整,風格統一,未知樂迷是否收貨,只是聽說不少粉絲就覺得今時今日仍以這形式表達這種意念,難免俗套。但以歌論歌,《Drones》許多作品都屬上乘之作,尤其是樂團多番強調只以結他、低音結他、鼓來奏響歌曲,拋棄交響樂、電子音樂等繁雜枝節,還原基本步,卻同樣音響激昂,反而突出主題意念。觀乎西方音樂歷史,不少Progressive Rock樂隊都有講究製作的野心之作,Muse似乎也在追逐前輩的身影。
(2015年6月26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Muse於早前推出第七張錄音室專輯《Drones》,這次樂隊還玩起概念大碟來,以深層生態學(Deep Ecology)、情緒差異(Empathy Gap)、第三次世界大戰等題旨串連起來,看得出這隊天團級樂隊,至今仍然是野心勃勃。
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成軍的英倫樂隊Muse,僅僅以Power-trio的三人姿態,便奏出能量澎湃的刺激搖滾樂章,擁有高強歌唱技巧的主音Matthew Bellamy,於初出道時更被拿來跟班霸級樂團Radiohead靈魂人物Thom Yorke相提並論,他們的早期作品也經常被拿來跟Radiohead比較,現在回想,早熟的他們在當年可是從一開始便備受注目的明日之星。
從《Showbiz》、《Origin of Symmetry》、《Absolution》,到《The Resistance》,他們的音樂,也逐漸昇華至硬搖滾、古典音樂、電子音樂交融並濟的樂章,成就出一首首Progressive Rock、Alternative Rock、Space Rock等多變曲風的作品,氣魄宏大,經常叫樂迷體驗盪氣迴腸的激動音樂快感,很有大腕風範,輕易便跟同期樂隊區別起來,也讓後起之秀欲追無從。
去人性化戰爭故事
二○一二年,Muse於倫敦奧運會上,獻唱主題曲《Survival》,繼而於同年推出第六張專輯《The 2nd Law》,為樂團攀上音樂事業另一高度。他們先後於二○○七年、二○一○年來港獻技,一度引起哄動,今年即將在九月再臨香江,同樣令樂迷期待。
Muse的新碟名為《Drones》,從封面可見一隻手拿着控制棒,那支棒又成了另一個體積較小的人的頭部,後者同樣手持控制棒,操控者面前是一個熒幕,熒幕裏是一列列排列整齊的人,層層操控之意,是畫公仔畫出腸。說起來,Matthew對陰謀論、神學、UFO等課題有濃厚興趣,《Drones》有如此意念,又顯得順理成章。
該碟圍繞一個去人性化的現代戰爭故事,主角喪失信念、自我放棄(《Dead Inside》:「You're dead inside」、「Confine me then erase me」),繼而接受一個「Drill Sergeant」的軍事式洗腦,成為殺人機器(《Psycho》:「Are you a human drone?Aye, sir!」、「Are you a killing machine?Aye, sir!」),期間不乏心理掙扎(《Mercy》:「Save me from the ghosts and shadows before they eat my soul」、「Can someone rescue me?」),然後醒覺起來(《Defector》:「I'm free」、「You can't brainwash me」),並重新獲得牽絆(《Aftermath》:「You will never be alone, we're bound together)。
追逐前輩身影
《Drones》專輯曲風,從一開始的激情暴烈,過渡至緩和細膩,樂迷的情緒和節奏,也被緊緊的牽動,短促的結尾曲也是點題作《Drones》,是一幕向當權者、好戰者的詰問:「Our lives between your fingers and your hands. Can you feel anything?Are you dead inside?」,這歌以Acapella的歌唱方式演繹,餘音裊裊,以此作結恰到好處。
整張大碟意念完整,風格統一,未知樂迷是否收貨,只是聽說不少粉絲就覺得今時今日仍以這形式表達這種意念,難免俗套。但以歌論歌,《Drones》許多作品都屬上乘之作,尤其是樂團多番強調只以結他、低音結他、鼓來奏響歌曲,拋棄交響樂、電子音樂等繁雜枝節,還原基本步,卻同樣音響激昂,反而突出主題意念。觀乎西方音樂歷史,不少Progressive Rock樂隊都有講究製作的野心之作,Muse似乎也在追逐前輩的身影。
(2015年6月26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雜文】塗鴉都市
數年前曾經訪問一位在本地大學教書的台灣教授,他多年來着力研究塗鴉文化,在港生活這幾年來,為本地塗鴉現場拍下數量極多的照片,後來結集成書,學術與趣味並重,作為記者 和讀者,我就讀得津津有味。當時我想,對本地次文化的關注,怎麼能輸給外地教授?於是便從那時候開始,眼睛和鏡頭便多番搜索塗鴉牆。
說起來,我其實在很早之前,便跟塗鴉工作者結緣。差不多在十年前,我已訪問過一個街頭藝術組織,當時他們仍不像現在那麼有名氣,不願意表露真實身分、不肯拍照,也不透露創作塗鴉的時辰和地點,以免留下可能會成為的「罪證」。
我當時年紀小,整場訪問也被這種神秘氣氛感染,留下至今難忘的記憶。後來我沒有在塗鴉現場「野生捕獲」他們,反而在一些文化藝術場合、音樂會碰到他們。
說來慚愧,雖然日子有功,但現在我所擁有的塗鴉照片,還是遠遠不及那位教授,對塗鴉文化仍然是一知半解,但總算勉強留住了一些很可能是曇花一現的場景。它們多出現在廢墟、後巷,也有難以到達的位置,莫說要攀上爬下創作塗鴉,就連拍攝也甚艱難,叫人嘖嘖稱奇。塗鴉總是充滿活力,又叫人意想不到的。
這幾年來,叫我拍得最興奮的塗鴉作品,要數剛於《法國五月》在港舉辦展覽,引起全城關注的Invader大作,尋找它們影蹤,就像一場尋寶又是朝聖的旅程。這位於二○○一年首次來港的法國藝術家,去年在港進行一次相當大規模的「侵略」行動(塗鴉創作),其一系列融合香港文化的馬賽克塗鴉作品,不但經常見報,還在拍賣場現身。
誰說街頭藝術只是街童劣作、不值一文?我不算發現太多Invader的真跡,近日卻在銅鑼灣看到一個,就在我早前患病留醫住進的那所醫院附近,之前多次來來回回進進出出,都沒有發現,不確定那是新作還是舊畫。
隔籬飯香,我每次到外地旅遊、工作,都看到叫人歎為觀止的街頭塗鴉,好像在倫敦之行,便在許多條街道上,看到多幢建築物給塗上鮮銳圖案,就連英女皇也成了繪畫對象。
馬來西亞吉隆坡也曾有《茨廠街社區藝術計畫》,一班藝術家在當地舊建築牆壁上,繪畫一幅幅塗鴉作品,還不忘寫上「守護茨廠」的中文字,同樣有氣勢。
台灣亦有不少社區藝術計畫,老房子穿起以塗鴉編織的新衣裳,叫人耳目一新,這是當地政府和市民尊重和欣賞這門藝術的成果。
塗鴉在世界各地一直惹起爭議,有人覺得是文化都市、美化街道,有人覺得是破壞公物、有礙觀瞻,但無可否認,塗鴉文化的確能喚起人們對公共空間使用權的思考。雖然塗鴉或許令執法者或塗鴉現場的業權擁有者帶來困擾,但處理塗鴉問題,是否只得驅趕、扣捕、大清洗一途呢?
(2015年6月24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說起來,我其實在很早之前,便跟塗鴉工作者結緣。差不多在十年前,我已訪問過一個街頭藝術組織,當時他們仍不像現在那麼有名氣,不願意表露真實身分、不肯拍照,也不透露創作塗鴉的時辰和地點,以免留下可能會成為的「罪證」。
我當時年紀小,整場訪問也被這種神秘氣氛感染,留下至今難忘的記憶。後來我沒有在塗鴉現場「野生捕獲」他們,反而在一些文化藝術場合、音樂會碰到他們。
說來慚愧,雖然日子有功,但現在我所擁有的塗鴉照片,還是遠遠不及那位教授,對塗鴉文化仍然是一知半解,但總算勉強留住了一些很可能是曇花一現的場景。它們多出現在廢墟、後巷,也有難以到達的位置,莫說要攀上爬下創作塗鴉,就連拍攝也甚艱難,叫人嘖嘖稱奇。塗鴉總是充滿活力,又叫人意想不到的。
這幾年來,叫我拍得最興奮的塗鴉作品,要數剛於《法國五月》在港舉辦展覽,引起全城關注的Invader大作,尋找它們影蹤,就像一場尋寶又是朝聖的旅程。這位於二○○一年首次來港的法國藝術家,去年在港進行一次相當大規模的「侵略」行動(塗鴉創作),其一系列融合香港文化的馬賽克塗鴉作品,不但經常見報,還在拍賣場現身。
誰說街頭藝術只是街童劣作、不值一文?我不算發現太多Invader的真跡,近日卻在銅鑼灣看到一個,就在我早前患病留醫住進的那所醫院附近,之前多次來來回回進進出出,都沒有發現,不確定那是新作還是舊畫。
隔籬飯香,我每次到外地旅遊、工作,都看到叫人歎為觀止的街頭塗鴉,好像在倫敦之行,便在許多條街道上,看到多幢建築物給塗上鮮銳圖案,就連英女皇也成了繪畫對象。
馬來西亞吉隆坡也曾有《茨廠街社區藝術計畫》,一班藝術家在當地舊建築牆壁上,繪畫一幅幅塗鴉作品,還不忘寫上「守護茨廠」的中文字,同樣有氣勢。
台灣亦有不少社區藝術計畫,老房子穿起以塗鴉編織的新衣裳,叫人耳目一新,這是當地政府和市民尊重和欣賞這門藝術的成果。
塗鴉在世界各地一直惹起爭議,有人覺得是文化都市、美化街道,有人覺得是破壞公物、有礙觀瞻,但無可否認,塗鴉文化的確能喚起人們對公共空間使用權的思考。雖然塗鴉或許令執法者或塗鴉現場的業權擁有者帶來困擾,但處理塗鴉問題,是否只得驅趕、扣捕、大清洗一途呢?
