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興起一類街頭藝人——全身塗了油漆,一動不動,扮成石像或雕塑,又或穿上奇怪裝扮,古靈精怪,目的也是引起途人興趣,加以注視,如人們覺得有趣,歡迎打賞。
我首次看到這類街頭藝人,始於不足十年前,位置是北京798藝術區。當時,一位穿着仿報章拼貼衣服的街頭藝人,鋪着同一款式設計的地布,坐在藝術區內一條人來人往的街道上,旁邊擺放一個印着「奉旨乞討」字句的漱口瓶。
北京798藝術區是著名文化藝術區,這個猶如做着行為藝術的街頭藝人,以這一身裝扮出現在該地,縱使我對此毫無認知,也絲毫不覺違和感。
我當然是後知後覺了,但生活在街頭藝術並不普及的香港,對這類街頭藝人感到陌生,又不是那麼難以想像的事。
然而,從北京回港不久,我便在尖沙嘴碼頭附近,看到一個全身塗了銀色油漆的男人,戴着銀色帽子和銀色眼鏡,背靠灰銀色的電箱,坐了下來,沒有動彈,叫路人嘖嘖稱奇。
我有了北京798藝術區的經驗,知道這位街頭藝人正在做甚麼,反而留意路人的反應,卻發現不少路人看了兩三眼便匆匆離開,沒有因為這個奇異畫面停步。這裏果然是香港。
那天晚上,我把拍下來的照片放到facebook(當然要拍照!),有朋友留言表示認得他,後者似乎已不止一次在尖沙嘴海旁「賣藝」。但我後來便再沒有碰到他,不知道他會否覺得港人太悶,不好玩,賣藝不成?
變得有趣美好
後來我遇上這類街頭藝人,都在外地,好像台北捷運站外的「金人」、「銅人」,相映成趣,叫我留下深刻印象。歐美地區的街頭藝人就更多了,也往往得到較多遊人駐足圍觀,好像英國倫敦的Convent Garden、約克郡的大街小巷,便曾經給我野生捕獲「紫人」、「粉紅人」等等。
早前我到了蘇格蘭愛丁堡,當時正值藝術節舉行期間,文化氣氛更加濃郁,那條著名的Royal Mile,街頭藝人多的是,有些玩音樂,有些拋火球,有些玩魔術,也有本文着力提及的這類街頭藝人:一個「白人」騎在白色的單車上,努力平衡身體,作雕塑狀,不理女孩好奇地摸手摸腳的干擾。
也有不少扮成認得出或認不出的不同人物,好像《星球大戰》的白兵,脫下頭盔,原來她是個妙齡女子,後來我再次遇上這位女白兵,那時她還穿上蘇格蘭象徵──格子裙,配搭得意,便賺到更多人拍照了。
要討論香港的街頭藝術狀況和政策問題,可以多寫另一篇文章,但本文嘗試以這些年儲下來的照片表達:這些街頭藝人,不是讓街頭變得更有趣和美好嗎?
(2015年9月2日,星島日報,副刊E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