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雜文】收藏家與囤積狂

曾經跟一位收藏家做訪問。他說,收藏與否,分別在於有沒有把藏品展示出來,否則那就不叫收藏,而是囤積。我在他那猶如展覽廳的工作室,走了一圈又一圈,與其說欣賞,倒不如說羨慕,然後把他那句話,反覆唸了多遍。

香港地寸金尺土,就算是稍為富貴的人,既看到戲、去得日本旅行,又買得起樓,家中都不見得寬敞,過着三兩口子簡簡單單生活還可以,若有兩三種嗜好,而嗜好又涉及實體物件的話,把東西堆放家中,層層疊起來,日子有功,很難不造成囤積。

迷戀高跟鞋、波鞋的女女男男,把百來對鞋子都困在鞋盒裏;樂迷讓他們那上千張唱片,這裏堆一些,那裏疊一些——叫囤積狂抓狂的是,要找出某一物件時,他們只有呆站在胡亂拼湊的雜物山前,不知所措。許多人以為自己是收藏家,其實只是囤積狂,因為他們沒有把物件好好展示。

我有一位藏書家朋友,他本來的家,便是從地面開始堆疊書籍,一直至天花板,一幢又一幢,後來他購入一個工廠大廈單位,開始有條理、有秩序的擺放書籍,那時候,他的藏書家身分也得以現形。我也到過一位樂評人前輩的家,他那些數之不盡(事實上他也不去計算)的黑膠唱片、CD,是整齊得過分地排列在唱片架上,他也稱得上是藏碟家。

收藏對港人最奢侈的,未必是物件所值,而是空間。我反覆望着房中雜物,皺起眉頭,敬告自己這個囤積狂,若不努力昇華到收藏家級別,必須終有一天實踐「斷捨離」,好作了斷。那也只能是戀物者在香港的生存之道。

2015年6月1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