(2015年6月24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雜文】鹹蛋黃
上星期陽光猛烈、天朗氣清,日間舉頭皆見藍天白雲,日落黃昏「鹹蛋黃」之美,更是叫人神往,趁着周末沒事忙,便找到好地方攝影去。
幾年前曾跟朋友影夕陽,我們到了屯門龍鼓灘,雖然沒有帶齊裝備,但只以手機攝影App,仍然拍下一幀幀靚相,叫我們樂透,證明只要景靚,怎樣影都美。
欣賞日落景色,不必山長水遠跑到新界離島,我這次便在市區取景,得到朋友推介,最後選址油塘。
看着漂亮夕陽日落西山,除了舉起相機盡情按掣,還首次嘗試手機的縮時攝影模式,冒着手機被怪風吹倒的危險,在現場待了接近一小時。
後來黑幕低垂、華燈閃爍,我才收拾行裝,看看拍攝成果,縮時攝影那短片只得二十多秒,就把那黃、橙、金、紅、藍、黑等天空色彩轉變,快速重現,我一次又一次播放片段,也一次又一次陶醉起來。
事後問朋友拍攝夕陽技巧,因為總覺得照片不夠漂亮,對方答:「首先你要有濾鏡……」及後的內容聽得我一頭霧水,我這個非技術型的純感覺派,還是即興又隨意的攝影活動較為適合。
天文台預測這個星期天氣不穩,不知下次能拍到美好黃昏,又要待至何時了。
(2015年6月24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幾年前曾跟朋友影夕陽,我們到了屯門龍鼓灘,雖然沒有帶齊裝備,但只以手機攝影App,仍然拍下一幀幀靚相,叫我們樂透,證明只要景靚,怎樣影都美。
欣賞日落景色,不必山長水遠跑到新界離島,我這次便在市區取景,得到朋友推介,最後選址油塘。
看着漂亮夕陽日落西山,除了舉起相機盡情按掣,還首次嘗試手機的縮時攝影模式,冒着手機被怪風吹倒的危險,在現場待了接近一小時。
後來黑幕低垂、華燈閃爍,我才收拾行裝,看看拍攝成果,縮時攝影那短片只得二十多秒,就把那黃、橙、金、紅、藍、黑等天空色彩轉變,快速重現,我一次又一次播放片段,也一次又一次陶醉起來。
事後問朋友拍攝夕陽技巧,因為總覺得照片不夠漂亮,對方答:「首先你要有濾鏡……」及後的內容聽得我一頭霧水,我這個非技術型的純感覺派,還是即興又隨意的攝影活動較為適合。
天文台預測這個星期天氣不穩,不知下次能拍到美好黃昏,又要待至何時了。
(2015年6月24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NBA】冠軍教練
今屆NBA季後賽早前落幕,許多人仍然對奪冠的勇士隊新星Stephen Curry,以及贏得季後賽MVP的隊友Andre Iguodala的表現津津樂道,但我在比賽中的關注點,卻不時落在勇士隊教練Steve Kerr的身影上。
如果Steve Kerr在我眼前,第一時間除了恭喜他首年當教練便帶領球隊奪冠,還會興奮地說:「我細細個就睇你打波了。」Steve Kerr當球員時,曾是公牛隊一員,跟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全能戰士Scottie Pippen、籃板王兼壞孩子Dennis Rodman等明星隊友並肩作戰,連續三年獲得NBA總冠軍。那些年,他以至公牛隊的賽事,我們看過不少。
Steve Kerr身形瘦削,跟一眾巨人同場時,身高只得六呎三吋(有些記錄是六呎一吋)的他,幾乎淹沒在人海中,現在做了教練,披上筆挺西裝,時而叉腰時而繞手,在場上指揮若定,有型有款,更具大將之風了。
於隊員時代,在群星拱照的公牛隊裏,並非必然正選的他,或許未算起眼,卻不負神射手之名,在三分綫外準繩投球,可靠地為球友拉開戰綫,他迄今仍保持NBA三分球命中率最高(百分之四十五點四)的驕人紀錄。
他後來在馬刺隊服役,又兩度戴上總冠軍戒指,許多球王球星最終只能跟冠軍失諸交臂,遺憾退役,作為綠葉的他,卻擁有多個羨煞旁人的最高榮譽。有些人就是天生與冠軍有緣,現在他不也是立即就當了冠軍球隊教練嗎?
(2015年6月22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如果Steve Kerr在我眼前,第一時間除了恭喜他首年當教練便帶領球隊奪冠,還會興奮地說:「我細細個就睇你打波了。」Steve Kerr當球員時,曾是公牛隊一員,跟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全能戰士Scottie Pippen、籃板王兼壞孩子Dennis Rodman等明星隊友並肩作戰,連續三年獲得NBA總冠軍。那些年,他以至公牛隊的賽事,我們看過不少。
Steve Kerr身形瘦削,跟一眾巨人同場時,身高只得六呎三吋(有些記錄是六呎一吋)的他,幾乎淹沒在人海中,現在做了教練,披上筆挺西裝,時而叉腰時而繞手,在場上指揮若定,有型有款,更具大將之風了。
於隊員時代,在群星拱照的公牛隊裏,並非必然正選的他,或許未算起眼,卻不負神射手之名,在三分綫外準繩投球,可靠地為球友拉開戰綫,他迄今仍保持NBA三分球命中率最高(百分之四十五點四)的驕人紀錄。
他後來在馬刺隊服役,又兩度戴上總冠軍戒指,許多球王球星最終只能跟冠軍失諸交臂,遺憾退役,作為綠葉的他,卻擁有多個羨煞旁人的最高榮譽。有些人就是天生與冠軍有緣,現在他不也是立即就當了冠軍球隊教練嗎?
(2015年6月22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音樂】五條人 廣東姑娘
內地新民謠歌手、樂隊中,來自廣東潮汕地區海豐的五條人,近年頗受本地樂迷注目,畢竟他們來過香港演出,又以福佬話這方言,半吟半唱,娓娓道來家鄉的故事,有點土氣又帶些新奇,個性強烈。
在《廣東姑娘》中,多了國語歌曲,也加進電結他,卻未有失掉他們原有風味。碟裏有邊吹口哨邊迎《海風》,點題作《廣東姑娘》的手風琴奏出了很美的旋律,結構完整,卻反而不及《老鬼》有點調皮並添進乖張的戲曲唱腔,那麼叫人醒神。
《像將軍那樣喝酒》也很有幽默感,電結他Solo漂亮。《豬母上山咬老虎》歌名搞笑,但節奏旋律一開始聽起來又沒那麼爽快,及至中段節奏才急速起來,最後仿策馬奔馳的節拍有趣。《晚上好 春天小姐》整首歌玩得很有味道,末段口哨為作品留下扣人心弦的尾巴。
聽歌學方言,原來「我哈你」也就是I Love You,這首歌中段鋼琴間奏突出。雖然不懂唱,但或許不會忘記《海風》充滿畫面性的其中幾句:「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變成兩隻鳥兒,最好不要太大隻,就像麻雀那樣,到處去玩,到處去耍」。
(2015年6月17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在《廣東姑娘》中,多了國語歌曲,也加進電結他,卻未有失掉他們原有風味。碟裏有邊吹口哨邊迎《海風》,點題作《廣東姑娘》的手風琴奏出了很美的旋律,結構完整,卻反而不及《老鬼》有點調皮並添進乖張的戲曲唱腔,那麼叫人醒神。
《像將軍那樣喝酒》也很有幽默感,電結他Solo漂亮。《豬母上山咬老虎》歌名搞笑,但節奏旋律一開始聽起來又沒那麼爽快,及至中段節奏才急速起來,最後仿策馬奔馳的節拍有趣。《晚上好 春天小姐》整首歌玩得很有味道,末段口哨為作品留下扣人心弦的尾巴。
聽歌學方言,原來「我哈你」也就是I Love You,這首歌中段鋼琴間奏突出。雖然不懂唱,但或許不會忘記《海風》充滿畫面性的其中幾句:「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變成兩隻鳥兒,最好不要太大隻,就像麻雀那樣,到處去玩,到處去耍」。
(2015年6月17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電影】虛則實之 戲中戲
三池崇史新片《惡之食女》,從日本怪談《四谷怪談》取經,該戲最精采之處莫過於模糊真假、徘徊虛實的拍攝手法,觀眾一時間看見舞台劇的華麗布景,一時間看到戲中情節在演員真實世界投射出來,觀眾離場時,或許會一頭霧水,但恐怖感覺卻久久不散。
貴為暴力美學教主、邪典大師,三池崇史於今年剛交出改編漫畫的《要聽神明的話》,給觀眾「喊驚」,不一會又上映《惡之食女》,作品接二連三,好此道的粉絲們肯定滿足回味。
不過,比較《要聽神明的話》的鮮血淋漓、甩頭甩髻,《惡之食女》的血腥場面便少得多,而且節奏相當緩慢,是細火慢煮之作,不知看慣三池崇史電影的觀眾會否不適應,但若有耐性靜心觀賞的話,自會看出劇情和情緒是層層推進的。
舊題材找新意
《四谷怪談》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民間鬼怪傳說,故事發生於江戶時期,早在十八世紀已給寫成歌舞伎表演,迄今已被拍成電影逾三十次,要從中找出新意,談何容易?三池崇史卻偏偏選此為題材,保留了歌舞伎的格局,一開始便細緻描畫一班現代演員如何在舞台上演出,叫觀眾容易入戲。
戲中戲的帶刀武士伊右衞門,由被譽為歌舞伎王子市川海老藏飾演的長谷川浩介扮演,他的舉手投足,當然帶出了這個古老怪談的陰森氛圍,從戲裏到戲外,長谷川浩介也是一名花心蘿蔔,一方面跟柴崎幸飾演的後藤美雪(在舞台劇扮演伊右衞門妻子阿岩)談戀愛,一方面禁不住年輕演員誘惑,出現了猶如戲中戲所述的拋妻棄子、負心偷情的情節。不知是太入戲還是真的鬼魅作祟,感到遭背叛的後藤美雪,愈來愈情緒失控,劇末一幕自殘身體取「子」也夠嚇人,只是如果她的演出加添神經質的效果,可能更好。
毋須裝神弄鬼
演員在舞台劇與現實之間穿梭進出,虛虛實實,卻道出了戲如人生,筆者想起了今年上映的《坐看雲起時》。茱麗葉庇洛仙飾演的瑪莉,在戲中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演員,受到劇場導演多番邀請,她決定參演當年令自己嶄露鋒芒的經典劇作,卻從年輕主角改演遭對方逼上絕路的上司角色,正好呼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現實狀態,事實上瑪莉處於事業瓶頸位,一方面看不起年輕一代演員大鳴大放卻沒有深度的演技,一方面被框架纏繞不能突破向前,戲中戲「逼上絕路」是言重了,但也不啻是她的心境投射。
《坐看雲起時》是一齣有層次的好戲,把角色的內心狀態,以不同層次表達出來,然後打進觀眾的內心,觀眾對電影的深入程度便加倍了,《惡之食女》卻志不在此,導演意圖是把恐懼通過不同面向刺激觀眾感官。
《惡之食女》的布景、道具、戲服是值得一讚的,《禮儀師之奏鳴曲》美術大師拓植勳在《惡之食女》負責化妝和美術設計,那個美輪美奐的旋轉舞台,夠華麗奪目吧?若真的在現場觀賞,大概是很賞心悅目的觀劇體驗。
該戲真假交替,作為現實的拍攝場景,主要是後藤美雪那個富貴的兩層高大宅,屋內布置潔白整齊得可怕,跟戲中戲的日式古代建築、後園樹林等布景,氣氛截然不同,也讓戲末那場鮮血四濺的戲,更加叫人透不過氣來。
想深一層,《惡之食女》的詛咒怨念、假戲真做,是否有足夠說服力,抑或攞戲來做?後藤美雪的神(怪?)力來自何方?最後死的到底是後藤美雪還是長谷川浩介?戲中似乎尚有不少不解之謎。
不過,作為非日本觀眾,只消看到戲內日本古代貴族女性塗上的慘白妝顏和黑色牙齒、鋒利的武士刀、如鬼臉一樣的人偶,毋須裝神弄鬼,已經很嚇人,這或許也是許多人着迷日本恐怖電影的原因。
(2015年6月16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貴為暴力美學教主、邪典大師,三池崇史於今年剛交出改編漫畫的《要聽神明的話》,給觀眾「喊驚」,不一會又上映《惡之食女》,作品接二連三,好此道的粉絲們肯定滿足回味。
