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是會自己說故事的,不必長篇大論,你走進去,自有感受。每次外遊,都會感歎人家的保育建築做得多麼的好。早前首次踏足愛丁堡,那裏的歷史建築,一街都是,既是酒吧、餐廳、咖啡室,也是藝術館,進駐歷史建築的酒店民宿,也多不枚舉。
我自由行第一餐去的Cafe,就設在歷史建築中,這類餐廳普遍得不得了。店子裏裏外外一磗一瓦都很漂亮,一道給拆出來的破舊木門,就這樣依在牆壁上,成了裝飾,都很有型。我下了樓梯,在地庫那層其中一張餐桌前坐下來,旁邊有以磗頭和混凝土封了的煙囪,裏面不是火堆,而是三盆仙人掌,那種錯配竟又叫人感覺良好。
我吃着意粉,聽着背景音樂傳來Nirvana的《About a Girl》,接下來的是Red Hot Chili Peppers的《Scar Tissue》,還有更多已記不住名字的作品。就是這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歐美音樂,已讓我食欲大增。用餐後,我閒坐了一會,甚麼都不做,難得休閒。
在香港,大概只得高級餐廳才能進駐這類建築裏,但歐美國家卻似乎甚麼人都可以享受這種氣氛。是的,重點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得到,只有富家子弟才會走進去、造作得不得了的消費場所,那種「活化」建築,與我何干?
(2015年8月24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