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音樂】搖滾繆斯 概念創作

今年有兩隊最叫樂迷注目的天團駕到,一隊是Blur,一隊是Muse,恰巧兩隊都在今年推出新作,而且都是載譽重來香港演出的英倫樂隊。

Muse於早前推出第七張錄音室專輯《Drones》,這次樂隊還玩起概念大碟來,以深層生態學(Deep Ecology)、情緒差異(Empathy Gap)、第三次世界大戰等題旨串連起來,看得出這隊天團級樂隊,至今仍然是野心勃勃。

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成軍的英倫樂隊Muse,僅僅以Power-trio的三人姿態,便奏出能量澎湃的刺激搖滾樂章,擁有高強歌唱技巧的主音Matthew Bellamy,於初出道時更被拿來跟班霸級樂團Radiohead靈魂人物Thom Yorke相提並論,他們的早期作品也經常被拿來跟Radiohead比較,現在回想,早熟的他們在當年可是從一開始便備受注目的明日之星。

從《Showbiz》、《Origin of Symmetry》、《Absolution》,到《The Resistance》,他們的音樂,也逐漸昇華至硬搖滾、古典音樂、電子音樂交融並濟的樂章,成就出一首首Progressive Rock、Alternative Rock、Space Rock等多變曲風的作品,氣魄宏大,經常叫樂迷體驗盪氣迴腸的激動音樂快感,很有大腕風範,輕易便跟同期樂隊區別起來,也讓後起之秀欲追無從。

去人性化戰爭故事

二○一二年,Muse於倫敦奧運會上,獻唱主題曲《Survival》,繼而於同年推出第六張專輯《The 2nd Law》,為樂團攀上音樂事業另一高度。他們先後於二○○七年、二○一○年來港獻技,一度引起哄動,今年即將在九月再臨香江,同樣令樂迷期待。

Muse的新碟名為《Drones》,從封面可見一隻手拿着控制棒,那支棒又成了另一個體積較小的人的頭部,後者同樣手持控制棒,操控者面前是一個熒幕,熒幕裏是一列列排列整齊的人,層層操控之意,是畫公仔畫出腸。說起來,Matthew對陰謀論、神學、UFO等課題有濃厚興趣,《Drones》有如此意念,又顯得順理成章。

該碟圍繞一個去人性化的現代戰爭故事,主角喪失信念、自我放棄(《Dead Inside》:「You're dead inside」、「Confine me then erase me」),繼而接受一個「Drill Sergeant」的軍事式洗腦,成為殺人機器(《Psycho》:「Are you a human drone?Aye, sir!」、「Are you a killing machine?Aye, sir!」),期間不乏心理掙扎(《Mercy》:「Save me from the ghosts and shadows before they eat my soul」、「Can someone rescue me?」),然後醒覺起來(《Defector》:「I'm free」、「You can't brainwash me」),並重新獲得牽絆(《Aftermath》:「You will never be alone, we're bound together)。

追逐前輩身影

《Drones》專輯曲風,從一開始的激情暴烈,過渡至緩和細膩,樂迷的情緒和節奏,也被緊緊的牽動,短促的結尾曲也是點題作《Drones》,是一幕向當權者、好戰者的詰問:「Our lives between your fingers and your hands. Can you feel anything?Are you dead inside?」,這歌以Acapella的歌唱方式演繹,餘音裊裊,以此作結恰到好處。

整張大碟意念完整,風格統一,未知樂迷是否收貨,只是聽說不少粉絲就覺得今時今日仍以這形式表達這種意念,難免俗套。但以歌論歌,《Drones》許多作品都屬上乘之作,尤其是樂團多番強調只以結他、低音結他、鼓來奏響歌曲,拋棄交響樂、電子音樂等繁雜枝節,還原基本步,卻同樣音響激昂,反而突出主題意念。觀乎西方音樂歷史,不少Progressive Rock樂隊都有講究製作的野心之作,Muse似乎也在追逐前輩的身影。

2015年6月26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