不過,比較《要聽神明的話》的鮮血淋漓、甩頭甩髻,《惡之食女》的血腥場面便少得多,而且節奏相當緩慢,是細火慢煮之作,不知看慣三池崇史電影的觀眾會否不適應,但若有耐性靜心觀賞的話,自會看出劇情和情緒是層層推進的。
舊題材找新意
《四谷怪談》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民間鬼怪傳說,故事發生於江戶時期,早在十八世紀已給寫成歌舞伎表演,迄今已被拍成電影逾三十次,要從中找出新意,談何容易?三池崇史卻偏偏選此為題材,保留了歌舞伎的格局,一開始便細緻描畫一班現代演員如何在舞台上演出,叫觀眾容易入戲。
戲中戲的帶刀武士伊右衞門,由被譽為歌舞伎王子市川海老藏飾演的長谷川浩介扮演,他的舉手投足,當然帶出了這個古老怪談的陰森氛圍,從戲裏到戲外,長谷川浩介也是一名花心蘿蔔,一方面跟柴崎幸飾演的後藤美雪(在舞台劇扮演伊右衞門妻子阿岩)談戀愛,一方面禁不住年輕演員誘惑,出現了猶如戲中戲所述的拋妻棄子、負心偷情的情節。不知是太入戲還是真的鬼魅作祟,感到遭背叛的後藤美雪,愈來愈情緒失控,劇末一幕自殘身體取「子」也夠嚇人,只是如果她的演出加添神經質的效果,可能更好。
毋須裝神弄鬼
演員在舞台劇與現實之間穿梭進出,虛虛實實,卻道出了戲如人生,筆者想起了今年上映的《坐看雲起時》。茱麗葉庇洛仙飾演的瑪莉,在戲中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演員,受到劇場導演多番邀請,她決定參演當年令自己嶄露鋒芒的經典劇作,卻從年輕主角改演遭對方逼上絕路的上司角色,正好呼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現實狀態,事實上瑪莉處於事業瓶頸位,一方面看不起年輕一代演員大鳴大放卻沒有深度的演技,一方面被框架纏繞不能突破向前,戲中戲「逼上絕路」是言重了,但也不啻是她的心境投射。
《坐看雲起時》是一齣有層次的好戲,把角色的內心狀態,以不同層次表達出來,然後打進觀眾的內心,觀眾對電影的深入程度便加倍了,《惡之食女》卻志不在此,導演意圖是把恐懼通過不同面向刺激觀眾感官。
《惡之食女》的布景、道具、戲服是值得一讚的,《禮儀師之奏鳴曲》美術大師拓植勳在《惡之食女》負責化妝和美術設計,那個美輪美奐的旋轉舞台,夠華麗奪目吧?若真的在現場觀賞,大概是很賞心悅目的觀劇體驗。
該戲真假交替,作為現實的拍攝場景,主要是後藤美雪那個富貴的兩層高大宅,屋內布置潔白整齊得可怕,跟戲中戲的日式古代建築、後園樹林等布景,氣氛截然不同,也讓戲末那場鮮血四濺的戲,更加叫人透不過氣來。
想深一層,《惡之食女》的詛咒怨念、假戲真做,是否有足夠說服力,抑或攞戲來做?後藤美雪的神(怪?)力來自何方?最後死的到底是後藤美雪還是長谷川浩介?戲中似乎尚有不少不解之謎。
不過,作為非日本觀眾,只消看到戲內日本古代貴族女性塗上的慘白妝顏和黑色牙齒、鋒利的武士刀、如鬼臉一樣的人偶,毋須裝神弄鬼,已經很嚇人,這或許也是許多人着迷日本恐怖電影的原因。
(2015年6月16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雜文】生菜
從前對生菜沒甚麼好感,不知道是因為味道還是甚麼,會盡量少吃,但看村上春樹的小說,他筆下的主角總是愛吃或經常吃三文治,於是作為配菜的生菜,就被他寫成既鮮美又爽脆,我每次看到文字描述都垂涎欲滴。
後來我在西貢一家咖啡店,嘗到一份美味的三文治,其中生菜真的是新鮮爽脆,教我回味無窮,此後我便對生菜沒那麼拒絕了。
生菜似乎是天生配角來的,只為其他味道較濃的食品,加添清新和爽脆口感,即使作為雜菜沙津,你也一定不會非吃生菜不可。
不過,舉個例子,如果幫襯街頭小店,吃一碗魚肉,如果沒了生菜,又好像少了甚麼似的,叫人吃得不夠圓滿。可以找別的菜代替嗎?不,生菜魚肉就是生菜魚肉,從沒聽過芹菜魚肉或莧菜魚肉,就如韭菜是一定要配豬紅的。
天生是配角,大概也是性格演員,但要懂得他/她/它的好,便可能需要一些閱歷,還要一些契機,才會產生欣賞之情。
最近居然發現一位朋友,跟我一樣對人們一致讚好的南瓜不怎麼樣,大感臭味相投。從前我一直不知道怎樣形容南瓜的味道和口感,她居然一下子便說出來了:「沒性格。」不是嗎?甜又不是很甜,咬下去軟巴巴的,放進口裏,都不知吃了甚麼東西。
只是南瓜營養價值豐富,即使多沒性格,我還是會吃的。不像生菜,南瓜經常成為菜餚主角,但無論主角還是配角,有性格還是很重要的。
(2015年6月15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後來我在西貢一家咖啡店,嘗到一份美味的三文治,其中生菜真的是新鮮爽脆,教我回味無窮,此後我便對生菜沒那麼拒絕了。
生菜似乎是天生配角來的,只為其他味道較濃的食品,加添清新和爽脆口感,即使作為雜菜沙津,你也一定不會非吃生菜不可。
不過,舉個例子,如果幫襯街頭小店,吃一碗魚肉,如果沒了生菜,又好像少了甚麼似的,叫人吃得不夠圓滿。可以找別的菜代替嗎?不,生菜魚肉就是生菜魚肉,從沒聽過芹菜魚肉或莧菜魚肉,就如韭菜是一定要配豬紅的。
天生是配角,大概也是性格演員,但要懂得他/她/它的好,便可能需要一些閱歷,還要一些契機,才會產生欣賞之情。
最近居然發現一位朋友,跟我一樣對人們一致讚好的南瓜不怎麼樣,大感臭味相投。從前我一直不知道怎樣形容南瓜的味道和口感,她居然一下子便說出來了:「沒性格。」不是嗎?甜又不是很甜,咬下去軟巴巴的,放進口裏,都不知吃了甚麼東西。
只是南瓜營養價值豐富,即使多沒性格,我還是會吃的。不像生菜,南瓜經常成為菜餚主角,但無論主角還是配角,有性格還是很重要的。
(2015年6月15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電影】搖滾歌德飛車隊
各地影評人一致讚好的《末日先鋒:戰甲飛車》,成了本年度其中一套最佳電影,大概事前沒有太多人預料得到。另一讓觀眾始料不及的,是那位站(吊?)在武裝飛車最前面的「噴火」結他手閒角,居然成為電影一大亮點,叫人津津樂道。
《末日先鋒:戰甲飛車》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衝鋒飛車隊》系列電影最新作品,事隔多年,電影中文譯名不再以「衝鋒飛車隊」為字頭,末世公路戰士麥斯,也由當年初出茅廬的米路吉遜,換上演過《蝙蝠俠──夜神起義》、《潛行空間》等大片的湯夏迪這個新面孔,加上今天的超凡電腦特技和精妙道具,的確叫人眼前一亮兼耳目一新。
年屆七十的導演佐治米勒老馬有火,前作那種很Punk、很Gothic、很黑暗的反烏托邦未來世界氛圍,延續到新作,不少有看舊作的朋友,甚至讚歎有過之而無不及。
末日搖滾主旋律
戲中的War Boys全身慘白、塗黑眼影,個個好像喪屍、邪教徒一樣遭操縱洗腦,死而後已;「不死老喬」戴上鬼面罩,演活軍事狂人兼獨裁者的狠角色;查理絲花朗飾演的獨臂指揮官芙莉歐莎,一頭Skinhead加一隻機械手,硬朗叛逆,帥氣有型。還有肥女人「奶媽」、侏儒、殘缺者、畸形人……單單是角色造型,已經有極強烈的視覺效果。
講到Punk、Gothic,怎麼少得了音樂?文首提及那位一馬當先、勇往直前的飛車黨結他手,在出征期間賣力地刮響電結他,而且結他愈彈愈冒火,猶如昔日戰事敲軍鼓鳴號角一樣,發號施令振奮軍心。原來末日到來,搖滾才是主旋律。
電影播出後,大家都瘋狂地把這個結他手起底,原來這位電音戰士藝名叫iOTA,原名Sean Hape,本身便是一位澳洲音樂人,首張專輯《The Hip Bone Connection》早於一九九九年推出,至今出版過五張專輯,從藍調、民謠歌手蛻變為「電力全開」的搖滾歌手。作為演員的他,也活躍於澳洲舞台,曾於當地現場表演大獎《Helpmann Award》中奪得最佳男演員,筆者就在相庫中找到他搽白面的突出造型角色,原來於《末日先鋒:戰甲飛車》之前已有前科,難怪那麼駕輕就熟。
看得見的音樂
《衝鋒飛車隊》可是比《狂野時速》早上二十年的飆車電影,「飛車隊」消失了那麼多年,卻一下子便後來居上,帶給觀眾無比爽快、勁度、刺激的感覺,可見佐治米勒至今仍然很掌握觀眾的觀影情緒,而這麼緊湊的節奏,或許也一如他所說的來自音樂:「我將動作電影當作看得見的音樂,《末日先鋒:戰甲飛車》大概是介乎搖滾演唱會和歌劇之間。」
他也大讚音樂人編寫了出色的樂曲,令人聽後陶醉不已。或許筆者是時候讓Junkie XL作曲配樂的《末日先鋒:戰甲飛車》原聲大碟,狠狠地震撼耳朵,重新回憶那荒漠上風馳電掣又危險四伏的瘋狂體驗。
(2015年6月12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末日先鋒:戰甲飛車》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衝鋒飛車隊》系列電影最新作品,事隔多年,電影中文譯名不再以「衝鋒飛車隊」為字頭,末世公路戰士麥斯,也由當年初出茅廬的米路吉遜,換上演過《蝙蝠俠──夜神起義》、《潛行空間》等大片的湯夏迪這個新面孔,加上今天的超凡電腦特技和精妙道具,的確叫人眼前一亮兼耳目一新。
年屆七十的導演佐治米勒老馬有火,前作那種很Punk、很Gothic、很黑暗的反烏托邦未來世界氛圍,延續到新作,不少有看舊作的朋友,甚至讚歎有過之而無不及。
末日搖滾主旋律
戲中的War Boys全身慘白、塗黑眼影,個個好像喪屍、邪教徒一樣遭操縱洗腦,死而後已;「不死老喬」戴上鬼面罩,演活軍事狂人兼獨裁者的狠角色;查理絲花朗飾演的獨臂指揮官芙莉歐莎,一頭Skinhead加一隻機械手,硬朗叛逆,帥氣有型。還有肥女人「奶媽」、侏儒、殘缺者、畸形人……單單是角色造型,已經有極強烈的視覺效果。
講到Punk、Gothic,怎麼少得了音樂?文首提及那位一馬當先、勇往直前的飛車黨結他手,在出征期間賣力地刮響電結他,而且結他愈彈愈冒火,猶如昔日戰事敲軍鼓鳴號角一樣,發號施令振奮軍心。原來末日到來,搖滾才是主旋律。
電影播出後,大家都瘋狂地把這個結他手起底,原來這位電音戰士藝名叫iOTA,原名Sean Hape,本身便是一位澳洲音樂人,首張專輯《The Hip Bone Connection》早於一九九九年推出,至今出版過五張專輯,從藍調、民謠歌手蛻變為「電力全開」的搖滾歌手。作為演員的他,也活躍於澳洲舞台,曾於當地現場表演大獎《Helpmann Award》中奪得最佳男演員,筆者就在相庫中找到他搽白面的突出造型角色,原來於《末日先鋒:戰甲飛車》之前已有前科,難怪那麼駕輕就熟。
看得見的音樂
《衝鋒飛車隊》可是比《狂野時速》早上二十年的飆車電影,「飛車隊」消失了那麼多年,卻一下子便後來居上,帶給觀眾無比爽快、勁度、刺激的感覺,可見佐治米勒至今仍然很掌握觀眾的觀影情緒,而這麼緊湊的節奏,或許也一如他所說的來自音樂:「我將動作電影當作看得見的音樂,《末日先鋒:戰甲飛車》大概是介乎搖滾演唱會和歌劇之間。」
他也大讚音樂人編寫了出色的樂曲,令人聽後陶醉不已。或許筆者是時候讓Junkie XL作曲配樂的《末日先鋒:戰甲飛車》原聲大碟,狠狠地震撼耳朵,重新回憶那荒漠上風馳電掣又危險四伏的瘋狂體驗。
(2015年6月12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劇場】在劇場再遇見克特
二○一二年五月,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終局》首演,當時正值大家議論熱烈的「末日潮」,因緣際會,該劇彷彿意有所指。「《終局》暗示末日後只剩四人劫後餘生的世界。」三年後的今天,導演陳恆輝再次把這套貝克特的劇作,搬上舞台,不過,他看到不一樣的景況。如此現實,觀眾也有不同感想嗎?
