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館近日翻新重開,十一個開幕展覽中,設在四樓「吳冠中藝術廳」的《從糞筐到餐車──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展》,特別亮眼,該展分兩期合共展出逾百項畫作──事實上香港藝術館的吳冠中藏品極豐,傲視其他藝術機構。香港藝術館首席研究員(至樂樓及吳冠中藏品)司徒元傑笑說,以「糞」入題舉辦展覽,該是破天荒吧!
司徒元傑娓娓道來,「糞筐」取自吳冠中上世紀六十、七十年代文革期間被下放到農村的作畫經歷,他當時受盡苦難,連畫畫的權利都被奪去了,但仍然堅持創作,沒有畫架畫箱,便以糞筐代替,於是有了其「糞筐時期」的作品,這次展覽便展出了部分畫作,彌足珍貴,「學生笑他是『糞筐畫家』,笑着笑着,又跟他學畫,成就了『糞筐畫派』。」他說,這是中國藝術史其中一段特別的事迹。
那「餐車」呢?「吳冠中當年在香港藝術館外尖沙嘴海旁,示範速寫,我們本來為他搭好了一個台,放上桌子,他看後立即搖頭,『不用這樣!』這時,一位工作人員推着盛了畫具的餐車到來,他伸手一指,『這個就行了。』然後一手把餐車取過來,作為畫桌,我們無不驚訝,他卻滿不在乎,『我畫畫,很隨便的,就手方便就好。』他又讓餐車推前推後,『幾好用啊!』」
司徒元傑憶述,當時有報道指,居然給吳冠中餐車來繪畫,侮辱了國寶級畫家云云,其實不是這麼一回事,「吳冠中不但完全沒有架子,還那麼素樸,手到拿來,就隨心創作。」
從糞筐到餐車,點出了吳冠中創作的真誠,不講求華麗花巧。是次展覽便闢出一角重塑餐車場景,真糞筐也快要來了,司徒元傑笑說,也是吳冠中學生的清華大學教授,正幫忙聯絡吳冠中當年下放的農村,借出糞筐,不久成為展品之一,更添意義了。
(2019年12月09日,星島日報,副刊E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