《終局》首演,反應很好,翌年奪得第二十二屆《香港舞台劇獎》的「十大最受歡迎製作」和「最佳燈光設計」,以及第五屆《香港小劇場獎》的「最佳導演」和「優秀男演員」。「當時已想要重演。貝克特的劇,是隔了一段時間便要再做的。」
今天《終局》由原班人馬,包括台前幕後重演,成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劇場.再遇」系列節目的頭炮演出,他說不同時候演出體會也不同,譬如《終局》講述自然環境被毁滅,當時他想,末日或是核爆災難,但經歷這些年的人類社會變化,他的想法不同了。「現在覺得,如果真的有末日,會否因為人為所致?」
他形容二○一五年的《終局》沒那麼「離地」。「其中一個角色Ham,富有但殘暴,坐在輪椅上,行動不便,需要別人關心,與既似養子又像僕人的Clov關係密切。其實這個世界,Ham比比皆是。」當然還有Clov、Nagg、Nell,他們大概也各有指涉。
他覺得《終局》承接了貝克特另一著名劇作《等待果陀》。「『果陀』沒有來臨,還要不要等下去呢?這個狀態也在《終局》出現——上帝、正義到底還存不存在?」貝克特生於戰亂時代,參加過反納粹黨地下組織活動,經歷生死,也目睹父母的離世,對生存和死亡有深刻理解,他的著作有濃烈的存在主義味道,也是荒誕劇大師。「他的劇作的確晦澀難懂。」
雖然如此,二十世紀愛爾蘭、法國作家貝克特曾寫下二十套戲劇作品,陳恆輝已執導了其中十二套,包括後期很後現代主義、像戲劇也似裝置藝術的短劇。曾目睹父親生病以至離世的他,覺得探討生存和死亡狀態的劇作,尤其是貝克特的作品,特別有「通電」、「進入靈魂」的奇異感覺。「不首先感動自己,怎能感動別人?」
有想過排演貝克特所有劇作嗎?他點點頭,肯定地說:「會的。雖然很多人說貝克特的作品不容修動,但你會發現自有天地在其中。」下一套呢?「可能是《Krapp's Last Tape》或《Happy Days》吧?」
陳恆輝與他的團隊,剛把《十方一念》帶到台灣上演,他們也曾到不同地方演出,他稱現在香港的戲劇普及性,正朝向好的方向發展,從前公眾視戲劇為高深又高檔的東西,「但因為香港演藝學院的戲劇教育、一班師兄師姐的努力,以及二○○○年後的教育改革,戲劇的確更加深入民心。」他說年輕一代喜歡劇場,但不甘於只做觀眾,還想創作、當表演者。「香港一星期可以有多達三十套劇上演。」但他希望可以繼續開拓觀眾,「作為戲劇工作者,是有一種使命,讓戲劇藝術深入不同群眾。」
一個地方若缺乏文化,是會傾斜甚至崩壞的,香港尤甚,為免「終局」來臨,「所以我們更須努力扶正這個城市。」
(2015年6月11日,星島日報,副刊P10)
《終局》首演,反應很好,翌年奪得第二十二屆《香港舞台劇獎》的「十大最受歡迎製作」和「最佳燈光設計」,以及第五屆《香港小劇場獎》的「最佳導演」和「優秀男演員」。「當時已想要重演。貝克特的劇,是隔了一段時間便要再做的。」
今天《終局》由原班人馬,包括台前幕後重演,成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劇場.再遇」系列節目的頭炮演出,他說不同時候演出體會也不同,譬如《終局》講述自然環境被毁滅,當時他想,末日或是核爆災難,但經歷這些年的人類社會變化,他的想法不同了。「現在覺得,如果真的有末日,會否因為人為所致?」
他形容二○一五年的《終局》沒那麼「離地」。「其中一個角色Ham,富有但殘暴,坐在輪椅上,行動不便,需要別人關心,與既似養子又像僕人的Clov關係密切。其實這個世界,Ham比比皆是。」當然還有Clov、Nagg、Nell,他們大概也各有指涉。
他覺得《終局》承接了貝克特另一著名劇作《等待果陀》。「『果陀』沒有來臨,還要不要等下去呢?這個狀態也在《終局》出現——上帝、正義到底還存不存在?」貝克特生於戰亂時代,參加過反納粹黨地下組織活動,經歷生死,也目睹父母的離世,對生存和死亡有深刻理解,他的著作有濃烈的存在主義味道,也是荒誕劇大師。「他的劇作的確晦澀難懂。」
雖然如此,二十世紀愛爾蘭、法國作家貝克特曾寫下二十套戲劇作品,陳恆輝已執導了其中十二套,包括後期很後現代主義、像戲劇也似裝置藝術的短劇。曾目睹父親生病以至離世的他,覺得探討生存和死亡狀態的劇作,尤其是貝克特的作品,特別有「通電」、「進入靈魂」的奇異感覺。「不首先感動自己,怎能感動別人?」
有想過排演貝克特所有劇作嗎?他點點頭,肯定地說:「會的。雖然很多人說貝克特的作品不容修動,但你會發現自有天地在其中。」下一套呢?「可能是《Krapp's Last Tape》或《Happy Days》吧?」
陳恆輝與他的團隊,剛把《十方一念》帶到台灣上演,他們也曾到不同地方演出,他稱現在香港的戲劇普及性,正朝向好的方向發展,從前公眾視戲劇為高深又高檔的東西,「但因為香港演藝學院的戲劇教育、一班師兄師姐的努力,以及二○○○年後的教育改革,戲劇的確更加深入民心。」他說年輕一代喜歡劇場,但不甘於只做觀眾,還想創作、當表演者。「香港一星期可以有多達三十套劇上演。」但他希望可以繼續開拓觀眾,「作為戲劇工作者,是有一種使命,讓戲劇藝術深入不同群眾。」
一個地方若缺乏文化,是會傾斜甚至崩壞的,香港尤甚,為免「終局」來臨,「所以我們更須努力扶正這個城市。」
(2015年6月11日,星島日報,副刊P10)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外劇】蝙蝠俠前傳
作為《蝙蝠俠》的粉絲,最近看了可說是《蝙蝠俠》前傳《Gotham》第一季,這套調子陰沉、充滿電影感的電視劇,叫我久久不能忘懷。
《蝙蝠俠》主角是蝙蝠俠Bruce Wayne,《Gotham》的Bruce Wayne還是小孩子,主角是後來當上警察局局長、跟蝙蝠俠交情匪淺的年輕警探James Gordon,以及一眾即將成「魔」的罪犯——企鵝人、謎語人、雙面人、貓女等等,他們有的還是執法者,好像雙面人Harvey Dent是檢察官,謎語人Edward Nygma是法醫,後者在劇季末段殺了人,神經失常,從此走上不歸路。
劇中的企鵝人似乎沒那麼厲害,不見高強本領,只憑着一條三寸不爛之舌,把身邊窮凶極惡的黑幫老大、黑警還是善良警察,玩弄於股掌之中,相關情節是否有說服力見仁見智。劇末多位黑幫首領已死,他仰天高呼「I'm the King of Gotham」,相信第二季便是由他來當城中邪惡軸心。
《Gotham》是《蝙蝠俠》前傳,不少角色設定和關係都是虛構出來,最搶眼的,要數其中一位新角色Fish Mooney,這位心狠手辣的惡女,由Will Smith妻子Jada Pinkett Smith扮演,她演活了這位野心勃勃、充滿霸氣、擁有超凡領導才能的黑道中人,她在黑市器官移植醫院中的狠辣表演,最令人深刻。
(2015年6月10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蝙蝠俠》主角是蝙蝠俠Bruce Wayne,《Gotham》的Bruce Wayne還是小孩子,主角是後來當上警察局局長、跟蝙蝠俠交情匪淺的年輕警探James Gordon,以及一眾即將成「魔」的罪犯——企鵝人、謎語人、雙面人、貓女等等,他們有的還是執法者,好像雙面人Harvey Dent是檢察官,謎語人Edward Nygma是法醫,後者在劇季末段殺了人,神經失常,從此走上不歸路。
劇中的企鵝人似乎沒那麼厲害,不見高強本領,只憑着一條三寸不爛之舌,把身邊窮凶極惡的黑幫老大、黑警還是善良警察,玩弄於股掌之中,相關情節是否有說服力見仁見智。劇末多位黑幫首領已死,他仰天高呼「I'm the King of Gotham」,相信第二季便是由他來當城中邪惡軸心。
《Gotham》是《蝙蝠俠》前傳,不少角色設定和關係都是虛構出來,最搶眼的,要數其中一位新角色Fish Mooney,這位心狠手辣的惡女,由Will Smith妻子Jada Pinkett Smith扮演,她演活了這位野心勃勃、充滿霸氣、擁有超凡領導才能的黑道中人,她在黑市器官移植醫院中的狠辣表演,最令人深刻。
(2015年6月10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小小說】老地方
相隔兩年,他和她又再次在這家餐廳聚會,雖然物是人非,早前店子已易了手,新老闆攜着一班舊夥計過檔,除了待在這裏已十年的經理,舊侍應、老廚師幾乎一個不剩,一朝天子一朝臣。也罷,這兩年來,他和她也改變了不少,尤其是經常推倒重來的她。儘管如此,兩人再次推開餐廳大門時,還是有時光倒流的奇妙感覺。
那位三十來歲的經理,看到兩人,立即親切地揮手,然後帶他們來到一個靠窗的桌子。「老地方。」剛為人父的經理,露出了從前鮮見的燦爛笑容,儘管他看起來仍然是那麼年輕。兩人剛坐下來,還未點菜,便叫了紅酒,跟以往一樣。
「多少年了?」她問他,他想了想。「你是說距離第一次來這店有多久?六年了。」
他是她的舊上司,她六年前加入了那家公司,當時他是組長,現在已升至部門主管;她是他的組員,也是他最得力的助手,替他處理過多件難搞的客戶問題,也給他成功洽談幾單大生意,為公司賺了逾千萬港元。她在兩年前離開,他當然不捨,但想着她的愛挑戰的性格,也沒有挽留。
兩人第一次來這家餐廳,是他給她慶祝獨力完成第一單生意,那時僅僅是她初來埗到三個月、剛過試用期的時候,雖然在他心中,能幹的她,早已過了試用期。經理當時還是普通侍應,給他們開了一支紅酒,兩人喝了一整支酒才點菜,就像今晚。
那時她告訴他,近日已搬到公司附近的唐樓,住在一屋四伙的劏房裏。他想起那唐樓群是基層屋苑,樓齡很老,樓下有著名食肆,消夜排檔,品流複雜,一個年輕女子住在這種地方,他不禁擔心起來。
「剛跟同居男友分手,不想搬回老家,便試試自己住。」然後他們談了愛情一整晚。
後來他們每當有大小事情,便會來到這家餐廳吃飯。對她愈來愈了解後,他發覺她是一位奇女子,做事行徑出人意表:明明讀理科唸工程,卻歎一句沉悶刻板,畢業後頭也不回做廣告去了;那家廣告公司不幸結業,她遭遣散後,到非洲流浪半年,深造她醉心的非洲音樂,還跟那位黑人老師有過一段很短但轟烈的戀愛關係;回港後自由工作,一邊教非洲鼓,一邊學西班牙文,後來獲西班牙老師邀請,旅居馬德里兩個月,期間她在一家咖啡店工作,練得一手厲害的咖啡沖調技巧;再次回港後,她認識了那位同居前男友,對方是年輕富二代,她幾乎過着被包養的生活,半年後戀愛告終,適逢她轉了新工作,也就是他任職的廣告公司,有了穩定的經濟支持,她開始了獨居生活。
他跟她在這家公司並肩作戰,處理過一次又一次大小不同的挑戰,取得好成績,叫老闆刮目相看。兩年後,組長獲升一級,他本來也想趁機給她「名分」──一個較高級的職位,怎料卻收到她的辭職信:「人生有限,世界很大,不是時候出外闖闖嗎?」那麼響亮的Soundbite,他當然一眼就認出是她的手筆。
一晃眼便兩年,她結束法國旅行工作,剛回港,便約他到老地方聚舊。閒話家常一番,她把杯中物一喝而盡,不經意亮出了穿在手指上那枚閃爍的鑽戒,他都看在眼裏。
「恭喜啊。」她呆了半晌,然後笑得很甜。「給你看到了,不愧是我聰明的上司。」她在法國旅行工作時,結識了一位同齡的當地男子,對方研究漢學,對東方文化深感興趣,跟她一拍即合,拍拖一年後便向她求婚,她沒有猶豫,點頭答應了。「婚後便居住法國嗎?」她聳聳肩,又喝了一口酒。「不知道啊,嫁雞隨雞,他或許會來港工作呢。」
這句話始終沒有成為事實,她婚後移居法國,再過多一兩年,兩人便沒了往來,是他刻意不去找她的,她便從此在他的生命消失了。
※ ※ ※
五年後,那家餐廳再次易手,經理成了老闆,買下了整家店,在開幕派對邀請了他出席。「很久不見,你都不來找找老朋友!」他笑了起來。「從前都跟她一起來,獨自前來,好像少了甚麼似的。」
老闆接着說:「就知道你了,所以今天找了她來陪你。」他心頭一震,然後在不遠處看到她,只見她頭髮長了,穿着長裙子,渾身散發出成熟味道,牽着她手的,是一位金髮孩子。兩人對望,她首先打開話閘子:「我回來了。」
「Home Sweet Home。」他張開雙手,給她一個久違了的擁抱。「你先生呢?」她收起了笑臉:「這個衰佬,不知他死了沒有,我們分手了。」他望向那位可愛的混血兒孩子。「兒子當然歸我!」
在老闆安排下,兩人又來到那個窗邊的桌子,喝着她從法國帶回來的紅酒。「有甚麼打算?」她望着遠方,「找工中,有沒有好介紹?」他一貫氣定神閒。「老本行,廣告工作,我們正在請主管。」她張大嘴巴:「你不幹了嗎?」
他又呷了一口紅酒。「我都想不幹,但可以坐進那間面向海景的房間,就試試看吧。」她驚叫起來:「你當了董事總經理?」他點點頭。
「真巧,剛接到一個法國咖啡品牌的廣告工作,我覺得你是不二人選。」這時老闆捧着一碟西冷牛扒,來到他們桌前。「吃飯時間,不要談公事那麼掃興吧。」
兩人立即打了一個眼色,充滿默契地向着老闆舉杯:「Cheers!」
(2015年6月10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那位三十來歲的經理,看到兩人,立即親切地揮手,然後帶他們來到一個靠窗的桌子。「老地方。」剛為人父的經理,露出了從前鮮見的燦爛笑容,儘管他看起來仍然是那麼年輕。兩人剛坐下來,還未點菜,便叫了紅酒,跟以往一樣。
「多少年了?」她問他,他想了想。「你是說距離第一次來這店有多久?六年了。」
他是她的舊上司,她六年前加入了那家公司,當時他是組長,現在已升至部門主管;她是他的組員,也是他最得力的助手,替他處理過多件難搞的客戶問題,也給他成功洽談幾單大生意,為公司賺了逾千萬港元。她在兩年前離開,他當然不捨,但想着她的愛挑戰的性格,也沒有挽留。
兩人第一次來這家餐廳,是他給她慶祝獨力完成第一單生意,那時僅僅是她初來埗到三個月、剛過試用期的時候,雖然在他心中,能幹的她,早已過了試用期。經理當時還是普通侍應,給他們開了一支紅酒,兩人喝了一整支酒才點菜,就像今晚。
那時她告訴他,近日已搬到公司附近的唐樓,住在一屋四伙的劏房裏。他想起那唐樓群是基層屋苑,樓齡很老,樓下有著名食肆,消夜排檔,品流複雜,一個年輕女子住在這種地方,他不禁擔心起來。
「剛跟同居男友分手,不想搬回老家,便試試自己住。」然後他們談了愛情一整晚。
後來他們每當有大小事情,便會來到這家餐廳吃飯。對她愈來愈了解後,他發覺她是一位奇女子,做事行徑出人意表:明明讀理科唸工程,卻歎一句沉悶刻板,畢業後頭也不回做廣告去了;那家廣告公司不幸結業,她遭遣散後,到非洲流浪半年,深造她醉心的非洲音樂,還跟那位黑人老師有過一段很短但轟烈的戀愛關係;回港後自由工作,一邊教非洲鼓,一邊學西班牙文,後來獲西班牙老師邀請,旅居馬德里兩個月,期間她在一家咖啡店工作,練得一手厲害的咖啡沖調技巧;再次回港後,她認識了那位同居前男友,對方是年輕富二代,她幾乎過着被包養的生活,半年後戀愛告終,適逢她轉了新工作,也就是他任職的廣告公司,有了穩定的經濟支持,她開始了獨居生活。
他跟她在這家公司並肩作戰,處理過一次又一次大小不同的挑戰,取得好成績,叫老闆刮目相看。兩年後,組長獲升一級,他本來也想趁機給她「名分」──一個較高級的職位,怎料卻收到她的辭職信:「人生有限,世界很大,不是時候出外闖闖嗎?」那麼響亮的Soundbite,他當然一眼就認出是她的手筆。
一晃眼便兩年,她結束法國旅行工作,剛回港,便約他到老地方聚舊。閒話家常一番,她把杯中物一喝而盡,不經意亮出了穿在手指上那枚閃爍的鑽戒,他都看在眼裏。
「恭喜啊。」她呆了半晌,然後笑得很甜。「給你看到了,不愧是我聰明的上司。」她在法國旅行工作時,結識了一位同齡的當地男子,對方研究漢學,對東方文化深感興趣,跟她一拍即合,拍拖一年後便向她求婚,她沒有猶豫,點頭答應了。「婚後便居住法國嗎?」她聳聳肩,又喝了一口酒。「不知道啊,嫁雞隨雞,他或許會來港工作呢。」
這句話始終沒有成為事實,她婚後移居法國,再過多一兩年,兩人便沒了往來,是他刻意不去找她的,她便從此在他的生命消失了。
※ ※ ※
五年後,那家餐廳再次易手,經理成了老闆,買下了整家店,在開幕派對邀請了他出席。「很久不見,你都不來找找老朋友!」他笑了起來。「從前都跟她一起來,獨自前來,好像少了甚麼似的。」
老闆接着說:「就知道你了,所以今天找了她來陪你。」他心頭一震,然後在不遠處看到她,只見她頭髮長了,穿着長裙子,渾身散發出成熟味道,牽着她手的,是一位金髮孩子。兩人對望,她首先打開話閘子:「我回來了。」
「Home Sweet Home。」他張開雙手,給她一個久違了的擁抱。「你先生呢?」她收起了笑臉:「這個衰佬,不知他死了沒有,我們分手了。」他望向那位可愛的混血兒孩子。「兒子當然歸我!」
在老闆安排下,兩人又來到那個窗邊的桌子,喝着她從法國帶回來的紅酒。「有甚麼打算?」她望着遠方,「找工中,有沒有好介紹?」他一貫氣定神閒。「老本行,廣告工作,我們正在請主管。」她張大嘴巴:「你不幹了嗎?」
他又呷了一口紅酒。「我都想不幹,但可以坐進那間面向海景的房間,就試試看吧。」她驚叫起來:「你當了董事總經理?」他點點頭。
「真巧,剛接到一個法國咖啡品牌的廣告工作,我覺得你是不二人選。」這時老闆捧着一碟西冷牛扒,來到他們桌前。「吃飯時間,不要談公事那麼掃興吧。」
兩人立即打了一個眼色,充滿默契地向着老闆舉杯:「Cheers!」
(2015年6月10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書藝】書本藝術多面睇
去年八月,首屆《香港書本藝術節》舉行,策展人天藍(Tiana)跟朋友說笑,如果展覽有五十人參加便當成功,結果只是開幕當天,來者便超過二百人。
「雖然有些觀眾以為是書展、設計展。」她才發現大眾對書本藝術的印象是很不一樣的,但來者不拒,她都很有耐性跟他們逐一介紹書本藝術為何物。「我辦這些展覽的目的,便是想告訴普羅大眾,書本藝術不止設計的層面,還涉及文本、圖片、翻閱經驗等等,書本可以這樣去『閱讀』。」
去年的經驗,給天藍打下一支強心針,今年便再接再厲,舉辦第二屆展覽,而且規模更大,展期從三日擴至九天,她也找到贊助商,多了資金,除了向本地創作人招手,還邀請四位外國藝術家來港參展,包括英國的Mark Cockram、澳洲的Jayne Dyer、日本的山崎曜和赤井都。
Jayne Dyer和山崎曜是她的老師,其餘兩位是她久仰大名的藝術家,她特別設計了講座,由幾位遠道而來的藝術家主講,給對書本藝術有興趣的本地觀眾一次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
臥虎藏龍
本屆《香港書本藝術節》共設四個類別:概念、裝幀、獨立出版和公開徵集,她說短短兩個月內,便收到百多件公開徵集的作品,反應很好。「以為香港沒有甚麼人做書本藝術,其實不然,而且質素很高。不知道是愈來愈多人投入這門創作,還是香港一直都臥虎藏龍?」
智海、急急子等為人熟悉的名字,以及一班《蛋誌》創作人、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學生,也在參展者名單之中,若計件數,是次展覽便羅列了逾二百件書本藝術作品,形式卻不拘一格,好像錄像、陶瓷、裝置等不同創作媒介,也大派用場,例如天藍的作品《字幕》,便是在多條黑色毛巾上雕寫文字:「我們以為是相配,其實是認命(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那是她從電影《少年自讀日記》摘取的一句對白。
「我覺得這句對白很型,也很喜歡電影,後來便買了原著小說、中譯本、電影DVD,發現不同版本對這句對白有不同譯法。」作品中一句說話,能影響觀眾或讀者對作品的思考乃至人生觀。「但這不一定跟原著有關,而是跟翻譯有關,我覺得很奇妙。」這個關於「文字」、「閱讀」的反思,她便在《字幕》表現出來。
既創作又策展,天藍在這幾年間活躍於書本藝術。「很難說做得夠不夠,這個城市是否需要書本藝術,也不是我能夠控制。」她亦坦言沒有宏大志向要推廣書本藝術,「只是興趣使然,又有機緣,便繼續以自己的方法把書本藝術與大家分享。」
籌辦這次展覽後,她覺得不勝負荷,一邊接受訪問,一邊爭取時間埋首完成即將展出作品的她,笑言展覽後計畫暫停策展工作一年,專心創作。「我最想做的始終是創作。」
(2015年6月9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雖然有些觀眾以為是書展、設計展。」她才發現大眾對書本藝術的印象是很不一樣的,但來者不拒,她都很有耐性跟他們逐一介紹書本藝術為何物。「我辦這些展覽的目的,便是想告訴普羅大眾,書本藝術不止設計的層面,還涉及文本、圖片、翻閱經驗等等,書本可以這樣去『閱讀』。」
去年的經驗,給天藍打下一支強心針,今年便再接再厲,舉辦第二屆展覽,而且規模更大,展期從三日擴至九天,她也找到贊助商,多了資金,除了向本地創作人招手,還邀請四位外國藝術家來港參展,包括英國的Mark Cockram、澳洲的Jayne Dyer、日本的山崎曜和赤井都。
Jayne Dyer和山崎曜是她的老師,其餘兩位是她久仰大名的藝術家,她特別設計了講座,由幾位遠道而來的藝術家主講,給對書本藝術有興趣的本地觀眾一次難得的學習交流機會。
臥虎藏龍
本屆《香港書本藝術節》共設四個類別:概念、裝幀、獨立出版和公開徵集,她說短短兩個月內,便收到百多件公開徵集的作品,反應很好。「以為香港沒有甚麼人做書本藝術,其實不然,而且質素很高。不知道是愈來愈多人投入這門創作,還是香港一直都臥虎藏龍?」
智海、急急子等為人熟悉的名字,以及一班《蛋誌》創作人、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學生,也在參展者名單之中,若計件數,是次展覽便羅列了逾二百件書本藝術作品,形式卻不拘一格,好像錄像、陶瓷、裝置等不同創作媒介,也大派用場,例如天藍的作品《字幕》,便是在多條黑色毛巾上雕寫文字:「我們以為是相配,其實是認命(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那是她從電影《少年自讀日記》摘取的一句對白。
「我覺得這句對白很型,也很喜歡電影,後來便買了原著小說、中譯本、電影DVD,發現不同版本對這句對白有不同譯法。」作品中一句說話,能影響觀眾或讀者對作品的思考乃至人生觀。「但這不一定跟原著有關,而是跟翻譯有關,我覺得很奇妙。」這個關於「文字」、「閱讀」的反思,她便在《字幕》表現出來。
既創作又策展,天藍在這幾年間活躍於書本藝術。「很難說做得夠不夠,這個城市是否需要書本藝術,也不是我能夠控制。」她亦坦言沒有宏大志向要推廣書本藝術,「只是興趣使然,又有機緣,便繼續以自己的方法把書本藝術與大家分享。」
籌辦這次展覽後,她覺得不勝負荷,一邊接受訪問,一邊爭取時間埋首完成即將展出作品的她,笑言展覽後計畫暫停策展工作一年,專心創作。「我最想做的始終是創作。」
(2015年6月9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5年6月8日 星期一
【人物】鍾逸傑 讓兔唇患者再展笑顏
援助內地唇顎裂(又稱「兔唇」)患者的一笑國際基金,將於六月底舉行慈善晚宴,出任該基金董事會主席的鍾逸傑爵士(Sir David Akers-Jones),又再次忙碌起來,張羅打點,更親手奉上多幅畫作,供慈善拍賣用途,有心有力。
那天登門造訪,看到一塊「春滿人間」匾額,高懸廳堂,配合是次訪問主題,成就了一幅美好願景。
我們來到鍾逸傑爵士的家,度過其八十八歲生辰不久的他,很熱情地招呼我們,又領着我們到處參觀,包括他作畫的房間。跟英式家具佈置與厚碩書籍對望着的,是他一些掛在客廳的風景畫作,繪畫精緻,有板有眼,相信慈善拍賣時,能賣得好價錢。
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官拜布政司的鍾逸傑爵士,早已擱下公務政事與世俗煩憂,現在養尊處優,卻多年來一直積極為內地兔唇患者的醫療援助,籌組經費。
世界各地都有兒童受到兔唇問題困擾,在亞洲地區,每約六百名新生嬰兒,便有一名患者,現時中國便約有一百七十萬孩子,有着這種先天性缺陷,除了面部形態異常,患童還得面對發音、心理、聽力、咀嚼能力、頜骨發育等不同問題。著名歌手王菲的女兒,也曾是兔唇患者,前者亦成立嫣然天使基金會,援助兔唇孩子。
「患者愈早接受手術治療愈好。」鍾逸傑爵士很堅定地說。一個修復手術,需時約四十五分鐘,費用約六千港元,但在貧窮地區,不是每個患童家庭,都有能力負擔治療費用。這便是一笑國際基金(BEAM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成立目的。
一笑國際基金之前名為微笑行動中國基金(Operation Smile China Medical Mission),於一九九一年成立,致力為內地貧困及低收入家庭的唇顎裂及面部畸形的患者,提供免費救助治療,鍾逸傑爵士出任董事會主席至今。
「微笑行動是一個源自美國的國際組織,相關的中國基金已運作了那麼多年,為了清晰起見,我們還是換上了一個新名字。」
他說,該會成立以來,已成功改變約二萬六千名內地兔唇患者的微笑和生命。他們穿梭全中國二十多個省份逾六十個城市,走訪約七十所醫院,從深圳到黑龍江,從杭州到西雙版納,團隊足迹縱橫交錯、遍佈四方,現時內地約有五百名醫護人員,加入志願團隊。
「幸好醫院跟我們配合得很好,他們很歡迎我們。」但也有醫院缺乏足夠的醫療設施,那時候他們便要往外借取。他們也會四出邀請來自如澳洲、美國、英國等地的外科醫生,機票、住宿的開支免不了。「我們為患童付錢接受治療,患童家人毋須付出分文。」
他們來到合適醫院時,「三百多位患者連同家庭成員已在等待了,我們便開始挑選合適的患者,看看他們的情況,包括測試他們的心肺功能等等,以確定誰較適合接受手術。」最後,每次約從那三百位患者中,選出百人接受手術。
好人好事,他在這場為內地兔唇患者無私付出的旅程中,看見沿途不少有心人伸出援手,他不諱言是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好像他們位於灣仔的辦公室,便由本港著名商人借出。
怎樣替基金會籌錢?「六月二十八日在港麗酒店舉行的慈善晚宴便是了,我們計畫在北京多辦一場慈善晚宴。」他亦稱讚一班充滿熱誠但薪酬不高的基金會職員,也認為內地政府已提供足夠的醫療援助。「微笑行動是國際組織,那些遍佈各地的組織,遲早能夠自給自足。」他更呼籲公眾支持捐助。「小小付出,幫了大忙。」
心意,無分大小輕重,能讓兔唇患者再展笑顏,這一笑,世界更美妙。
(2015年6月8日,頭條日報,副刊P42)
那天登門造訪,看到一塊「春滿人間」匾額,高懸廳堂,配合是次訪問主題,成就了一幅美好願景。
我們來到鍾逸傑爵士的家,度過其八十八歲生辰不久的他,很熱情地招呼我們,又領着我們到處參觀,包括他作畫的房間。跟英式家具佈置與厚碩書籍對望着的,是他一些掛在客廳的風景畫作,繪畫精緻,有板有眼,相信慈善拍賣時,能賣得好價錢。
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官拜布政司的鍾逸傑爵士,早已擱下公務政事與世俗煩憂,現在養尊處優,卻多年來一直積極為內地兔唇患者的醫療援助,籌組經費。
世界各地都有兒童受到兔唇問題困擾,在亞洲地區,每約六百名新生嬰兒,便有一名患者,現時中國便約有一百七十萬孩子,有着這種先天性缺陷,除了面部形態異常,患童還得面對發音、心理、聽力、咀嚼能力、頜骨發育等不同問題。著名歌手王菲的女兒,也曾是兔唇患者,前者亦成立嫣然天使基金會,援助兔唇孩子。
「患者愈早接受手術治療愈好。」鍾逸傑爵士很堅定地說。一個修復手術,需時約四十五分鐘,費用約六千港元,但在貧窮地區,不是每個患童家庭,都有能力負擔治療費用。這便是一笑國際基金(BEAM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成立目的。
一笑國際基金之前名為微笑行動中國基金(Operation Smile China Medical Mission),於一九九一年成立,致力為內地貧困及低收入家庭的唇顎裂及面部畸形的患者,提供免費救助治療,鍾逸傑爵士出任董事會主席至今。
「微笑行動是一個源自美國的國際組織,相關的中國基金已運作了那麼多年,為了清晰起見,我們還是換上了一個新名字。」
他說,該會成立以來,已成功改變約二萬六千名內地兔唇患者的微笑和生命。他們穿梭全中國二十多個省份逾六十個城市,走訪約七十所醫院,從深圳到黑龍江,從杭州到西雙版納,團隊足迹縱橫交錯、遍佈四方,現時內地約有五百名醫護人員,加入志願團隊。
「幸好醫院跟我們配合得很好,他們很歡迎我們。」但也有醫院缺乏足夠的醫療設施,那時候他們便要往外借取。他們也會四出邀請來自如澳洲、美國、英國等地的外科醫生,機票、住宿的開支免不了。「我們為患童付錢接受治療,患童家人毋須付出分文。」
他們來到合適醫院時,「三百多位患者連同家庭成員已在等待了,我們便開始挑選合適的患者,看看他們的情況,包括測試他們的心肺功能等等,以確定誰較適合接受手術。」最後,每次約從那三百位患者中,選出百人接受手術。
好人好事,他在這場為內地兔唇患者無私付出的旅程中,看見沿途不少有心人伸出援手,他不諱言是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好像他們位於灣仔的辦公室,便由本港著名商人借出。
怎樣替基金會籌錢?「六月二十八日在港麗酒店舉行的慈善晚宴便是了,我們計畫在北京多辦一場慈善晚宴。」他亦稱讚一班充滿熱誠但薪酬不高的基金會職員,也認為內地政府已提供足夠的醫療援助。「微笑行動是國際組織,那些遍佈各地的組織,遲早能夠自給自足。」他更呼籲公眾支持捐助。「小小付出,幫了大忙。」
心意,無分大小輕重,能讓兔唇患者再展笑顏,這一笑,世界更美妙。
(2015年6月8日,頭條日報,副刊P42)
【雜文】體味
最近再次邀請一位數年前見過面的劇場工作者接受訪問,當時的訪問內容已經很模糊了,反而是他的氣味,讓我對他深刻起來。
記得那時候也值炎炎夏日,由於場地限制,我們只得選了一個戶外地方攝影和傾談,或許因為當天他為綵排事宜到處奔走,大汗淋漓,沒有涼風送爽,一陣汗味撲鼻而至。我沒有多大抗拒,反正人人或多或少都有體味,是各人的標記。
近日與他再次碰頭,地點改為對方的劇場辦公室,不僅冷風大開,也整齊井然,香薰機之類的東西傳來一陣檸檬清香,叫我印象截然不同。
雖然也是匆忙趕來,但在舒適環境下,他的體味也乖乖的不敢造次,結果我們愉快地暢談了一小時,但想到假如幾年後驀然回首,這次訪問,肯定不及上次訪問那麼新鮮。
味道便是那麼特別的東西,雖然眼睛看不見,卻牢牢的、直接的跟記憶糾結在一起。
說起來,我也有一對情侶朋友,在同居以後,居然散發出差不多的體味,真的不可思議。不過近日他們分開了,兩人的味道,會否也從此分道揚鑣?
(2015年6月8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記得那時候也值炎炎夏日,由於場地限制,我們只得選了一個戶外地方攝影和傾談,或許因為當天他為綵排事宜到處奔走,大汗淋漓,沒有涼風送爽,一陣汗味撲鼻而至。我沒有多大抗拒,反正人人或多或少都有體味,是各人的標記。
近日與他再次碰頭,地點改為對方的劇場辦公室,不僅冷風大開,也整齊井然,香薰機之類的東西傳來一陣檸檬清香,叫我印象截然不同。
雖然也是匆忙趕來,但在舒適環境下,他的體味也乖乖的不敢造次,結果我們愉快地暢談了一小時,但想到假如幾年後驀然回首,這次訪問,肯定不及上次訪問那麼新鮮。
味道便是那麼特別的東西,雖然眼睛看不見,卻牢牢的、直接的跟記憶糾結在一起。
說起來,我也有一對情侶朋友,在同居以後,居然散發出差不多的體味,真的不可思議。不過近日他們分開了,兩人的味道,會否也從此分道揚鑣?
(2015年6月8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音樂】雜談台灣金曲獎
台灣第二十六屆《金曲獎》,將於六月底揭曉各獎項得主誰屬,早前公布了入圍名單,當中不乏香港面孔,不禁要向他們說聲加油。
好像「最佳國語專輯獎」,入圍專輯便有陳奕迅的《米。閃》、張學友的《Wake Up Dreaming》(《醒着做夢》),長年活躍台灣樂壇的莫文蔚,也攜着她的《不散,不見》,加入競逐之列,令該獎項有一半機會由香港歌手奪得,或成今屆《金曲獎》最受本地樂迷關注的獎項。
香港歌手競爭激烈
《Wake Up Dreaming》對剛主演電影《赤道》、近年於本地影壇頗為活躍的張學友,別有意義,不僅是《Private Corner》後、四年以來的全新專輯,還被外間認為是他出道三十周年的紀念作品,從構思、雛形,到唱片面世,整整長達十年之久,而且錄音、製作過程認真,製作團隊曾專程飛抵倫敦、紐約等地進行錄製,後來也推出德國進口首批限定盤、Blu-ray Audio兩種版本的CD,並乘着近年黑膠唱片在港再掀潮流的勢頭,出版LP格式的黑膠唱片,在香港樂壇來說算是大規格的唱片製作。
說起來,碟中主打歌《用餘生去愛》,去年成了台灣《金馬獎》的表演歌曲之一,張學友也是久久不作公開表演,特別叫人期待,當時便引起廣泛好評,也令後來推出的《Wake Up Dreaming》,更加受到台灣樂迷關注。《用餘生去愛》亦角逐「最佳年度歌曲獎」,成了該獎項唯一一首入圍的香港歌手作品。
除了「最佳國語專輯獎」和「最佳年度歌曲獎」,張學友還競逐今屆《金曲獎》的「最佳國語男歌手獎」,其他入圍的歌手,包括同樣是香港歌手的陳奕迅和方大同,以及台灣歌手韋禮安和楊培安。若論知名度,張學友當然有優勢,但早前亦有報道指他是第五名入圍者,雖然入圍票數不等於最後結果,且看頒獎典禮當晚,歌王寶座到底花落誰家。
至於陳奕迅,個人獎項方面,便在上文提及的「最佳國語專輯獎」和「最佳國語男歌手獎」入了圍,但他的《你給我聽好》,便由林俊傑和林夕分別爭逐「最佳作曲人獎」和「最佳作詞人獎」,林俊傑亦憑這首歌同時入圍「最佳單曲製作人獎」,貴為上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得主,林俊傑在今屆展露其幕後製作的出色一面,顯得八面玲瓏。《你給我聽好》衍生出多個入圍獎項,是否隱約道出讓陳奕迅的《米。閃》在「最佳國語專輯獎」被看高一綫?
巾幗從來不讓鬚眉,莫文蔚的《不散,不見》便入圍了多項大獎,包括「最佳國語專輯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最佳作曲人獎」(常石磊)、「最佳作詞人獎」(《不散,不見》的李焯雄和《一切安好》的林夕)、「最佳專輯製作人獎」(荒井壯一郎),據統計,其入圍項目僅次於蔡依林專輯《呸》的九項,這個首位摘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和「最佳國語專輯獎」桂冠的香港女歌手,能否在今屆再報佳音?
充當提攜扶掖角色
觀乎整個《金曲獎》入圍名單,比較令人驚喜的,是台灣新生代歌手徐佳瑩,她憑《尋人啟事》角逐「最佳年度歌曲獎」、「最佳國語專輯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最佳作曲人獎」(黃建為)、「最佳作詞人獎」(Hush)、「最佳編曲人獎」(陳建騏),表現備受認同,可望在《金曲獎》大放異采。事實上,今屆《金曲獎》不乏新生代面孔,除了徐佳瑩,還有韋禮安入圍主要獎項,這也是他繼二○一一年再次問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未知能否有收穫。
台灣樂壇近年人才輩出,《金曲獎》能充當提攜扶掖角色,讓更多年輕音樂人登上舞台,受到公眾注視,令樂壇新舊交棒、健康成長(去年在爭議聲中接過「最佳新人獎」的內地歌手李榮浩,今屆也憑《喜劇之王》入圍「最佳作曲人獎」,也有為該作填詞的黃偉文角逐「最佳作詞人獎」),那便是一個備受認同的音樂獎不能迴避的一大使命。
(2015年6月5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好像「最佳國語專輯獎」,入圍專輯便有陳奕迅的《米。閃》、張學友的《Wake Up Dreaming》(《醒着做夢》),長年活躍台灣樂壇的莫文蔚,也攜着她的《不散,不見》,加入競逐之列,令該獎項有一半機會由香港歌手奪得,或成今屆《金曲獎》最受本地樂迷關注的獎項。
香港歌手競爭激烈
《Wake Up Dreaming》對剛主演電影《赤道》、近年於本地影壇頗為活躍的張學友,別有意義,不僅是《Private Corner》後、四年以來的全新專輯,還被外間認為是他出道三十周年的紀念作品,從構思、雛形,到唱片面世,整整長達十年之久,而且錄音、製作過程認真,製作團隊曾專程飛抵倫敦、紐約等地進行錄製,後來也推出德國進口首批限定盤、Blu-ray Audio兩種版本的CD,並乘着近年黑膠唱片在港再掀潮流的勢頭,出版LP格式的黑膠唱片,在香港樂壇來說算是大規格的唱片製作。
說起來,碟中主打歌《用餘生去愛》,去年成了台灣《金馬獎》的表演歌曲之一,張學友也是久久不作公開表演,特別叫人期待,當時便引起廣泛好評,也令後來推出的《Wake Up Dreaming》,更加受到台灣樂迷關注。《用餘生去愛》亦角逐「最佳年度歌曲獎」,成了該獎項唯一一首入圍的香港歌手作品。
除了「最佳國語專輯獎」和「最佳年度歌曲獎」,張學友還競逐今屆《金曲獎》的「最佳國語男歌手獎」,其他入圍的歌手,包括同樣是香港歌手的陳奕迅和方大同,以及台灣歌手韋禮安和楊培安。若論知名度,張學友當然有優勢,但早前亦有報道指他是第五名入圍者,雖然入圍票數不等於最後結果,且看頒獎典禮當晚,歌王寶座到底花落誰家。
至於陳奕迅,個人獎項方面,便在上文提及的「最佳國語專輯獎」和「最佳國語男歌手獎」入了圍,但他的《你給我聽好》,便由林俊傑和林夕分別爭逐「最佳作曲人獎」和「最佳作詞人獎」,林俊傑亦憑這首歌同時入圍「最佳單曲製作人獎」,貴為上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得主,林俊傑在今屆展露其幕後製作的出色一面,顯得八面玲瓏。《你給我聽好》衍生出多個入圍獎項,是否隱約道出讓陳奕迅的《米。閃》在「最佳國語專輯獎」被看高一綫?
巾幗從來不讓鬚眉,莫文蔚的《不散,不見》便入圍了多項大獎,包括「最佳國語專輯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最佳作曲人獎」(常石磊)、「最佳作詞人獎」(《不散,不見》的李焯雄和《一切安好》的林夕)、「最佳專輯製作人獎」(荒井壯一郎),據統計,其入圍項目僅次於蔡依林專輯《呸》的九項,這個首位摘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和「最佳國語專輯獎」桂冠的香港女歌手,能否在今屆再報佳音?
充當提攜扶掖角色
觀乎整個《金曲獎》入圍名單,比較令人驚喜的,是台灣新生代歌手徐佳瑩,她憑《尋人啟事》角逐「最佳年度歌曲獎」、「最佳國語專輯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最佳作曲人獎」(黃建為)、「最佳作詞人獎」(Hush)、「最佳編曲人獎」(陳建騏),表現備受認同,可望在《金曲獎》大放異采。事實上,今屆《金曲獎》不乏新生代面孔,除了徐佳瑩,還有韋禮安入圍主要獎項,這也是他繼二○一一年再次問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未知能否有收穫。
台灣樂壇近年人才輩出,《金曲獎》能充當提攜扶掖角色,讓更多年輕音樂人登上舞台,受到公眾注視,令樂壇新舊交棒、健康成長(去年在爭議聲中接過「最佳新人獎」的內地歌手李榮浩,今屆也憑《喜劇之王》入圍「最佳作曲人獎」,也有為該作填詞的黃偉文角逐「最佳作詞人獎」),那便是一個備受認同的音樂獎不能迴避的一大使命。
(2015年6月5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音樂】愛與笑的一夜
《Sunny Day Service Live in Hong Kong》,又一場中佬同學會,目測入場樂迷,大概有六、七成是男人,其餘的女樂迷,似乎大部分都是陪男友看的,可想而知Sunny Day Service的本地支持者是怎麼樣的。
事前已翻箱倒篋,把他們的CD、黑膠唱片找出來重播一遍,雖然不懂日文,也希望能即場唸口簧,投入氣氛。我也擁有他們相當數量的音樂作品呢。
音樂會上,從《Baby Blue》到《Tokyo》,樂團三子把他們的乾淨、爽朗、悅耳、熱情的音樂,一首又一首的送給聽眾。曾我部惠一一支結他彈到尾,貫徹其不花巧風格,就是廣東話都只得「多謝」、「我愛你」一句起兩句止。
看到他全程享受地掛着笑臉,他大概也在這個舞台度過了很開心的一晚。美中不足的是,我最愛的《萬華鏡》不在歌單裏。
期待他們《愛與笑的一夜》六月底重出黑膠唱片,該碟可是有《白色戀人》等著名歌曲呢!
(2015年6月3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事前已翻箱倒篋,把他們的CD、黑膠唱片找出來重播一遍,雖然不懂日文,也希望能即場唸口簧,投入氣氛。我也擁有他們相當數量的音樂作品呢。
音樂會上,從《Baby Blue》到《Tokyo》,樂團三子把他們的乾淨、爽朗、悅耳、熱情的音樂,一首又一首的送給聽眾。曾我部惠一一支結他彈到尾,貫徹其不花巧風格,就是廣東話都只得「多謝」、「我愛你」一句起兩句止。
看到他全程享受地掛着笑臉,他大概也在這個舞台度過了很開心的一晚。美中不足的是,我最愛的《萬華鏡》不在歌單裏。
期待他們《愛與笑的一夜》六月底重出黑膠唱片,該碟可是有《白色戀人》等著名歌曲呢!
(2015年6月3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專題】發展多元經濟 全城趁墟
墟市,長久以來是香港其中一個本土文化,但隨着政策改變,加上商場當道,小販、市集一度消失於本地街道風景中,不過近年不少墟市、農墟、市集卻逆流而上,在香港各處開枝散葉,不少團體也參一把腳,讓墟市文化重新引起關注,好像現正舉行的《香港墟市節》便是好例子了,把各區墟市聯合起來,壯大規模,反應不俗。
本地墟市歷史悠久,好像粉嶺聯和墟、上水石湖墟便積累了幾代街坊;天水圍天光墟、深水埗午夜墟自然生成;天水圍天秀墟兩年前投入營運,為墟市注進新的管理模式。
然而,儘管這些民間市集受到市民歡迎,又具本土特色,但部分卻惹來衛生問題及小販無牌經營等各種爭議,執法人員過往多採取打壓形式對待,然而近年農墟、市集風氣熾熱,加上得到有心團體積極推動,大家都樂見本地有更多不一樣的墟市形態誕生。
剛於上周日在中環遮打花園揭開帳幕的《香港墟市節》,由撐.基層墟市聯盟主辦,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十幾對手自家製生產計畫、北區墟市節合辦,協辦者包括來自五、六個地區逾二十個團體,可說是一呼百應,齊心事成,而活動也包括《西區墟市節》、《北區墟市節》、《東涌墟市節》等多個地區墟市,亦設《石湖墟深度遊》、《深水埗午夜墟體驗》等多個導賞和電影欣賞會,讓這個活動更添多元化。
撐.基層墟市聯盟發言人、社區發展陣綫計畫主任趙羨婷,坦言要集結力量,讓政府、市民了解本地墟市的不同面貌和需求。「現時社會缺乏向上流動階梯,墟市在多元經濟是入門級,正好從中作出補充。」
她說,聯和墟、石湖墟就有不少店主,因為昔日做小販賺到第一桶金,才得以「上樓」開舖,「所以做小販都可以『向上流動』。」只是近年政府已停發小販牌照,就連這個低門檻都沒了,基層人士只能做清潔、收銀、保安等工作,脫貧無望。在商場租舖是否可行?她搖搖頭,「就算有錢,他們往往還要處理寫計畫書等繁文縟節,又要接受若干時間裝修店鋪一次等條約,一般市民未必符合要求。」
趙羨婷於2011年在東涌開展社區計畫,受到之前兩年在天水圍社區工作的經驗啟發,她發現兩個地區頗為相似,於是便把墟市引進東涌,結果反應很好。她接觸於墟市擺賣的街坊,雖然不一定賺到大錢,卻至少能自食其力,她反問這種基層生活,在港為甚麼不被許可?她也在墟市中看見今天彷彿消失了的「獅子山精神」——街坊互助互愛,讓她更加珍惜墟市的存在,「現在香港就是少了這些空間。」她又指,因為政府失衡的規劃,市民要強逼到商場消費,「但顧客也有不同需要。」
在民意驅使下,政府不得不回應,去年小販政策小組委員會,便開始把墟市政策寫進會議流程,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也認為,墟市和夜市是香港多元經濟的一部分,可在社區由下而上發展。「最近,一班規劃師為深水埗設計一個先導計畫,選址九江街、海壇街交界,為期三個月,每個星期日舉行,已上了區議會。」
她稱不同地區對墟市需求不同,高檔整齊的市集可能適合某些地區,亦有市居需要草根一點的墟市,購買農作物、手作物、二手物件等各式東西。「我們希望每個地區都由居民主導、規劃師協助,設計墟市計畫,我有信心終有一天香港的墟市都能夠全面合法化。」
好家庭菜園的岑嘉宏已參加了兩次《東涌墟市節》,這兩年來亦參與過多次墟市活動,即將於6月21日(日)的新一次《東涌墟市節》,再次擺檔。他稱墟市在港一直存在,但近年的確多了團體籌辦墟市、市集活動,以重新喚起公眾對本地墟市文化的關注,也為墟市尋求一個更好的模式,不再「走鬼」。
「墟市讓基層家庭靠自己雙手過活,自力更生,好像東涌居民若要跨區打工,時間和金錢便要花得更多,對許多基層街坊未必負擔得來,如果有了墟市這個途徑,他們的生活會相對容易一點,也能發揮所長、建立身分價值。」
好家庭菜園以教育和推廣為主綫,但他仍然珍惜在墟市擺檔的機會,「是一個很好的接觸社區途徑,亦有助宣傳推廣。」不同地方都有不同墟市,他覺得香港墟市亦甚具本土特色,「大家到台灣會逛夜市,但在香港談到類似市集,許多人只想到女人街、廟街,如果墟市文化能夠重新受到關注,經濟上便有更多可能性了。」
沒了墟市,農夫種出來的農作物,也缺乏地方直接售賣,年輕農夫尚且懂得通過互聯網賣瓜售菜,但老農夫要兼顧科技就顯得困難,而農墟對有機耕種也重要,「你能直接跟農夫溝通。有機菜不止吃了健康,還對環境有善,跟農夫溝通一下,便更加了解對方的種植方法和原因,這是你在超市買有機菜所取代不了。」
他提到,從前大嶼山等離島地區的居民,要把耕作物運到其他地區擺賣,帶來不便。「其實每一個地區應至少有一個墟市,但也要市場、社區消化得來,不宜操之過急。」曾在蔬菜統營處工作的他,也認為菜統處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協助團體舉辦農墟。
(2015年6月2日,星島日報,副刊E01)
本地墟市歷史悠久,好像粉嶺聯和墟、上水石湖墟便積累了幾代街坊;天水圍天光墟、深水埗午夜墟自然生成;天水圍天秀墟兩年前投入營運,為墟市注進新的管理模式。
然而,儘管這些民間市集受到市民歡迎,又具本土特色,但部分卻惹來衛生問題及小販無牌經營等各種爭議,執法人員過往多採取打壓形式對待,然而近年農墟、市集風氣熾熱,加上得到有心團體積極推動,大家都樂見本地有更多不一樣的墟市形態誕生。
剛於上周日在中環遮打花園揭開帳幕的《香港墟市節》,由撐.基層墟市聯盟主辦,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十幾對手自家製生產計畫、北區墟市節合辦,協辦者包括來自五、六個地區逾二十個團體,可說是一呼百應,齊心事成,而活動也包括《西區墟市節》、《北區墟市節》、《東涌墟市節》等多個地區墟市,亦設《石湖墟深度遊》、《深水埗午夜墟體驗》等多個導賞和電影欣賞會,讓這個活動更添多元化。
撐.基層墟市聯盟發言人、社區發展陣綫計畫主任趙羨婷,坦言要集結力量,讓政府、市民了解本地墟市的不同面貌和需求。「現時社會缺乏向上流動階梯,墟市在多元經濟是入門級,正好從中作出補充。」
她說,聯和墟、石湖墟就有不少店主,因為昔日做小販賺到第一桶金,才得以「上樓」開舖,「所以做小販都可以『向上流動』。」只是近年政府已停發小販牌照,就連這個低門檻都沒了,基層人士只能做清潔、收銀、保安等工作,脫貧無望。在商場租舖是否可行?她搖搖頭,「就算有錢,他們往往還要處理寫計畫書等繁文縟節,又要接受若干時間裝修店鋪一次等條約,一般市民未必符合要求。」
趙羨婷於2011年在東涌開展社區計畫,受到之前兩年在天水圍社區工作的經驗啟發,她發現兩個地區頗為相似,於是便把墟市引進東涌,結果反應很好。她接觸於墟市擺賣的街坊,雖然不一定賺到大錢,卻至少能自食其力,她反問這種基層生活,在港為甚麼不被許可?她也在墟市中看見今天彷彿消失了的「獅子山精神」——街坊互助互愛,讓她更加珍惜墟市的存在,「現在香港就是少了這些空間。」她又指,因為政府失衡的規劃,市民要強逼到商場消費,「但顧客也有不同需要。」
在民意驅使下,政府不得不回應,去年小販政策小組委員會,便開始把墟市政策寫進會議流程,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也認為,墟市和夜市是香港多元經濟的一部分,可在社區由下而上發展。「最近,一班規劃師為深水埗設計一個先導計畫,選址九江街、海壇街交界,為期三個月,每個星期日舉行,已上了區議會。」
她稱不同地區對墟市需求不同,高檔整齊的市集可能適合某些地區,亦有市居需要草根一點的墟市,購買農作物、手作物、二手物件等各式東西。「我們希望每個地區都由居民主導、規劃師協助,設計墟市計畫,我有信心終有一天香港的墟市都能夠全面合法化。」
好家庭菜園的岑嘉宏已參加了兩次《東涌墟市節》,這兩年來亦參與過多次墟市活動,即將於6月21日(日)的新一次《東涌墟市節》,再次擺檔。他稱墟市在港一直存在,但近年的確多了團體籌辦墟市、市集活動,以重新喚起公眾對本地墟市文化的關注,也為墟市尋求一個更好的模式,不再「走鬼」。
「墟市讓基層家庭靠自己雙手過活,自力更生,好像東涌居民若要跨區打工,時間和金錢便要花得更多,對許多基層街坊未必負擔得來,如果有了墟市這個途徑,他們的生活會相對容易一點,也能發揮所長、建立身分價值。」
好家庭菜園以教育和推廣為主綫,但他仍然珍惜在墟市擺檔的機會,「是一個很好的接觸社區途徑,亦有助宣傳推廣。」不同地方都有不同墟市,他覺得香港墟市亦甚具本土特色,「大家到台灣會逛夜市,但在香港談到類似市集,許多人只想到女人街、廟街,如果墟市文化能夠重新受到關注,經濟上便有更多可能性了。」
沒了墟市,農夫種出來的農作物,也缺乏地方直接售賣,年輕農夫尚且懂得通過互聯網賣瓜售菜,但老農夫要兼顧科技就顯得困難,而農墟對有機耕種也重要,「你能直接跟農夫溝通。有機菜不止吃了健康,還對環境有善,跟農夫溝通一下,便更加了解對方的種植方法和原因,這是你在超市買有機菜所取代不了。」
他提到,從前大嶼山等離島地區的居民,要把耕作物運到其他地區擺賣,帶來不便。「其實每一個地區應至少有一個墟市,但也要市場、社區消化得來,不宜操之過急。」曾在蔬菜統營處工作的他,也認為菜統處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協助團體舉辦農墟。
(2015年6月2日,星島日報,副刊E01)
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雜文】收藏家與囤積狂
曾經跟一位收藏家做訪問。他說,收藏與否,分別在於有沒有把藏品展示出來,否則那就不叫收藏,而是囤積。我在他那猶如展覽廳的工作室,走了一圈又一圈,與其說欣賞,倒不如說羨慕,然後把他那句話,反覆唸了多遍。
香港地寸金尺土,就算是稍為富貴的人,既看到戲、去得日本旅行,又買得起樓,家中都不見得寬敞,過着三兩口子簡簡單單生活還可以,若有兩三種嗜好,而嗜好又涉及實體物件的話,把東西堆放家中,層層疊起來,日子有功,很難不造成囤積。
迷戀高跟鞋、波鞋的女女男男,把百來對鞋子都困在鞋盒裏;樂迷讓他們那上千張唱片,這裏堆一些,那裏疊一些——叫囤積狂抓狂的是,要找出某一物件時,他們只有呆站在胡亂拼湊的雜物山前,不知所措。許多人以為自己是收藏家,其實只是囤積狂,因為他們沒有把物件好好展示。
我有一位藏書家朋友,他本來的家,便是從地面開始堆疊書籍,一直至天花板,一幢又一幢,後來他購入一個工廠大廈單位,開始有條理、有秩序的擺放書籍,那時候,他的藏書家身分也得以現形。我也到過一位樂評人前輩的家,他那些數之不盡(事實上他也不去計算)的黑膠唱片、CD,是整齊得過分地排列在唱片架上,他也稱得上是藏碟家。
收藏對港人最奢侈的,未必是物件所值,而是空間。我反覆望着房中雜物,皺起眉頭,敬告自己這個囤積狂,若不努力昇華到收藏家級別,必須終有一天實踐「斷捨離」,好作了斷。那也只能是戀物者在香港的生存之道。
(2015年6月1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香港地寸金尺土,就算是稍為富貴的人,既看到戲、去得日本旅行,又買得起樓,家中都不見得寬敞,過着三兩口子簡簡單單生活還可以,若有兩三種嗜好,而嗜好又涉及實體物件的話,把東西堆放家中,層層疊起來,日子有功,很難不造成囤積。
迷戀高跟鞋、波鞋的女女男男,把百來對鞋子都困在鞋盒裏;樂迷讓他們那上千張唱片,這裏堆一些,那裏疊一些——叫囤積狂抓狂的是,要找出某一物件時,他們只有呆站在胡亂拼湊的雜物山前,不知所措。許多人以為自己是收藏家,其實只是囤積狂,因為他們沒有把物件好好展示。
我有一位藏書家朋友,他本來的家,便是從地面開始堆疊書籍,一直至天花板,一幢又一幢,後來他購入一個工廠大廈單位,開始有條理、有秩序的擺放書籍,那時候,他的藏書家身分也得以現形。我也到過一位樂評人前輩的家,他那些數之不盡(事實上他也不去計算)的黑膠唱片、CD,是整齊得過分地排列在唱片架上,他也稱得上是藏碟家。
收藏對港人最奢侈的,未必是物件所值,而是空間。我反覆望着房中雜物,皺起眉頭,敬告自己這個囤積狂,若不努力昇華到收藏家級別,必須終有一天實踐「斷捨離」,好作了斷。那也只能是戀物者在香港的生存之道。
(2015年6月1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